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湘蘭:秦淮八豔之一,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紅顏知己”

馬湘蘭,是秦淮八豔中最早出場的一個,沒有出眾的姿色,卻用自身獨特的魅力把“紅顏知己”這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馬湘蘭:秦淮八豔之一,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紅顏知己”

愛你,不一定要在一起,也可以做你的“紅顏知己”這四個字完美詮釋了馬湘蘭的一生。

馬湘蘭,名為守真,湘蘭是她的字,在家中排行老四,又稱為四娘。自幼聰慧過人,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善於作畫,尤其善畫蘭竹,這就是別人其稱“湘蘭”的原因,雖然沒有傾城傾國的美貌,但氣質很好,讓人看了非常舒服。也難怪史書上說馬湘蘭風華絕代,“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固“見之者無不人人自失也。”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一帶,樓館畫舫林立,紅粉佳人如雲,是金陵的煙花柳巷之地,在這個紙醉金迷,百花爭豔的地方,如果想要立足,要不就是有出眾的外表,要麼就是有出眾的才華和氣質,而馬湘蘭算不上是個絕色美人,能在秦淮河畔嶄露頭角,主要還是得力於她清雅脫俗的氣質和出類拔萃的才華。馬湘蘭還善於交談,與人打交道,她擁有男子一樣的豪爽與大度,遇到事情總能夠用平和的心態來處理,她待人遇事禮讓三分,慷慨大方,樂善好施,不求回報,也不慕權威,始終保持獨立品格。

馬湘蘭:秦淮八豔之一,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紅顏知己”

圖二

在秦淮河畔紅了之後,來拜訪的門客每天都踏破門檻,與之交往的人都是一些高雅

,有身份的社會人士。史載馬湘蘭當紅的時候,積攢了不少財富,便在秦淮河邊蓋了一座小樓,裡面花石清幽,曲徑迴廊,處處植滿蘭花,命名為“幽蘭館”。

有了錢財之後,出行什麼的都是保鏢和眾多婢女跟隨,儼然是富家小姐出行的派頭,哪像一個風塵女子。但馬湘蘭平時愛仗義疏財,多次救濟貧困書生,“時時揮金以贈少年,步搖條脫,每在子錢家,弗翻也”。

置身於秦淮河繁華之中,很多人容易迷失自我,馬湘蘭卻不是這樣的人,在其二十四的年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才子王稚登。

王稚登,字伯谷,號松壇道士,蘇州長洲人。明朝後期文學家、書法家,相傳王稚登四歲可以作對,六歲善寫擘窠大字,十歲能吟詩作賦,長大後更是才華橫溢。

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洋溢的才子卻鬱郁不得志,因受到官場政治鬥爭影響,而未能受到朝廷重用,最後心灰意冷地回到江南故鄉,徹底放飛自我,整日裡流連於酒樓花巷。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稚登來到幽蘭館,與馬湘蘭聊天過程中,越聊越投機,雙方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自此,王稚登經常來往幽蘭館,兩人一起談詩品畫,因馬湘蘭善畫蘭,王稚登向其求畫,馬湘蘭也不含糊,當即揮手為他畫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葉蘭,而這畫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暗示馬湘蘭自己自己決不是胭脂俗粉的女子,而似懸崖絕壁上的孤蘭,非凡夫俗子所能一睹芳澤。

馬湘蘭:秦淮八豔之一,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紅顏知己”

圖三

王稚登是個聰明人,自然看得出來畫裡之意,但他又顧慮太多了,一方面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另一方面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給不了馬湘蘭幸福。草草收了其畫並表達了謝意,始終未給馬湘蘭一句承諾,馬湘蘭暗自神傷,由於太過喜歡,兩人仍是像好朋友一樣密切交往,只是再也未談過婚姻大事。

不久王稚登得京都大學士趙志皋賞識,參加了編修國史工作,王稚登以為時來運轉,準備登舟北上大展身手,離開之際馬湘蘭前來送別。而王稚登在離開時說的話多少給了一點暗示馬湘蘭,就是有共同在一起的意願。

王稚登離開後,馬湘蘭開始了閉門謝客,期待王稚登衣錦歸鄉,而王稚登到了之後幹了一段時間才知道這是一份小差事,看不到前途,毅然決然選擇離開了,回到江南的他,覺得對不起一片痴情的馬湘蘭,索性把家搬到了姑蘇,以絕與馬湘蘭相守終生的念頭。

馬湘蘭在後來打聽到王稚登在官場的失意,跑去姑蘇安穩其,王稚登在蘇州安居下來後,馬湘蘭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探望其,兩人無名份的情況下,這種關係就這樣持續了三十幾年。

馬湘蘭為了王稚登一生的真情,甚至在王稚登七十壽誕時,馬湘蘭抱病趕到姑蘇,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祝壽宴會,宴會結束完畢後,回去沒多久的馬湘蘭感覺自己時日無多,仔細地沐浴更衣,然後端坐在“幽蘭館”的客廳中以佛像的坐姿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歲的人生。

當死訊傳到王稚登那裡,在悲痛之餘,揮筆寫下輓詩:

“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並頭”。

馬湘蘭不愧於把“紅顏知己”詮釋的淋漓盡致的女人,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