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世人眼裡的公主都是貴族,無需瞭解世事也不知人間疾苦。但歷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擁有貴族該有的一切,卻靠著遍佈世界的足跡和通曉中西的才華聞名於世。她曾生活在紫禁城,卻在後來成為西方眼中唯一的清朝公主。

她就是——裕德齡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01

開啟旅居海外之路

裕德齡1886 年在武昌出生,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光。她的父親裕庚,既是清朝皇室宗親也是晚清時的重要外交官員,而她的母親來自法國。

在這樣一箇中西合璧的家庭中,德齡和其四位兄妹都接受了西方教育。其中,二哥勳齡是唯一一個給慈禧太后照過相的攝影師;妹妹容齡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演員。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德齡與傳統的清朝女子不同,從小就有著比旁人更開闊的眼界和思想。

青少年時期的裕德齡(右)和妹妹裕容齡(左)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由於父親裕庚外交官員的特殊職務,裕德齡不到十歲就隨父親出使日本和法國。

在日本的三年,德玲學會了日文、英文、日本插花和日式舞蹈;在法國的三年,德玲學會了法語、音樂、芭蕾,她主演的舞臺劇《水仙女》和《奧菲莉亞》,曾在巴黎社交界獲得極高讚譽。

長達六年的出使生活讓德玲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也擁有了更開闊的視野、更淵博的學識,與此同時,性情也變得更加西化更加開放。

裕德齡是幸運的,她年紀輕輕便擁有如此特別的經歷,旅居國外給了她更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同時,旅居國外也把裕德齡帶上了通往紫禁城的路。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02

給慈禧推薦法國染髮膏

1902 年,父親裕庚任職期滿回國,17歲的德齡也隨父親回到北京。那時的清政府面對西方列強的軍艦和大炮,已經毫無抵抗之力,只能討好。但慈禧太后面對陌生的西方人卻束手無策,不知要如何討好之時,她從慶親王那裡得知德齡與其妹容齡通曉西方語言與文化,便要求她們入宮覲見。

德齡和容齡因其活潑天真的性格、嫻熟的社交能力受到了慈禧的青睞。為了進一步瞭解西方,也為了能與西方國家駐華使節的夫人們接觸交往,慈禧便將姐妹倆一併留在身邊做了翻譯。自此,德齡和容齡成為了紫禁城的女官。

由於受到了德齡姐妹的影響,慈禧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也開始接受西方的衣著和生活方式。

比如:在德齡入宮之前,慈禧的化妝品全是宮中自制,但自德齡入宮後,慈禧慢慢對西方人化妝品有了一些瞭解,當德齡向她推薦法國染髮膏時,她欣然同意,使用後還讚賞不已;

慈禧對西服也頗有好感,還曾讚譽其亭亭玉立,飄飄如仙子之舞,極惹人愛。她還特別恩准德齡可以穿西服,這在大清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被西方文化薰陶過的裕德齡,不僅給紫禁城帶來了西方生活,也努力讓紫禁城接受西方文化。

她教授光緒皇帝英文,以便其與西方人的交流;她也給光緒皇帝講述國外的見聞,讓其更瞭解西方的文化與思想。她開放的眼界感染著光緒皇帝,讓他了解到改革的重要性。

或許,光緒帝鼎力支援戊戌變法也有她的功勞。但可惜的是,德齡的努力最終也沒有讓慈禧太后成為改革的支持者。很多年後,當有記者問她清朝的覆滅原因時,她這樣回答:

“很久以前人們就希望清王朝垮臺。當然,在北京,許多人什麼也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家也知道。至少中日戰爭以後,我父親就知道,不超過10 到15 年,中國就會爆發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將結束清王朝的統治。

要是清政府能立即進行改革的話,結局也許還行。否則,到那時,他們只好結束自己的統治。那時清政府還沒想去改革,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改革朝廷。”

但是當時的慈禧太后痛恨改革,她非常保守,只要她活著,她就不會去改革。裕德齡對於晚清改革的評價,也體現出她開放的思想。她說: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古老的、保守的國家,她堅持古老的制度。

當然,老一代人喜歡這樣,因為這對他們有利。只是到了今天,那些一直呆在國外並接受外國教育的青年人才嚮往西方的文明和自由。

如果他們沒有看過任何好的東西,他們將不會知道世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但是,他們已經看到美國人的生活是多麼美好,而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生活又是多麼艱難。

我不會因為他們發起了這場革命而責怪他們,我自己也會這樣做的,我痛恨舊式的風俗習慣。”

在清宮做女官的裕德齡

03

向世界介紹晚清中國

也許,正因為慈禧太后守舊的態度,讓裕德齡愈發感受到紫禁城的壓抑。這種壓抑讓思想開放的她感到無法呼吸。於是,入宮兩年後,她與妹妹以赴上海照顧生病的父親為由,辭去女官職位。從此,也再未踏入紫禁城半步。

出宮後不久,裕德齡結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撤迪厄斯?懷特,她不顧世人眼光嫁給懷特為妻,成就了晚清時期的涉外婚姻。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裕德齡與前夫撤迪厄斯?懷特

此後,她隨丈夫到美國生活。中年時,裕德齡與丈夫離異,之後開始用英文撰寫與紫禁城有關的作品。

她的作品裡描述了自己在宮裡的生活,用親身經歷向世界展現了她眼中的清朝。裕德玲是極具語言天賦的女子。她的作品雖為英文,卻文字清新條理清楚,她撰寫的《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作品也因此在中西方都引起強烈反響,而她也被人稱為美國華人文學的祖師母。

抗戰爆發後,她多次在美國參加“中國之夜”及“一碗飯”運動等活動,支援祖裕德齡與前夫撤迪厄斯?懷特國的抗戰。1944 年11 月22 日,58 歲的裕德齡在加拿大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世人稱裕德齡為德齡公主,一方面是因為她把德齡公主作為筆名;另一方面,是有傳聞說,在慈禧太后70 壽辰萬壽節期間,曾特封德齡和容齡為郡主。而在西方,是沒有公主與郡主的區別的,所以傳到外國便傳成了德齡公主。

裕德齡雖不是正統的公主,卻用公主的身份遊走中西方,並架起兩個不同世界之間的橋樑。

回顧裕德齡的一生,她是中國的第一位女留學生,將西方的文明和生活方式帶進了晚清時的中國;

她是晚清貴族,卻衝破禮教束縛,嫁給美國人為妻;

她是德齡公主,卻能用英文向世界展示最真實的晚清中國。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 清朝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

她的一生神秘而精彩,當無數正牌公主被遺忘時,這位不是公主的“德齡公主”卻依然被世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