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對臺灣的印象是什麼?曾有人說,他眼中的臺灣就像一個現代版的民國,在街頭,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印記:繁體字、似曾相識的地名……若耳邊再飄來羅大佑的歌就更應景了。

除了新舊歷史的融合之外,與其它都用繁體字的地區相比,臺灣還有個特點,就是那些隱藏在街巷中的各式廟宇。在臺灣,不僅是大城小鎮、高山海邊,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廟宇,在神與人之間,拼出了臺灣獨特的廟宇文化。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臺灣掛滿了盤香的廟堂

三四百年前,先民度海來臺墾荒,面對海上的狂風巨浪與不可知的未來,他們隨身攜帶著原鄉的神像和香火,祈求早日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安家立命。在抵達後,感念神恩,就建廟加以奉祀。

這些神像陪著他們走過最艱苦的歲月,成為了族群和村落的守護神,後來隨著臺灣開墾的腳步,神祇和信仰便在全島各個角落落地生根了。

臺灣是個民間信仰非常興盛的地方,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拜拜”,即為拜神之意。凡事都可去廟裡一拜以求平安。臺灣的便利店是出了名的多,但廟宇卻比便利店還多。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隨處可見的廟

廟宇這種人與神溝通的地標,在臺灣的各鄉鎮幾乎隨處可見,臺灣廟宇數量驚人,報備的就有6000多座,算上還沒登記在冊的更多達數萬間了,密度不但是中國之首,在世界上也堪稱第一。有人計算過,平均每個村落有近3間廟宇,坊間更有“男不離茶,女不離香”之說。

雖然傳統信仰以佛教、道教為主,但是民間奉祀的神祇多到令人大開眼界。除眾所周知的媽祖、佛祖之外,還有自然神、鄉土神、地方守護神、護身之神以及先聖先賢等等,從天神到地祇、從人鬼到物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以前廟裡供奉的都是單一神像,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一個村落或社群裡有不同奉祀的需要,所以你會在同一座廟中看到佛祖、媽祖、文昌帝君、送子觀音、土地公等往往共處一室,讓人不免想起一些辦公機構,官員各司其職又井井有條的景象。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清水巖祖師廟

無神不拜的臺灣人,廟宇也無奇不有。

民眾的供品也多種多樣,生意人用金銀紙錢、花瓶、糕點等拜財神,學生用蘿蔔、芹菜、蔥、菜頭、粽子來拜文昌帝君,男女青年用各種水果拜月老,還經常會看到些你叫不出名字的供品,甚至還會在香案前看到“便當”!

尤其是見到神龕前堆滿的“旺旺大禮包”時,還有阿婆阿公口中唸叨“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不得不佩服旺旺集團對臺灣民眾心理需求的精準把握。

當然民眾如此熱情,廟方的表現也非常貼心,比如當每年的考試季到來的時候,專門在神像案前擺放上透明的“金榜題名箱”,方便考生放置准考證的影印件。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各式供品

民眾對“拜拜”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超乎想象。

媽祖是臺灣信眾最多的神,每年的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是臺灣全年最大盛事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每年出發日期都不一樣的,要用“擲筊”來詢問媽祖出發時間,非常的有意思。

這個臺灣最大的遷移活動,以去年資料來說,9天8夜繞境,經過4個縣市,總共26個鄉鎮市,到訪170間廟宇。期間共有幾十萬信眾跟隨媽祖的腳步一路祭拜祈福。而且這幾天中,媽祖途經的地方,每天都有虔誠的信眾沿途跪拜在地上,讓媽祖的鑾轎從身上跨過去,每個人都懷著一份為家人為愛人祈福的願望,希望分得一份福澤。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媽祖巡遊

而在媽祖駐駕地點的民眾也早已準備好茶水、糕點、小吃為辛苦繞境的隊伍做好後勤支援,這些都是自發的行為,也因為傳統文化而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細密的維繫了起來。

據說是媽祖非常靈驗,前來祭拜的民眾絡繹不絕,每天香火不斷,所以媽祖像的臉被煙火燻黑了,所以在臺灣還會看到這種的特殊的媽祖像——黑麵媽祖。

在臺中南投縣的紫南宮,每年因為發放數額巨大的發財金而聞名,也稱“借庫”。逢年過節借發財金的人都大排長龍幾天,信眾們為了感謝神明的保佑,在賺錢獲利後了,通常都會加倍奉還,紫南宮一直流傳著一位建築業老闆借了600元后還了66萬的故事,更是讓一些信眾信心大增。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臺北天后宮

臺灣人過年更要去廟裡“拜拜”,南部的嘉義市有座規模宏大的城隍廟,平時就是市民的信仰中心,尤其到了過年這個招財運最好的日子,更會擠得水洩不通。

這裡的財神殿供奉著五路財神,香火鼎盛,據說非常靈驗。財神也有文武之分,比如經商的人就拜武財神,也就是關公,廣東普遍是拜武財神。臺灣多是文財神,也稱文曲星,就是大家熟悉的《封神榜》中的比干,據說比干當年被妲己設計挖了心肝之後,比干就無心了,也正因為如此,便沒有私心貪念,能做到大公無私、不偏不倚。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擁擠的廟宇

臺灣的寺廟都不收費的,也不會被索要香火香油錢,若需敬香,廟裡還免費提供。相比遭遇過在內地的有些寺廟讓你花錢的各種套路之後,信仰被用來斂財的那種無奈,臺灣的寺廟或會更迴歸本質。

且這裡寺廟通常都較為安靜,少有人聲鼎沸和令人不安的嘈雜時刻,僧人也大多高學歷,會引導人們如何從信仰中找到心靈的慰藉,凡事向善而為。所以臺灣民眾便會在生活中發生不順或心情煩躁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間寺廟固定時間去拜拜,讓心靈迴歸平靜。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隨處可見的廟宇

但是你若將臺灣民眾對於神的這種敬畏和精神依賴,諸事拜神的行為簡單歸為迷信的話,那又是一種誤解了。正道的信仰是不是迷信,而是一貼心靈良藥。

“舉頭三尺有神明”是自古以來規範人們行為的勸世真言,凡事懷有敬畏之心也正是這民間信仰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