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古韻仕江春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俯瞰仕江村 許賀 攝

天光安逸,雲影逍遙,夏日裡難得的一個舒適午後,日色鋪灑得淡薄且均勻。來一場邂逅吧,方不辜負如此好時光。於是,約上好友,我們直奔南山腳下這個古老的美麗小村莊——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化名村仕江村。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閩南日報》版面截圖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滿樹青蔥不服歲月老榕樹,見證了這個

蜿蜒的水泥路將我們迎進這個村子。村子裡的路有些狹窄,但村頭一棵枝丫濃密的榕樹卻熱情地給我們留下一地陰涼,彷彿盡一盡地主之誼它才能繼續安心地享受陽光的洗禮。朋友介紹,這棵老榕樹已有三百多歲了,滿樹青蔥不服歲月,但垂落的斑駁根鬚里長滿了故事。風雨褪盡鉛華,唯餘一樹深深淺淺濃淡相間的綠,見證了這個村子幾百年的滄海桑田。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仕渡堡城門 (資料圖片)

來到仕江村,不能不去的就是讓村民最引以為豪的仕渡堡。原先的仕江村就是這座仕渡堡,後來村民建新房,只允許在城堡外擴建,就這樣村子慢慢擴大了,城堡裡的一切也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老祖宗一代代留下來的麼,怎麼可以隨意破壞。”村民們質樸的話語裡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保護意識。

這是一項典型的民間自建工程。始建年代因資料欠缺無從考證,讓村裡人津津樂道的是乾隆年間這裡出了個武進士沈作礪,他為仕渡堡的續建工程嘔心瀝血,以村內龜形墩埠為中心,結合“出水蓮花”風水寶地之意象,將村落規劃成坐北朝南的“葫蘆形”土堡。在作礪公精心組織策劃下,仕渡堡得以順利落成。之後,作礪公又巧妙利用北斗七星的佈局,發動族人在城堡的東南內外挖七個池塘,取名“七星墜地”。七個池塘池水相通,又直通東西兩溪,具有蓄水排水功能,又能防火排澇,調節小氣候,使得人口密度相當高的仕渡堡空氣更加清新,據說這些池塘還能養育龍脈,使得城堡內龍氣更加生髮雄壯。七個池塘如今還有六個被完整儲存了下來,依然清波盪漾,潭面涼風徐來,偶有大眼睛的蜻蜓張著透明的翅膀悄悄飛來,細細尾尖沾一下水面,又迅速飛遠,留下細細波紋一圈圈漾開,水裡的藍天白雲以及青瓦粉牆的屋子跟著晃動起來。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仕渡堡城堡的東南內外有這樣的七個池

我們從東邊的“長春門”走進了這座古老的城堡。旭日東昇,紫氣東來,所以“長春門”是吉祥門,村裡凡傳統喜慶迎娶送嫁,皆從這裡進出,好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此刻,長春門靜悄悄的,連風從門外經過都不由得放輕了腳步,生怕驚動了這裡的某個美夢。只有赤色的老城牆底下探出幾株青碧的草,狹長的葉子在微風中翩躚起舞搖曳生姿。有了這些活潑的小草,我們的突然來訪才不至於顯得過分貿然。

堡內巷道縱橫交錯,形成許多“井”字形狀。一叢叢綠油油的小草在邊邊角角里探頭探腦地伸出來,有的甚至在頂端開出了幾朵嬌嫩的小花,鵝黃的,淡紅的,為這個古老的城堡平添了幾許新鮮的生命力。鞋跟在灰色水泥小巷子上敲出沉悶的聲音,我成功地把自己繞暈了。望著眼前這迷宮一樣的路,我真心佩服仕渡堡的設計者,想來幾百年風雨飄搖,仕渡堡為鄉里守住這一方太平,這些神奇的巷路功不可沒啊。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靈惠大廟鳥瞰圖 沈惠平 攝

走著走著,一角飛簷撞入眼底,祥雲飛羽,朱牆青瓦,正是靈惠大廟。這座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廟宇,在村民們有意識的保護下,沐風櫛雨四百年,依然安安穩穩,屋頂上戲珠的雙龍神采飛揚,花開富貴的圖案鮮亮奪目。正門一對石抱鼓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可鑑,鼓面上花紋清晰可見,寒梅鐵骨,雙魚呈祥,多麼誠摯樸素的祝願!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靈惠大廟兩側是明代四大書法家張瑞圖

正細細打量這鼓面上的紋飾,一陣清冽的茶香飄了出來,腳步不由向門檻兒內邁去。原來是幾位老人家在廟堂一側聊天。得知我們慕名而來,老人家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其中一位鶴髮童顏精神矍鑠的老人滿臉驕傲地指著正門兩側對聯:“‘海不揚波黃耉喜,地雖斥鹵賢豪生’,這是明代四大書法家張瑞圖的親筆書。據說目前全國張瑞圖楷書的親筆就這麼一副了啊!”老人端著一盞茶站了起來,引著我們上前端詳。於書法我實在外行,只是覺得這些字圓潤端莊,金粉描得甚是飽滿,真的好看。突然想起有人說張瑞圖將曲折的生活經歷,政治和人格的分離,在書法上巧妙糅合,釋放出的內在矛盾衝突與苦澀精神感受,氣勢格外攝人心魄,現在覺得這說法是挺中肯的。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詔安成為全國書畫之鄉,仕江村當居開

