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搗蛋還是天賦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喜歡動針動線,還喜歡剪衣服的小孩,你會生氣嗎?你會允許孩子玩針線和剪刀嗎?

相信大部分家長出於安全考慮是不會允許的。

也肯定會有家長覺得這是孩子的調皮搗蛋,免不了一頓說教。

但是安徽合肥就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不僅熱衷於調皮搗蛋,還搗出一番成果,得到了很多人的誇讚。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女孩今年8歲,從3歲開始學畫畫起,媽媽就發現了女孩的裁剪天賦。

並且從那時起女孩就學著製作簡單的包包。

6歲起,女孩開始改造媽媽平時不穿的衣服,媽媽不僅表示支援,還將女孩改造的衣服穿出去。

正是這個舉動,給了女孩莫大的鼓勵。

於是這一改就改到了8歲。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自己的天賦被父母發現,自己的愛好被父母認可,自己的成果被父母賞識,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帶天賦,能在某一方面有著比一般人更加卓越的能力。

但是這些希望孩子自帶天賦的家長在做什麼呢?

孩子喜歡塗塗畫畫,家長嫌棄弄髒了地板和牆壁;

孩子喜歡閱讀科普書籍,家長覺得沒有用,強迫孩子讀政治、讀深奧的道理;

孩子喜歡研究玩具的構造,家長覺得孩子是破壞狂;

孩子喜歡舞蹈,家長又覺得男孩就應該學跆拳道……

西方有句諺語叫做:

“上帝為每隻笨鳥準備了矮樹枝”。

每個人都是帶著天賦出生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天賦都能被髮掘。

我們必須承認很多孩子自帶的天賦都被冠上了搗蛋的名號,隨著一次次的訓斥和打擊慢慢地消失了。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孩子透過搗蛋來認識世界

前幾天看過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家裡有一個2歲的小男孩,自從學會走路起,就對身邊的各種事物十分好奇,總是喜歡這裡摸摸,那裡拽拽。

因為小男孩十分好動,所以稍不注意就會陷於危險的境地。

小男孩一直對家裡的飲水機有著莫名的探索衝動,儘管小男孩聽不太懂,但是家長也多次警告小男孩不可以觸碰。

但是小男孩還是很想了解飲水機,因為上了童鎖,小男孩並不會被熱水燙傷,但是經常會把冷水放一地。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家裡人為之都十分頭疼。

後來,小男孩的媽媽轉變了想法,既然說教無用,那就讓小男孩自己吃點虧。

那天,小男孩的媽媽把飲水機的童鎖開啟,假裝進入了房間。

果然,看到媽媽走開,小男孩興高采烈地跑到飲水機旁。

他先是開啟冷水,一邊用水接水玩,一邊把水到處撒,緊接著又開啟熱水,還是伸手去接。

不一會兒客廳爆發了洪亮的哭聲。

從那以後,小男孩就再也不去開飲水機了。

為什麼之前屢禁不止,現在小男孩一下子就改正了壞毛病呢?

因為他吃了搗蛋的虧。

孩子是透過搗蛋來建立對世界的認識,建立自己的規則感的。

尤其是在18個月到3歲期間,孩子正處於一個探索期,對周圍的一切很好奇,比較喜歡調皮搗蛋,樂於參與到成人的一些工作當中。

比如家長掃地,孩子也有樣學樣。

這個期間會出現家長越禁止,孩子越是渴望的現象,表現為總是和家長對著幹。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如此搗蛋,主要是因為強烈的好奇心,要想讓孩子不搗蛋,只要滿足他的好奇心即可。

就像開頭的故事,讓他知道飲水機會燙手,會把人弄疼,他就會知道,飲水機其實不適合他玩耍,會讓他感覺不好。

體驗過一次兩次之後,他就不會再隨便開啟飲水機了。

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允許孩子有一些搗蛋甚至帶有破壞性搗蛋行為的存在,讓他透過雙手去認識世界,比家長的說教要來的真實而有效的多。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就像《優質父母教養指南》一書中說:

“孩子看上去是犯錯誤,實際上,那是他們自我探索結果,或是想要滿足自己短淺的慾望和需求。”

而且,每一次看似搗蛋的背後都有可能是一種天賦的萌芽。

所以,孩子搗蛋不要緊張,那是他們在探索世界呢!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搗蛋可能是成人的偏見和多慮

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說:

“大人最大的過錯就是用成人庸俗的觀念,把孩子們一些原本正常的行為惡俗化了,人為地製造孩子的罪惡感,客觀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同一件事分別放在孩子和成人身上就會演化出兩個版本的道理。

就好像家長玩手機是工作和放鬆,孩子玩手機就變成了玩物喪志;

家長不讀書是沒時間,沒必要,孩子不讀書就是不上進、沒前途;

家長說實話是真性情,孩子說實話就是沒禮貌;

