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是廣州工匠將景德鎮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審美習慣加彩烘燒而成,主要用於外銷。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又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既儲存了中國傳統紋飾,又創造性地採用了西方的歷史故事、宗教題材、神話傳說和風俗人情為圖案加以裝飾。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乾隆墨彩描金西洋婚禮圖盤

該盤子的邊飾以金彩繪邁森風格的卷蔓紋,具有巴洛克的藝術特徵。主題紋飾以墨彩繪婚禮場景,一對新人的四周圍繞著眾神。拱門上的銘文用拉丁文寫著“SEMPER AMOR TE, FIRMTSJMUS ATQUE FIDELIS”(永遠愛你,最堅定和篤誠)。兩個門柱上分別繪以紋章裝飾。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油畫《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

此盤子無疑是為婚禮而定製的。定製的畫面來源目前還未能確定。從畫面上人、神相混、歷史與神話交匯的熱鬧場面來看,很可能是借鑑於巴洛克時期德國著名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瑪麗·德·美第奇(法語Marie de Médicis,義大利語Maria de‘ Medici,1573年4月26日——1642年7月3日)是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之女,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王后,路易十三的母親。此畫是魯本斯為法國皇后以《瑪麗·德·美第奇生平》為標題的21幅組畫中的之一,畫面表現的是盛裝的皇后抵達馬賽港時受到熱烈歡迎的情景。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乾隆墨彩紋章紋八角盤

盤呈八角形,以墨彩、西洋版畫技法描繪紋飾。邊飾繪花蝶紋。盤心繪Birkbeck家族徽章紋,飄帶上的銘文用拉丁文寫著“PATIENTIA, VINCIT”(容忍讓渡,戰勝一切)。Birkbeck家族來自英格蘭北部的威斯特摩蘭郡(Westmorland)。

紋章與中國瓷器的結緣,始於16世紀40年代(明代中晚期)的葡萄牙王室與中國的景德鎮之間。在17世紀(明代晚期),歐洲來華定製紋章瓷沉寂了較長一段時間,在18世紀又興盛起來。清代(18-19世紀)歐洲和美洲人來華定製的紋章瓷,品種更加豐富,紋章的類別和定製者的構成也更加廣泛。品種上除了青花瓷外,還有五彩、粉彩、墨彩、中國伊萬里瓷和廣彩等。清代的紋章瓷產地主要是景德鎮和廣州。此紋章盤繪畫精細,應該是在景德鎮定製的。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雍正胭脂紅地開光粉彩仕女教子圖八角盤

從晚明開始,青花仕女圖瓷器就很受西方人青睞。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時期達到了極致。在當時歐洲人的眼裡,認為嫻靜、優雅、溫柔地與小孩子嬉戲、終日與書畫棋琴為伴、衣著華美的女子,就是中國女性的代表,也是他們理想中的中國女性的生活狀況。雍正時期景德鎮生產的外銷粉彩仕女圖盤,胎體薄而堅緻,釉質細膩滋潤,繪畫精美,盤子的正面邊沿或外腹壁通常施以當時極為昂貴的胭脂紅釉,其做工與用料,比之於官窯瓷器毫不遜色,可謂是明清外銷瓷的巔峰之作。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雍正薄胎粉彩描金人物紋碟

該碟以金彩卷蔓紋和錦地紋為邊飾,在花葉形的開光內描繪了主題紋飾——對鏡梳妝圖:年輕貌美的妻子在對鏡梳妝,丈夫在其對面溫情地與之交談。而在妻子的後面,小男孩正舉著花籃向前、侍女則右手拈花正準備幫女主人帶上。人物周邊的家居擺設雖極度地被簡化了,但仍能看得出殷實且知書達理。這是一個溫馨的家庭生活情景,這類題材的粉彩盤在雍正、乾隆時大量外銷歐洲,深受西方人的追捧。因為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裡,遙遠的東方國度,人們的生活就是這般的溫情、浪漫與富足。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乾隆廣彩人物紋茶葉罐

這是一個茶葉罐,是18世紀歐洲來華定製成套茶具中的一件。自17世紀茶葉傳入歐洲以來,逐步引發了飲茶之俗在歐洲的漫延,由此導致了歐洲來華定製茶具的日益增多。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定製的茶具一般為成套定製。

這類廣彩瓷器上繪清裝人物的紋飾,被通稱為“滿大人”。實際上這是來自英文單詞mandarin的譯音,是歐洲最早進入中國的葡萄牙人對中國官員的稱謂,出現在16世紀的明代中晚期。此後的明清時期,所有西方人都沿用了這個稱謂,它與我國的少數民族滿族之間並不存在任何關係。這個英文單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自葡萄牙文的動詞“mandar”,意思是指揮、管理或統治。另一種說法是來自馬來語“menteri”,意為朝臣、部長。在馬六甲蘇丹國期間,留居在馬六甲的葡萄牙人試圖會見中國政府高官,並用馬來語標記“朝臣、部長”意思的menteri一詞來代指中國的“大官”。但是由於葡萄牙人不諳馬來語,在“menteri”的後音加了一個“n”,發成了“mandarin”。廣彩瓷器中的“滿大人”紋飾,主要流行於雍正至嘉慶時期,道光以後式微。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道光廣彩紋章人物紋碟

盤斂口、折腰、臥足。邊飾以錦地紋裝飾,附以花籃、金錢、蝙蝠等圖案,寓意幸福、富貴。盤心繪主題紋飾,為官員與女眷、孩童的休閒生活場景。華麗的服飾和考究的家居擺設,顯示了這是一個富貴、富足之家。這類富足而休閒的生活場景,是清代外銷瓷器中的常見紋飾。盤沿下方以金彩繪花體英文字母“JMB”紋章。

這種用金彩花體字母書寫姓和名開頭的第一個大寫字母的紋章,大多是銷往美國市場的器物。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十九世紀廣彩金玉滿堂圖盤

這兩件盤子以傳統廣彩的花蝶圖案為邊飾,盤心主題紋飾繪魚藻紋。畫面豐滿不留白,魚兒多而肥美,寓意金玉滿堂或年年有餘。水藻飄浮,魚兒在其間穿遊,動態十足。

魚紋是中國陶瓷的傳統裝飾紋樣之一,通常以魚鳥、魚藻為組合。魚紋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其後延續至漢代。入宋以後,魚紋題材廣泛運用於瓷器裝飾上,元、明、清瓷器中魚和水藻相結合的魚藻紋更為流行。

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它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

清道光廣彩麻姑像

廣彩瓷器以餐飲用器和瓶、罐類陳設器為主,人物塑像極為少見。此像為道光時期的廣彩麻姑像:麻姑腳踏波浪底座,表情和善,高盤的髮髻以髮簪盤結;手持如意;身穿碎花長袍,披肩上繪有八卦圖案;衣領和袖口繪以傳統廣彩的織金花卉裝飾。由於廣彩人物瓷塑非常稀少,因此這件器物彌足珍貴。

麻姑為道教神話人物,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漢族民間信仰的女神。據《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今山東萊州市),中國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故古時以麻姑喻高壽。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過去漢族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黃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