嫋嫋茶香中,老人將一個傳說向我們娓娓道來。相傳明大學士張瑞圖因避禍匿居仕江村沈燦公家數年,發現這裡雖是南蠻之地,可實在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以至於流連忘返。期間張公雅興大發,在村中留下書法手跡甚多。受其影響,族中宗親研習書法書畫之風日盛,名家輩出。“沈錦州、沈瑤池、沈鏡湖、沈耀初、沈惠文……”老人如數家珍,道出一個個令人敬仰的大名。說起來詔安成為全國書畫之鄉,仕江當居開源之功。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通族會禁碑 沈鎮鴻 攝

老人又帶我們看了一塊碑記——通族會禁碑。“這塊碑記的內容已經被收錄到《福建鄉規民約》書中。”老人的話語中有著掩飾不住的自豪。碑記沉默地立於城堡一隅,無聲地向我們訴說它的存在由來。這是由於仕渡堡建成之後,族內人丁逐漸興旺,居住空間便顯得侷促。有村民私自挖坂鎮溪為埕,並企圖在新埕上建新屋。如此一來,土堡的環境風貌勢必遭到破壞,為此,乾隆三十八年,全族公議會禁,規定“嗣後堡外不論東南西北,一概不許填埕改築,違者公革出戶,斷不狥縱”。難怪村裡的文物被保護得這麼好,家風傳承使然呵。

末了,老人讓我們一定去看看祀先堂,那是仕渡家族總祠,仕渡開基始祖梅圃公擇地而建的,堂內崇祀仕渡開基三代先祖,文進士沈一葵、武進士沈作礪。這是詔安縣唯一一座因榮誥“文武世家”而列入《八閩祠堂大全》的祠堂。

從祀先堂描紅漆金的大殿出來,我們順著老人指的路線,前往探尋濟川亭。當年梅圃公在此修亭隱居,與眾多大儒成為至交,耕作讀書,其樂無窮。後來又修了濟川渡、濟川橋、濟川路,賙人之急,濟人之困,一腔樂善好施的仁慈心境融入這路上萋萋芳草,歲歲枯榮,綿延數百年。

濟川渡因歷史沿革今已無存,橋和路仍然完好。我們慢悠悠地走著,陽光不時從頭頂的濃陰間漏下幾縷金線,石頭縫、草叢裡不知名的蟲兒優哉遊哉地唱著悠揚小曲兒,粉紫的小蝶起起落落,倒是給這個寧靜的午後增添了不少樂趣。我們安然享受著這古老的村子特有的怡然音韻。

古道上滿目蒼翠,夏日裡的悶熱浮躁彷彿被隔絕在外了,留與我們的是古村落特有的春日一般的安詳舒適。這種美妙的感覺,一直到我們走出村子,還縈繞心頭,悠悠不絕。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今年81歲的沈金木是土生土長的仕江人,自縣司法局退休後,沈老長居仕江村,多次參與仕江村文史資料的編訂工作。

“仕江春”裡樓外樓

都說仕江村自古文風熾盛,歷代仕江學子最感念的當數始建於元代的振海寺和文樓了。每逢參加考試之前,崇學尚文的仕江人必先到文樓敬拜三位文公。三文公者,韓愈、范仲淹、朱熹是也。文樓正殿崇祀韓文公、範文公、朱文公三尊聖像,早在六百年前,梅圃公為文化興邦,興建文樓,其目的是為警示子孫後代要以習文為主,不斷進取,謹記文化興邦這一思想。

「詔安人文」南山南,東溪畔,仕江古道,樓裡樓外

△文樓裡“更上一層”匾額 沈鎮鴻 攝

文樓正殿上橫樑懸掛著“更上一層”原跡金字大匾,簡單的四個大字一語雙關,既是對莘莘學子的美好祝願,更是文樓建築特色的寫照。原來,該處建築分前後兩座,前座是振海寺,其正殿崇祀南海觀音佛祖,兩側敬立十八羅漢佛祖,門楣金字石匾“振海潮音”,大門石聯“座上蓮花南海現成丹閣景,瓶中楊柳西天傳報仕江春”。建築雅緻清幽,誠堪佛門之地也。後座則是文樓,屬於建築的第二層,從前門振海寺一路抵達後座文樓,可不是“更上一層”嘛。

當然,學子考中之後仍需到文樓答謝三位文公,村裡更是立下獎賞制,凡考中者給予獎賞慶賀。在文化興邦思想和獎學制的影響下,梅圃一族對三尊文公無不崇敬,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定為全族民祭日,二月十五定為全族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