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劇中的“穆子琪案”,為何比“江歌案”的爭議少很多?

《底線》熱播,第十四、十五、十六集中,將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江歌案”擺上了熒幕,還原了這個爭議案件的庭前、庭後真相。為何說《底線》中,以“江歌案”為原型創造的穆子琪案,爭議較少,主要是三個原因:

《底線》:劇中的“穆子琪案”,為何比“江歌案”的爭議少很多?

第一、這是電視劇,經過藝術再創造。《底線》的創造團隊,在歷經三年,蒐集500多個案件的基礎上,有選擇性的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或有一定爭議的十個案件予以呈現。所有真實發生的案件,在還原過程中,既保證了程式的正當性和判決的合法性,也都經過了一定的藝術改編。

“江歌案”在《底線》中,以“穆子琪案”出現,既保留了事實真相,也進行了藝術處理和刪減。經過藝術再創造的“穆子琪案”,更容易得到大眾的認可和接受。

《底線》:劇中的“穆子琪案”,為何比“江歌案”的爭議少很多?

第二、最高人民法院指導認證,有法可依。《底線》的十個代表性案件,都是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完成創造的,是首部展現我國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題材電視劇。“江歌案”是一個在社會上曠日持久、在網路上引起巨大輿論反響的事件,涉及法理、道德等多個層面,要將其還原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劇中的“穆子琪案”,在“江歌案”的基礎上,經過專家的論證,尊重法律精神,守住人倫底線,在法理與情理之間作出公正陽光的判決,讓觀眾有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知。《底線》能將“江歌案”經過創造搬上熒幕,這是司法的進步,也是司法改革的成效。

《底線》:劇中的“穆子琪案”,為何比“江歌案”的爭議少很多?

第三、真實案件比劇中的案件還要讓人憤怒。實際上,現實中的“江歌案”,反應出來的人性的冷漠、無情和自私,比《底線》劇中呈現出來的更要讓人憤怒。而且,現實中的江歌案,多聚焦於江歌母親與劉鑫的糾纏。江歌母親為了給女兒“討個說法”,四處奔波,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甚至到了今天,江歌媽媽還被劉鑫告上法庭,被劉鑫及其粉絲精神折磨著。

從法律層面解讀,為受害者討回公道,這是《底線》給我們上的一堂課。如果誰對此有爭議,那是對法律的褻瀆。

《底線》:劇中的“穆子琪案”,為何比“江歌案”的爭議少很多?

方遠在判決後說的一席話,為“穆子琪案”定性:“扶危救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司法裁判,應當維護社會道德底線,弘揚美德懿行,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

穆子琪案,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穆子琪對於身陷困境的朋友,施以援手,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和幫助,並因此受到不法侵害而失去生命。其無私幫助他人的這種行為,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序良俗相契合,應予褒揚。並且,應該得到法律的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