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近日,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影片登上了百度、微博熱搜榜單,一度排在影片網站熱播榜第一。截稿前播放量516萬,點贊近百萬,評論近3萬。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從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2G時代,到了今天5G時代,為何來自坊間的小製作卻能刷出好萊塢大片的效果?

01

短影片心靈雞湯將死

現實主義顯現出生命力

這是一個名叫衣戈猜想的Up主製作的影片,全片11分鐘,用緩緩的語速,平靜的語氣寥寥數語講述了他在農村的二舅的一生,或者說,用人們每天都在影片網站上使用的倍速播放的方式,講述了二舅的一生。作者配以似乎漫不經心的旁白,和看似粗糙但非常乾淨的畫面,但卻戳中了無數人的內心。截稿前播放量732。1萬,點贊131。6萬,評論3。8萬。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也表達著對這個影片的震驚。B站的彈幕上,滿屏的“敬二舅”。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我本想說二舅的人生有種悲苦的浪漫,但又意識到,這樣去評價也太淺薄了

。@b站使用者王喵漁

上帝給二舅關上了一扇門,二舅自己打了個三室一廳

@微博使用者 神威連續蠑螈拳

有的人在感慨這個影片的文字水平和呈現形式。

第一次見識到了以影片作為載體,能呈現出這種高階的東西。

@b站使用者逃跑さま

大家說這是文案 我覺得更像一篇會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從講述一個人物,到傳達一個道理,我很喜歡這一期影片,同時我在在想,如果這是一篇文章 那我會看完嗎 我的接受資訊能力是不是也在潛移默化中隨著時代而變

@b站使用者 吃泡麵的泡麵君。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網友紛紛點贊這是一部高階不沉悶的小紀錄片,故事中有悲有喜有發人深省也有豁然開朗,正如標題所言,二舅的人設還特別治癒,尤其是緩解當代年輕人憤憤不平、焦慮等精神內耗。

相比於以前的心靈毒雞湯,這個關於二舅的小短片的爆火引發了大眾對內容的再次思考,現實主義的內容才更能引發當代人的思考。正如上面那些評論所說,我們真的太久沒有被這麼平靜的文字和普通的人打動了,沒有什麼無病呻吟,沒有那些我們習慣了的網路世界的煩躁,對任何事都要表達意見的慾望,爭吵的混亂,而只是一個普通人的一輩子,但卻充滿力量。這個影片註定無法一次解決任何人的精神內耗,但也許它可能真的能變成許多人時不時可以拿出來的解藥。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02

城市年輕人的精神虛無

需要從農村尋找源頭

近幾年,農村生活一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從李子柒,到張同學再到這次的二舅,再一次印證了城市年輕人的精神虛無,需要從農村找源頭。

先來說一下李子柒,她是“90後”影片博主,粉絲兩千萬,作品累積播放量30餘億次,被國外網友追捧狂贊,妥妥的“網紅”,而且是近年來的“第一網紅”。

與其他“網紅”不同,李子柒不靠顏值、歌舞、亮醜、賣萌等走紅。她的作品紮根農村,題材主要來源於中國人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展開,是別樣“紅”。

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可能就是最得心應手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我們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迅速,經歷的時間很短,至今農村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傳統工藝、民風、民俗、山水風景,這些鄉愁香韻就是絕大多數城市人懷念留戀的記憶。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再來看年初爆火的張同學,張同學是一位80後青年,來自東北農村,用短影片記錄著每天生活的點滴。

早起拉開的碎花窗簾、需要手動生火的灶臺、和好友坐在炕上吃飯小酌……瑣碎又接地氣的鄉村生活場景,不僅極具代入感,更讓人感受到真實和溫暖。

甚至有評論說:“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大哥每一天。”

張同學影片的爆火,滿足了人們對於悠然自得慢生活的期待,也是很多人治癒心靈的良藥。如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揹負著房貸車貸,就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卻在忙碌中,讓更好的生活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最後再來看一下近幾天爆火的二舅,二舅當然不能治療精神內耗,精神內耗是一種城市病。在城市裡,一個人很難時常感覺到城市需要自己,他人需要自己,於是就像是一葉浮萍,因為沒有根而感到焦慮。二舅的根在泥土裡,在村莊裡,和自己人的根交織糾纏在一起,他當然會變成一棵生機勃勃的植物。所以,城市人看到土地的力量,看到有根的生活,儘管簡陋貧寒,卻依然感覺到療愈,這是城市生活裡所沒有的東西。

全片最高潮的部分,用快剪輯的方式,展現二舅什麼都能修,全村的人圍追堵截,把二舅請到家裡修東西。這個場景,在一個都是失能老人的村子,你當然會覺得很溫馨,很勵志。

大部分年輕的社恐一族,是不寒而慄的。我們這代人,太討厭當工具人,太標榜君子不器。我們不願意身邊的人是因為我們“好用”而和自己在一起。

而二舅從不吝嗇暴露自己的功能性。他甚至樂此不疲,甚至會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功能性去自學,去鑽研。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用自身的確定性去改變環境,用血肉之軀去對抗命運。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對於不少網友留言希望“二舅”去短影片直播的想法,作者在微博上做出迴應: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為何被刷屏?

一夜之間,二舅的故事治癒了無數人,有人說這是影片版的《活著》,有人說今年看過的最牛的影片,最牛的文學,還有人說彷彿看完了一篇短篇小說,二舅像是從故事裡走出來的主人公,重疊了無數平凡人的身影。

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樂趣,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湧向都市,它們五光十色,在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上帶來令我們耳目一新的啟發——移動支付、外賣配送、共享萬物……強烈的慾望滿足感幾乎隨時存在。然而城市年輕人精神世界的匱乏,正讓他們面臨一種困境,或許,這一代中國年輕人正面臨或者即將面臨一場精神危機,而農村生活將理所應當的成為治癒他們的良藥。

03

自媒體表現形式的轉變

2005年,草根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火遍大江南北。在2G時代,網際網路上尚不發達,人們欣賞藝術的方式無非是影院和網咖。由於好萊塢大片高不可攀,張藝謀、馮小剛的國產惡搞劇便是主流。

一夜之間《無極》《三槍》《夜宴》這樣的陣容豪華,內容空虛無聊的國產劇讓剛剛接觸網際網路的青年人倍感無聊與空虛,於是胡戈的“饅頭血案”短影片一鳴驚人。

今天,進入5G時代,抖音、B站以及各大入口網站短影片遍地開花,自媒體源於生活粗製濫造的心靈雞湯以及幽默、惡搞的影片劇,讓漂泊在城市和鄉村的的年輕人極為厭倦。年輕人要尋找新的出發點,而老一代網際網路人要尋根,這就是傷痕“二舅”小影片產生的土壤。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走一步,退一步,等於沒走……

”自媒體賣雞湯的時代該結束了,廚房裡飄來是魯迅先生煎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