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大熊貓身上是由黑白兩種顏色構成,但是極少數大熊貓的顏色卻是棕色和白色構成,目前所發現的絕大多數棕色大熊貓都是在我國秦嶺一帶,唯一一隻圈養棕色大熊貓則是大名鼎鼎的“七仔”。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而七仔最近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竟不是它的毛色,而是它

首次成功自然交配!

等等,交配難道不是動物天生就會的嗎,為什麼七仔成功自然交配就值得如此大張旗鼓地報道呢?

其實是因為,大熊貓的交配真的不是先天行為,而是後天學習所得,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那麼大熊貓在發情之後將難以與配偶完成交配,甚至還會招來對方的嫌棄,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大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因為它的面容憨態可掬俘虜了很多人的心,但因為它們種群數量實在是太少,以至於它們仍舊處在滅絕的邊緣。

為了拯救它們,我國將其中一部分大熊貓在人工環境下養育,一方面能夠為野生大熊貓做備份,萬一野生大熊貓全部滅絕,大熊貓基因也不至於就此消失;另一方面,人們希望能夠在人工環境下擴大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幫助其擺脫滅絕的危險。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但比較吃力的是,大熊貓交配實在是太難了。首先是雌性大熊貓,它們的發情期非常短暫,往往只有2-3天,有些甚至只有2個小時的發情頂峰時間。

另一方面,大熊貓並不是“濫交”的動物,它們會相互挑選配偶,一旦雌雄雙方之中有任何一方對配偶不滿意,交配就無法繼續,否則兩隻大熊貓將會爆發戰爭。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即使它們相互看對眼,也不一定能成功自然交配,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雄性大熊貓。原來,大熊貓在生長過程中,要學習很多技能,其中就包括交配。在大熊貓還未成年時,它們需要親自觀摩成年大熊貓如何交配,如果在未成年時它們沒有掌握好這一技能的話,那麼在野外它們的競爭力將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還要透過圍觀別的大熊貓交配進行學習。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而在人工飼養的場所中,園方為了保證大熊貓交配能夠順利進行,一般會安排適齡雌雄個體單獨進入到交配場所,它們會在這裡培養感情,然後展開一段愛情之旅,在此期間大熊貓幼崽沒有機會進行觀摩。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早些年大熊貓在人工環境下自然交配非常困難。但是我國在長期觀察大熊貓的過程中,總結學習了一些經驗,能夠提升大熊貓自然交配的成功率,其中就包括為大熊貓播放“貓片”。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沒錯,許多大熊貓在成年之前都需要透過影片來學習,棕色大熊貓“七仔”早在2018年時就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直到今年才首次完成自然交配。

繁殖困難的大熊貓

如果你以為交配之後就能夠乖乖地收穫一群大熊貓幼崽,那你就錯了。

在野生環境下,

大熊貓每胎只有一隻,而且懷孕時間並不固定,

有些個體懷孕80多天就會分娩,而有些個體則會懷孕100多天才會分娩,極端情況下懷孕324天才成功分娩。

而在大熊貓交配到即將分娩的時間裡,人們幾乎無法察覺到大熊貓是否懷孕,原因是因為大熊貓的幼崽非常小,體重只有媽媽的千分之一,即使使用B超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大熊貓為什麼要接受自然繁衍訓練,這難道不是動物的本能嗎?

如果大熊貓媽媽一次懷胎兩隻幼崽,那麼大熊貓媽媽就會將其中長勢較弱的一隻拋棄,只撫養體型較大的一隻。

這樣做雖然有些殘忍,但也是大熊貓的生殖策略之一,原因是因為

大熊貓幼崽非常難以養活,而雄性又不參與撫養後代,只有大熊貓媽媽獨自一人撫養後代。

為了提高幼崽的成活率,它只會撫養其中一隻。但現如今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工作人員會透過交換法將兩隻大熊貓幼崽都養活,從而提高大熊貓的數量。

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現如今的大熊貓數量不斷增加,也使得大熊貓的瀕危程度從原來的瀕危下降到易危,或許未來會達到無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