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做什麼時 就做飯吧

小的時候,清明節,有農村的同學教會我做“清明粑”,這是一種用艾草蒿草為主料做成的像饅頭包子的小吃。這樣的小吃也自然是“寒食節”的主食了。

那個時候的我們,懵懵懂懂地會做一些簡單的勞動,也會打兔草、拉蜂窩煤、洗衣服……

餓了,也會偷偷到土地裡挖個紅薯、絲茅草、剝胡豆、摘桔子……聽到風吹草動,撒腿就能飛叉叉的跑出好幾裡……。也會撿廢鐵、玻璃瓶賣了換錢,最多的一次存了8毛2分,捐了8毛,2分換了一張叫“西米粑”薄餅的零嘴。很驕傲的是:我是全校捐錢最多的一人,其實現在我都想不起是因為什麼事情捐的款了。

那時候家裡人多,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個兄弟姊妹,後來,讀書就業、一代一代,大家庭化成了小家庭。

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住,我做飯的次數很少,但我非常、一直喜歡精緻漂亮的杯盤碗盞,總覺得滿足了視覺的東西一定口味不差,一直到現在,我遇到的糾結都會被我化作食能量。

我是喜歡吃,再喜歡做,在柴米油鹽中成長與修行。

怪不得“舌尖上的中國”那麼火呢!我記得有一年年夜飯採訪部隊生活:來自五湖四海的兵,操著南腔北調的音,烹飪出各自家鄉的菜,品著大千世界,道出萬種乾坤……

所以:我會做飯,我也教孩子做飯,科技的進步,讓做飯容易多了,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裡,用美食與能量治癒自己。

做飯是一項生存技能。日本有位癌症媽媽千惠,想要在離世前,給女兒留下受用終生的遺產。思來想去,她決定教會女兒做飯,因為學會了做飯,便意味著生存能力的形成。

別的孩子還膩在父母懷裡撒嬌,阿花已經繫著圍裙,掌管起一家人的腸胃和心情。媽媽自然是心疼的,但也只能狠下心,將女兒一把推進生活的磨礪和考驗裡。她說:“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長大後獨自生活的孩子們,常常將外賣吃成了家常便飯,也時常飢一頓飽一頓的無所謂,無視“亞健康”,許多問題層出不窮。可從小,我就聽父母教育: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沒了其它都是“0”,身體才是“0”前面的“1”,有了“1”,“0”才有意義。沒有健康,拿什麼去與生活握手言歡?

5歲的阿花,在母親辭世後,踮著腳尖做出了糙米飯和味噌湯拯救父親的消沉,父女倆相依為命,在喪妻喪母的疼痛中繼續著悲喜交加的人生。

我還採訪過一個身邊的故事:一位小姑娘,也是從小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飯,父母雙目失明,小姑娘每天早上出門上學就帶著父親在大街上劃定的地方,幫來往的路人做按摩,所有的家當就是一張板凳。中午放學,小姑娘會急匆匆的在菜市場買把小菜,接上父親,回家弄好午飯、家務,趕下午課,在艱苦的成長環境中,小姑娘考上重慶外國語學院……很多年過去了,我每每想到小姑娘一家人,後手搭著前肩一路走過,就很暖……

阿花和小姑娘的一生不至於過得太糟糕,因為她和她都不會委屈自己的心和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任自己的怯懦和痛苦。

教會一個孩子做飯,便是教會他謀生和謀愛。做飯是一種生活藝術,不管男孩女孩,會做飯,絕對比十指不沾陽春水更受到尊敬,大米水的滋養不會粗糙你的手,也會更驕傲地展示:你是一個有教養、懂尊重、有財富的人。

做飯,似乎總帶著一絲煙熏火燎的味道,讓人不由自主想到圍著灶臺轉的黃臉婆,擺上一桌子的菜等待望穿秋水的人。

因此,不自信的人會下意識地抗拒,抗拒的或許也不是做飯,而是淪為家庭主婦喪失自我的可悲人生。

我也有過這樣的偏見,畢竟親眼目睹過將青春熬進一粥一飯的同事,也有迫不及待想要逃離那樣的命運的意識。

少年時只希望將來的自己意氣風發馳騁職場,而始終不願俯首斂眉洗手作羹湯。

但我看到,好多身份地位高的名媛或大咖,都會優雅的為家人笑盈盈地做飯,乾淨的廚房、精美的餐具、灶臺上的花、舒緩的音樂……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看著食材在你的手裡變得秀色可餐,菜品說不上多麼複雜,但整個家庭就呈現出生機盎然、活色生香,心裡的滿足和快樂簡直無以言表。”

原來,我們真的可以把“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琴棋書畫詩酒花”。

我們做飯,不是為了討好家庭,而是為了讓生活更美麗。因為做飯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能用一餐飯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與玲瓏心思的人,自然也懂得從生活重壓裡抽出身來,過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

做飯是一份愛的給予。我們為家人費盡心思開發出許多營養又美味的菜餚,刺激胃口,也健壯軀體。

我覺得幸福,因為飲食男女的血肉之軀,需要五穀雜糧和肉類蔬果的供養。當你把深情厚愛都藏進一粥一飯、一絲一縷。廚房的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那方寸之間調和著人間五味,熱鬧而溫馨的香氣撲鼻裡,我們傾注了許許多多愛。

我們在案板上細細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鍋裡慢慢煎炒悲歡離合。一生一世的細水長流,其實就在這些小小的幸福和歡喜裡。

會做飯的你,待到為人父母,便知道怎樣將那小小身軀養成強健筋骨;待到父母老去,也懂得怎樣用飲食來撫慰他們的老弱傷病。其實,做飯是愛到深處的最自然表達。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稀奇的是有一雙妙手,文能提筆武能做菜,可以吃得不亦樂乎,也可以活的酣暢淋漓。

我想:親手做飯,平靜卻寬厚無邊。這就是圍著鍋邊轉出一場偉大的人生修行啊,煎炒炸煮即千錘百煉,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寫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歡,也明瞭人有悲歡離合。

如此,方能將尋常食材化腐朽為神奇。用善於發現美和製造美的心與手,將別人眼裡的苟且,都活成詩和遠方。

當你不知道做什麼時,你就做飯吧!餵飽自己的胃,心也就不空了。

哭著吃過飯的人可以走下去,哭著做過飯的人則可以走更遠。因為不滅的信念與不死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