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調,農村“光棍危機”有多嚴重

作者:辛允星,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師,南都觀察特約作者

前段時間,“扶貧送老婆”的段子在網路上流傳。據說它起源於一位胡姓“專家”於2017年4月在南海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而且就在那時候,不少媒體都轉載了另外一則新聞,題目便是《廣西扶貧“送”老婆 五旬單身漢成家》。舊聞新議,卻仍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我相信,這既得益於政府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可能源於人們對這種“重大創新”觀點的好奇,但無論如何,這個話題確實大火了一把。

仔細思考“扶貧送老婆”的說法,它雖然充滿了荒誕,卻倒也確實抓住到一個關鍵問題,即,當下中國農村的很多貧困人口都面臨著“娶妻難”的問題,或者有些人本來不算貧困,然而,一旦面臨娶妻所需的高額花費,便淪為了貧困人口。因為娶妻難註定不可能也不應該透過扶貧政策來解決,“扶貧送老婆”的說法才顯得如此得不可理喻。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樣也是問題,透過這則訊息,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性別危機”。

▌中國男人有什麼“性別危機”?

最近,我在廣東相對偏遠的一些農村地區做社會調查,到的第一天就聽村民在議論“大齡單身男青年的娶妻難”問題。他們介紹說,隔壁的吳家有個兒子,1986年生,至今沒有找到女朋友,父母和親朋好友都感覺憂慮,但又沒辦法,因為他家經濟條件很一般,每次相親都失敗。

村民還補充說,其實,當地有些經濟條件不錯的男子也難以戀愛、結婚,最常見的原因是性格太“憨厚”,不會說話。至於目前最受女孩歡迎的人,一般有三個鮮明特點:家庭富裕、能言善說、外表尚可。

聽到廣東農民的這些“總結”,我聯想到從山東老家聽到的一個訊息:一個女子剛離婚,登門提親的人就絡繹不絕,她的父母對媒人們明確提出,彩禮至少要30萬。此事在當地“傳為佳話”,因為它創造了二婚彩禮數額的新紀錄。近年,從西北到嶺南,從中部到東部,時常出現關於“光棍村”的報道,光棍、剩男、單身漢……這些稱謂背後隱藏著一個人群,他們分佈在廣大農村。

男女比例失調,農村“光棍危機”有多嚴重

▲ 2013年,鳳凰網曾做過“7個農村單身漢”的圖片專題,其中一位35歲名為“黑娃”的男子在村裡幫著修房子幹活,從早上6點幹到到晚上7點,每天能賺100元。他的母親、弟弟先後因故去世,父親精神方面有障礙,為了照顧父親,他沒有辦法外出打工。 ifeng。com

中國到底有多少“剩男”?從中國的人口統計資料中可以獲得一些線索。

男女比例失調,農村“光棍危機”有多嚴重

據《2017中國統計年鑑》推算,2016年我國有2。1億多未婚人口,無論城市、鎮、農村,未婚男性均遠遠高於未婚女性,性別失衡在農村地區尤為嚴重,未婚男性人口比未婚女性人口多出2025萬,佔農村地區未婚總人口的24%。

現實也絕不是所謂“9000萬‘剩女’全部結婚,中國‘剩男’也會跟著大大減少”這麼簡單。因為社會文化和計劃生育等原因,中國人口的性別失衡嚴重,這讓原本處於弱勢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上反而居於某種意義上的“優勢地位”,很多“剩女”都是“自願性”的選擇單身,而“剩男”則大多“被迫性”的不得不單身。以上兩類人群在婚姻市場上也難有交集。所以,即使存在大量“剩女”,“剩男”們的娶妻難問題也很難被化解。

由此可見,中國“剩男”大量出現的首要原因即是性別比例失衡,其次是中國女性的擇偶標準與偏好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在擇偶過程中,“剩女”們要麼堅守“寧缺毋濫”的基本原則,要麼信奉“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的價值導向,或者已經形成了牢固的“單身哲學”。這些觀念共同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後果,即中國男人的“性別危機”。

▌“光棍”之外,還有“事實光棍”

如果說“剩男”群體已經浮在水面上,並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那麼,中國農村另外一個沉默的特殊人群則至今還很少被重視——事實光棍。這些人雖然有著法律意義上的“已婚”身份,但因為長期被配偶嫌棄、被迫外出務工等原因而難以過上正常的婚姻生活,從而成為了事實上的單身男性。我在農村地區調查期間發現,幾乎所有地方都存在這樣的男性群體,他們大多經歷過“差點就娶不上媳婦”的危機,婚後又因為被妻子所厭惡而在家庭情感中被“邊緣化”,卻又不得不“忍辱負重”地維持生活。

比如北方某村,有一男子陰錯陽差地結婚成家(據說是家庭包辦),但夫妻兩人很快就出現了感情危機,女方堅持離婚。只因已有孩子,加上男方一再隱忍退讓,女方才在表面上妥協。後來,兩人各自到外地打工,長期兩地分居。有一年春節前夕,二人見面當天,男子即被妻子辱罵與驅趕,讓他“滾得遠遠”的,他流著眼淚向鄰居傾訴自己滿心的苦惱——這麼多日子不見面,竟然還不讓有一點點的親密接觸。

