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公元前262年,韓國難以抵抗秦國的進攻,國君韓桓惠王決定把上黨郡割給秦國,以求和平。但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最後把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此舉引起了秦國的強烈不滿,於是,秦國出兵攻打趙國。

一、長平之戰

趙國名將廉頗率兵迎敵,在和秦國的數次交手中,均告失敗。根據敵強我弱的這種特點,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無可奈何。

最後,秦國使用反間計,在趙國散佈謠言:“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國國君趙孝成王惱於廉頗之前的作戰失利,於是派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擔任主帥。

秦軍統帥白起,戰功赫赫,從無敗績。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引誘趙軍主動出兵,最後切斷趙軍糧道,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等待救援。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二、勝利後,秦國退兵的原因

按理說,長平之戰後,秦軍一鼓作氣拿下趙國,是最佳時機,戰神白起也是這樣打算的。這時,趙國已經到了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迫於無奈,趙國派了蘇代前往秦國遊說。蘇代,是著名縱橫家蘇秦的弟弟。

蘇代找到了相國范雎,范雎的在秦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戰略,這對於秦國滅六國,影響深遠。長平之戰中,用反間計散佈謠言,讓趙國換將,也是他的主意。

范雎和白起,在秦國可謂是一文一武,都是國君秦昭襄王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們兩人卻有一些過節。滴水之恩不忘,睚眥之怨必報,這正是范雎的性格。當時白起已被封為武安君,地位已經很高了。

范雎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就去勸秦昭襄王收兵。雖然秦昭襄王也是一代明主,但是最後還是聽從了范雎的一面之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三、趙國的自救

長平之戰中,雖然趙孝成王換掉主將廉頗,導致戰爭失敗,但趙孝成王並不是一位徹底的昏君。戰後,他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聽從了虞卿的建議,不再割地求和,而是奮起反抗。然後重用廉頗,繼續領兵,抵抗外來侵略。終於否極泰來,使趙國沒有徹底塌下去。

趙國還有一些人才,對趙國的生存發揮了重要作用。平原君是趙國相國,也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後來秦國又攻打趙國,正是平原君帶領著門客前去楚國遊說,最後毛遂自薦,成功說服楚國幫助趙國。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長平之戰後,面對危機,她數次向魏國求救,魏國發生了“竊符救趙”的故事,幫助趙國度過了難關。

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多萬, 為何國力空虛的趙國當時沒被秦所滅!

文:墨羽翩翩

參考文獻:《史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