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嫁給三歲“小丈夫”,童養媳的她竟意外懷孕了

沈從文的小說《蕭蕭》講的是一個童養媳的故事。

不哭的蕭蕭

“也有做媳婦不哭的人。蕭蕭做媳婦就不哭。這小女子沒有母親,從小寄養到伯父種田的莊子上,出嫁只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這小女人還只是笑。她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麼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婦了。”

十二歲嫁給三歲“小丈夫”,童養媳的她竟意外懷孕了

蕭蕭在她十二歲就嫁給了他不到三歲的丈夫,要知道,十二歲,許多女孩才剛剛來月經,蕭蕭尚不知什麼是愛情,就這樣稀裡糊塗嫁了人。倘若讓魯迅來寫,必定是將蕭蕭寫成像“祥林嫂”那樣的封建悲劇典型。但是沈從文不是,他看似在寫悲劇,又好似在寫喜劇。

這個小姑娘什麼都不知道,還只是笑,蕭蕭的懵懂無知在給她帶來屬於她這個年紀的快樂的同時也為她未來生活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愛玩的蕭蕭

“過了門,她喊他做弟弟。她每天應作的事是抱弟弟到村前柳樹下去玩,到溪邊去玩,餓了,喂東西吃,哭了,就哄他,摘南瓜花或狗尾草戴到小丈夫頭上,或者親嘴,一面說,“弟弟,哪,再來。”在那骯髒的小臉上親了又親,孩子於是便笑了。”

十二歲嫁給三歲“小丈夫”,童養媳的她竟意外懷孕了

蕭蕭雖然身份上是一個妻子,但實際上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罷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沈從文也很敏銳地發現了這點,寫的都是符合蕭蕭年齡段的行為,比如摘下一朵南瓜花,拔下一根狗尾巴草。蕭蕭更喜歡把自己的小丈夫當作弟弟看待,兩人之間不是成人夫妻之間的情感,更像是姐姐對弟弟的疼愛。

意外懷孕的蕭蕭

村裡二十多歲的長工花狗,早就對蕭蕭抱有壞心思,最終,正值豆蔻年華的蕭還是沒能逃過花狗的誘騙。

“花狗誘她做壞事情是麥黃四月,到六月,李子熟了,她歡喜吃生李子。她覺得身體有點特別,在山上碰到花狗,就將這事情告給他,問他怎麼辦。”

十二歲嫁給三歲“小丈夫”,童養媳的她竟意外懷孕了

才十五歲的蕭蕭,哪裡知道自己是懷孕了,最後被家裡人發現了,才知道自己做了“見不得人的事”。但是,當地民風淳樸,原本家裡人想讓蕭蕭再出嫁他人了事,最後由於蕭蕭生了個兒子,娘倆就繼續留在“小丈夫”家裡了。故事的結局是平和而安詳的:

“這一天,蕭蕭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卻在屋前榆蠟樹籬笆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

哀而不傷的沈從文

在講述童養媳蕭蕭的故事時,沈從文的字裡行間是全無批判的意味的,他只是很客觀地呈現當時邊陲小城人們的生活狀態。

沈從文不認為人的命運應當是可歌可泣的慘劇,他將人物的悲劇命運都上升到生命體驗的層面,無所謂慘與不慘,只是各式人生的一遭罷了。

十二歲嫁給三歲“小丈夫”,童養媳的她竟意外懷孕了

沈從文最著名的《邊城》是在描述一個少女與兩個船總兒子愛而不得的悲劇,但人們在讀他的文字時從沒有因為殘酷和苦痛而無法繼續讀下去的情況。因為沈從文的文字是“哀而不傷”的。

如果說悲劇是人類命運的本質,那麼沈從文在展現人類命運的普遍性時,是以一種極其尊敬而謙卑的態度去描寫的。他不會擴大悲劇沾滿鮮血的牙齒,也不會去掩蓋悲劇,就是很自然地去展現生命歷程本身。

因為生命本身,無所謂悲喜,自有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