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之後再談體面

暫停此前釋出的“支援十萬使用者創業”加盟計劃,轉線下渠道公司自營開店。9月7日,趣店、羅敏與預製菜的故事有了新進展,在暫停CEO直播、賬號改名、清空微博等一系列“出逃”操作後,趣店藉著2022年二季度財報釋出之際決定,精簡預製菜業務。

從CEO高調直播,到引發輿論爭議,再到悄然削減業務,羅敏與預製菜的熱戀不過短短50多天,至少呈現在大眾視野裡,這像極了“見光死”的明星情侶,在億萬網友的審視下,激盪且狗血,熱鬧轉落寞。

就公司而言,趣店可能準備了很多也辛苦了很多,但羅敏當主角的這場戲高開低走。甚至於,有別於創業潮不乏其例的業務興衰,羅敏要揹負的,預製菜要背鍋的,都大大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惡名”。

預製菜賽道充滿想象力,羅敏和趣店的觸底反彈也有多種選擇,但最不應該的就是野蠻資本野蠻營銷的組合。校園貸不光彩的資本積累和誘導式營銷,是爭議核心,尤其出現校園貸相似經營策略時,很難讓人相信趣店能守住餐飲食品安全的底線。

不只是食品安全底線,餐飲這門生意是個“勤行(hang)”,想把舌尖伺候好,必須手勤、腿勤、腦勤、嘴勤。這樣勤苦的行當,快錢不合適,忽悠長不了。即便相當程度上工業化標準化的預製菜,最終也要是味道說了算,不下功夫不成氣候。所以鼓吹加盟就能賺大錢,不符合餐飲本質,也不符合市場規律。

試想一下,如果故技重施的羅敏成功了,預製菜會不會也像曾經瘋狂的網際網路金融,收割掉那些賺不了大錢但是風味獨特的“小字號”,進而毀了國人的舌尖?

民眾的擔憂不無緣由,除了羅敏,另一位引人矚目的預製菜“舌尖英雄”創業者陸正耀,也因瑞幸咖啡造假揹著信任包袱。

羅敏式狂熱資本的“平復”,一方面說明輿論築壩,擋住了野蠻擴張的快錢,是預製菜行業之福;另一方面也給創投圈敲響警鐘,投資圈地不是什麼錢都能掙,野蠻不能複製成功。

與其揹負原罪,在資本收割和野蠻營銷罵聲中迷失,不如放一放手,這應該是羅敏熱愛預製菜的正確姿勢,也是資本大佬與產業趨勢相互成全。

從目前披露的資訊看,趣店預製菜想換個方式活下去。取消加盟,盤整庫存,以及不再高調營銷,趣店割捨掉的東西不少,並且都是以前最擅長的東西。

但有舍才能有得,冷靜下來的預製菜賽道是明智的,能夠真心告別過去的羅敏也會變得體面。

北京商報評論員 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