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哥提問。古代電影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授予某人假節或假節鉞之權,但是這二者到底有何區別,又為何差了一個字?本文是昊童在收到了一位老哥私信後作出的回答,本來是給這位老哥私信解答的,但因為其中牽扯的比較多,所以昊童就單獨開了一篇文章,還請各位老哥見諒。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備註,以下內容皆為昊童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謝謝(著急的朋友可直接滑到最後看答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知道什麼是節什麼是鉞。

就昊童所知,節是皇權的一種象徵,最早由竹子製成,後來演變為其他金屬。但無論如何改變,節的自身含義都不會變(

他上面系的

穗)。

而鉞其實也是皇權的一種象徵,但他與節的區別在於,節可以賜給文臣或武將,而鉞只能賜給武將。鉞的具體形象為斧頭,且既可以當刑具也可以當兵器,更可以視作皇帝親臨

(與尚方寶劍差不多)。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知道了什麼是節鉞後我們再說說它的前面為何有個假字。對漢朝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楚漢爭霸的末期,韓信曾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而劉邦在蕭何的建議直接大手一揮,給他封了個真齊王。那麼問題來了,韓信要的這個假齊王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個假和假節鉞假節的假是一個假,說的直接點,就是同一個意思。古代的假除了真假以外,還有代替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假節鉞其實就是代表皇帝持節或持鉞或持節鉞。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則是因為皇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權臣威脅,使臣出使但地位權力不夠等

(臨時加封,事後歸還)。

知道了這些後就到了本文的主題,二者到底有何區別。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假節的意思

一般情況,持有假節的大臣只會負責兩種事物,出使他國或替皇權鎮守一方。

出使他國的假節代表是蘇武。當年蘇武以中郎將身份出使西域,而漢武帝因擔心他的職級和權力不夠,便臨時賜給他假節之權。後來蘇武深陷匈奴圍困十餘年,但依然沒有將自己手中的假節放棄

(回到漢朝時不但假節的顏色變了就連旄穗都脫落完了)。

替皇權鎮守一方的假節代表是樂進。當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而曹操因正在攻打張魯而不能分身,便令樂進以假節之權支援合肥。在合肥之戰結束後樂進因功被封為合肥留守,並於此後一直鎮守合肥大營。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假節鉞的意思

一般情況下,持有假節鉞的大臣只會負責一種事物,即對外征討,包括臨時守備一方。

持有假節鉞的代表在昊童看來應該非關羽莫屬。舉個例子,當年關羽負責鎮守荊州,而劉備諸葛亮等人則在漢中一帶與曹操交戰。但劉備一方在漢中之戰打贏後,關羽就有些坐不住了

(盲目自信)。

因此急於立功的他獨自發動了襄樊之戰,並且還在敗走麥城的同時令劉封和孟達前來救援。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這裡昊童為什麼要說上面這段話呢?理由其實很簡單,當時關羽是將軍,但劉封和孟達也是將軍。當時關羽負責鎮守荊州三郡,而劉封孟達則負責鎮守上庸三郡,所以明面上看三人其實是同一職級。但關羽為何能命令他們且在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就獨自發動了襄樊之戰呢?就昊童個人而言,靠的就是手中的假節鉞之權。

這裡昊童多嘴兩句,普通假節的許可權是處理自己下轄的所有百姓和士兵,假使節的許可權是處理全國2000石以下所有官員幷包括其他各種人員。但是,假節鉞的許可權除了上述二者之外還多了一個,即處理任意假節持有者。不過這裡需要宣告一下,漢朝四百年國祚裡,假節和假節鉞其實基本上都是一同給出的,而且即使是假節鉞也不敢隨意處置假節,畢竟二者都是代天巡狩。

古裝劇中常說,授予某人假節鉞或假節之權,但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但晉朝及以後,因為司馬昭做過黃鉞大將軍,所以特意將假節鉞的許可權提高。因而自此之後,假節鉞才徹底擁有了隨意處置假節及以下的許可權。綜上所述,假節鉞和假節的區別在於,假節權力小但比較多,假節鉞權力大但比較少。而且,假節鉞在晉朝以後還擁有隨意處置假節及以下的權力。

歷年今日:1718年6月30日,中國遣使冊封尚敬為琉球國中山王;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廢各省都督並在北京建立將軍府,設立將軍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