家長熬夜是白天沒時間娛樂,孩子熬夜就是傷身體……

成年人對孩子總是抱有偏見並且喜歡肆意揣度的。

搗蛋也是。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成年人所認為的搗蛋對於他們來說就和吃飯、睡覺、玩耍一樣正常。

看過一個名為《畫鯨魚的小孩》的公益短片。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在一堂繪畫課上,所有的小孩都畫了五顏六色的畫,只有一個小男孩除外。

只見他用黑色的蠟筆拼命地塗滿一整張繪畫紙。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孩子出現一些特異行為肯定是出於某些事件的影響甚至是存在某種精神疾病,在加上黑色本身就代表著黑暗、恐懼、壓抑、沮喪等等負面情緒。

於是一場關於小男孩精神狀況的擔憂開始了。

當其他同學都下課了,小男孩一個人還在教室裡快速地畫著。

當老師把小男孩的情況告訴他的家長,併到家裡家訪時,小男孩還是在樓上快速地畫著黑色的畫。

終於,小男孩的家長坐不住了,帶他前去醫院檢查,即便是在醫院裡,小男孩依舊在用力地畫著,而且還是一如既往地用黑色塗滿一整張紙。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最終,小男孩一個人被關在偌大的空房間裡,身邊散落著一張張黑色的畫作,而在樓上觀察著的醫生、老師和家長都露出難過的神色。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師發現了男孩課桌裡的拼圖,而此時在一旁的護士也意外地發現,有兩張畫的線條可以連線起來。

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人們把小男孩之前所有的畫都拼接在一起,地面上赫然出現了一個只缺最後一塊的鯨魚。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而缺的這一塊正在小男孩手上。

公益短片的最後,沒有疾病、沒有虐待、沒有暴力,沒有我們所遐想的所有事情,只不過是一條拼接起來的鯨魚而已。

所以,面對孩子的搗蛋,家長其實不必太過於擔心。

不用看到孩子拆開了一隻手錶就聯想到破壞,不用看到孩子捏死了一隻昆蟲就想到血腥,不用看到孩子偶爾向人扔東西就聯絡到欺凌。

引導孩子在錯誤和搗蛋中成長才是家長的指責和教育的意義。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孩子的天賦存在於家長的眼光之中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孩子是調皮搗蛋的,那麼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調皮搗蛋的,並且會在行為上更加的調皮搗蛋來印證自己的觀點,同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所謂的調皮搗蛋其實是天賦異稟、是動手能力強、是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心,那麼孩子的成長軌跡將完全不同。

孩子最開始是藉由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母眼中的他們是什麼樣,他們自己看到的就是什麼樣。

父母該如何轉變觀念,看到孩子身上所具備的天賦呢?

小智有幾點建議:

1.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說: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不用成人的眼光去對孩子的行為下結論是每個家長必須要擁有的思想觀念。

基於成年人的生活閱歷、成長經驗、思維習慣等等,成年人對一件事情的認識相比較孩子來說會更加的理性、有邏輯,會習慣性地追求結果和意義。但是孩子不會,他們更多地是我想要這樣做,因為我覺得有趣,會讓我感到快樂。

在孩子的世界當中做一件事並沒有那麼多的理由。

就比如抓蝌蚪,孩子覺得好玩,但是家長可能會覺得無聊、幼稚、有寄生蟲、水髒等等。

家長和孩子並不在一個思想維度,所以在安全、正確的前提下不要用你的理性眼光去對打斷一件對於你沒有意義,卻讓孩子感到快樂的事情。

2.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美國著名哲學家查爾斯在《影響人類歷史的名人思想大觀》中說過:

“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學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驟。”

作家雨果也說過:

“想象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物件,這是偉大的潛水者。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象。”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想象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無比寶貴的能力,也是極其容易消失的能力,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在激發孩子的天賦。

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就要求家長不要輕易糾正孩子天馬行空、不合邏輯的想法,不要輕易對孩子看起來很荒唐甚至不切實際的行為下判斷,也不要輕易打擊孩子,給孩子潑冷水。

就像人永遠無法賺到認知以外的錢一樣,人也永遠到不了想象不到的高度。

3.傾聽孩子的心聲。

沒有一種天賦是後期逼迫出來的,只有自發的愛好、特長才能被稱之為天賦。

在發掘孩子的天賦時,家長一定要避免先入為主,而應該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才能投其所好。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孩子好動,總是喜歡調皮搗蛋怎麼辦?

孩子的某一種行為到底是天賦還是搗蛋,最終解釋權完全是在父母手中,孩子不過是順著父母選擇的答案一路長大。

只不過在長大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的天賦被激發了,有的孩子的天賦被埋沒了。

天賦已經被激發的,希望他們越走越遠,天賦被埋沒的,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和解,也和父母和解。

最後,祝願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能被父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