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海行雜記》,一篇“詛茶房文”

1926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天津搭乘英國公司的通州輪船回家,輪船不僅極其骯髒,還受盡了同胞茶房的窩囊氣。於是,朱自清先生懷著“忿恨的心情”寫下了《海行雜記》一文,表達了對茶房強烈的憎惡之情。

朱自清《海行雜記》,一篇“詛茶房文”

朱自清先生全文采用了一種與讀者直接對話、交流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他在輪船上見到的茶房“性格惡”的各種場景。從上船定艙位時茶房的冷臉與玩弄,到開船後茶房的服務態度和盤踞在吃飯間的樣子,還有旅客上岸給茶房結賬的情形。朱自清先生透過柔中帶剛尖銳犀利地具體描述,把茶房們每日的“工作”,以及冷漠、懶惰、奸詐的性格特徵形象地刻畫了出來,讓讀者也不免生出憎惡之情。

文中寫道:這固然與社會的一般秩序及道德觀念有多少關係,不能全由當事人負責任;但當事人的“性格惡”實也佔著一個重要的地位的。這是朱自清先生對於“行路難”和“茶房”不好好照料旅客,卻在侮辱、恫嚇、欺騙旅客的現象所做的原因分析。

朱自清《海行雜記》,一篇“詛茶房文”

我想,這還可以從經濟的供求關係來解釋“茶房欺客”的現象:想必那會的可供中國乘客坐的船是不太多的,而且文中還說“英國人要乘船會去坐大菜間的,官艙以下的中國客人是不許上去的”。這樣就是“需求大於供給”了,供給方不愁沒有需求方時,一是價格會高些,二是態度會差了。中國乘客知道航船很骯髒也不得不坐,明白茶房們服務差也不得不用,這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你找不到更合適的供給方呢?

現在我們不必再像朱自清先生感嘆“行路難”了,也不必坐“帝國主義的船”了,更不用忍受“茶房們”的欺負了。我們可以查到不同的出行線路,也有多種交通工具和商家服務可供選擇,服務質量不好還可以投訴維權,更是從法律上保證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感謝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朱自清《海行雜記》,一篇“詛茶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