關於此類案例,我在一些農村地區還了解到了更極端的情況。比如,在遭配偶嫌棄乃至被“戴綠帽”之後,有些男子不但不敢公開提出抗議,還在委婉表達勸阻時被對方公開羞辱,或威脅離婚。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會形成很大精神壓力,卻又找不到釋放這種壓力的出口,只好做出各種“自殘”行為,比如酗酒、用頭撞牆、用刀具砍自己的手指等等。面對這些,家人和鄰居也常勸說:忍吧,只要不離婚,至少還有老婆,一旦鬧起來,離婚了,連老婆也沒有了,再娶,根本不可能。顯然,即使在外人看來,他們也只能繼續忍。

不難看出,“事實光棍”群體與真正的光棍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事實光棍”群體而言,當因女方而起的傳言在家鄉散播開來時,他們還面臨著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特別是在傳統家族文化相對濃厚的地區,該問題顯得更加複雜。真正的光棍群體則不需要面對這些。正是因為婚內出軌和輿論壓力的普遍存在,長期隱忍後的傷人、殺人案件已成為一種十分常見的農村犯罪案情“結構”。

男女比例失調,農村“光棍危機”有多嚴重

▲ 安徽合肥以北,很多村莊男子娶妻困難,只能從遠鄉“買”妻,79歲的陳奶奶有三個兒子,老二和老三全部是在雲南“買”的媳婦,後來老二的媳婦生了孩子後還跑了。全家只有老大娶了一個媳婦。圖為老人在家門口曬太陽。 網易看客

▌為什麼“危機”難以突破?

根據已有的相關統計資料與我的區域性調查推測,中國的“剩男”“事實光棍”兩個人群的數量應該在1。2億人以上;排除一部分尚未結婚但已有女友者、婚外同居的已婚者、極少的“自願性”單身者,所剩的“弱勢男人”也有1億人左右。他們主要生活在農村地區,或是城市裡的農民工,長期難以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處於嚴重的性壓抑狀態,已成為一個典型的社會邊緣群體,並因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潛在”社會問題。

在看到男性成為受害者的同時,還要關注女性的安全問題。比如,在一些惡劣的性犯罪案件中,有罪犯曾經直言:“爽一把就死,無所謂了。”也就是說,他們並非沒有認識到“強迫性行為”違法,而是“理性”地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顯然,在這種“自殺式”性犯罪案件中,幾乎沒有什麼道理可講,道義上的譴責已變得毫無意義。由此不難想象,當這種型別的犯罪行為不斷增加時,中國女性的安全問題必然會變得更加嚴峻。

面對這一令人憂心忡忡的現實,我們應如何進行審慎的思考?首先,即使全面二胎政策已經出臺,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至少也將再維持20年。其次,伴隨著現代婚姻觀念與性別意識的覺醒,中國女性的擇偶觀念只會更加遠離“女大當嫁”的傳統,“剩女”的數量還將繼續攀升。再次,雖然國內的“外國新娘”數量正在增加,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女子嫁到外國,彼此抵消,婚姻市場的“空間擴充套件”對中國男性擇偶難度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受到人類文明進化規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妻多夫制”也沒有實行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剩男”與“事實光棍”的生活處境難有實質性改善,中國男人的“性別危機”註定難以在短期內得到緩解。假如非要“提出”某些應對策略的話,我能想到的唯一措施似乎就是“性交易的合法化”,可以預期:如此一來,一些性格懦弱的單身漢就可能“敢於”走出自我壓抑,透過為社會所認可的方式來釋放體內的“力比多”。

▌中國“兩性關係”的轉變

回顧過去的一百年曆史,中國“兩性關係”經歷了至少三次大調整: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載體的性別平等主義思潮;以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為標誌的女性解放思潮;以當前大量“獨身現象”湧現為象徵的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如今,中國婚姻市場已經基本達到了的“自由化”目標。然而,當舊的性別不平等看似被打破的同時,針對於女性的舊的性別壓迫依然沒有完全消失,同時新的性別不平等也被建構了出來,在中國部分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抬升的同時,一部分男性的社會地位迅速下滑,引發了當下中國男人的“性別危機”問題。

毋庸置疑,伴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個體主義思想的蔓延,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必將進一步得到提升,特別是在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婚姻市場”環境中,這種趨勢會顯得更加耀眼,由此,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文化將一去不復返;這也許是計劃生育、改革開放等國家政策所帶來的最顯著社會後果之一。也必須承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生活自主,這都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的必然結果,具有無可爭議的進步性。

然而,我還是想提出一些似乎不合時宜的警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平等,但是當兩極分化達到一定程度,又註定會帶來負面後果,性別、婚姻同樣如此。

當下的中國,女性依然被舊有的傳統思想所束縛,在家庭、職場生活中也常遭遇不公。同時,男性也在面對新的危機和挑戰,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男人的“性別危機”,其實也是整個社會的危機,它不僅會影響到“剩男”和“事實光棍”人群,也可能對其他人的生活造成不同形式的衝擊,所以,應得到更多的關注,爭取不要讓它惡化為社會的“不能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