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大爺走了,臨終遺言讓親人們淚奔: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活得久未必活得好,讓你們受累了。”88歲的張大爺走了,他的臨終遺言讓親人們淚奔,或許這樣的結果對他及他們親人們都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

88歲大爺走了,臨終遺言讓親人們淚奔: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張先生因高血壓腦梗塞癱在床上已經12年了,身邊時刻離不了人,多虧有老伴照料和包容,他才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自從2年前同樣是80多歲老伴不慎摔倒,導致了被稱為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股骨頭骨折後,兩個人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儘管孝順的子女們給他們請了保姆,一有時間就來看他們老兩口,他時常問自己:“再這樣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尤其是3個月前老伴因併發肺部感染、下肝血栓突然肺栓塞去世後,張大爺的精神被徹底擊垮了,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囑咐子女“無論發生什麼危及情況都不要再搶救自己,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能再拖累你們了”。

如今張大爺找他老伴去了,孩子們悲傷之餘也在感嘆:或許這也是一種最好的結局。

這樣一件讓人傷感的事,或許每天都在上演,也給更多老年人提了個醒,能長壽是好事,但能活得好才能讓長壽有意義,這需要從自身做起,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是前提和保證,但卻有不少人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比如:

88歲大爺走了,臨終遺言讓親人們淚奔: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在導致老年人致死致殘的因素中,高血壓是最危險的因素之一,統計顯示:80%以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癱瘓與高血壓有脫不了的干係,而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大多都存在高血壓問題,不少人對此卻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年經大了血壓高一點很正常,沒必要與自己的年齡去抗爭,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血壓管理,而這正是導致“活得久未必活得好”的主要原因。

研究證實:60-80歲老年人,血壓每降低10mmHg,腦梗塞等的發生風險將顯著下降;其中將收縮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比收縮壓不高於150mmHg,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風險將下降26%。

由此可知,即便是高齡老人也應儘可能將血壓控制在較低水平,否則就可能發生過早癱瘓在床的不幸事件,活著也將失去生活質量。而研究證實:老年人經強化降壓是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且是安全的。

因此,老年人切莫以為自己年齡大了血壓就可以高一點,就放縱對血壓的管理,而在高血壓管理中亞洲專家組針對我國居民高血壓防治特點,給出兩項重點防治建議:

88歲大爺走了,臨終遺言讓親人們淚奔: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NO1:限制鹽的攝入量

限鹽不僅是控制血壓的需要,高鹽對血糖、血脂代謝也是不良影響因素,而“三高”是損傷血管引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根本原因,將每天食鹽量控制在6克以下非常重要。

讓人擔憂的是,不少口味重的人對少吃鹽難以接受而不予重視,給“未必活得好”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日常可以選擇低鈉鹽、不吃少吃各種加工食品等來幫助限鹽。

NO2:做好家庭血壓監測

自備一臺電子血壓計勤測血壓,即便是血壓控制穩定的人也應至少每週選擇一天測量血壓,且要知曉監測血壓的要求,比如:

測量血壓應在6:00-8:00、16:00-18:00兩個血壓高峰時候測量

每年應做1-2次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必須知曉掌握夜間1:00-3:00的血壓高低

每次測量血壓必須記錄心率,確保心率不超過80次/分鐘。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應做到堅決戒除菸酒、多做運動、按時作息、心態平和等,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做到“活得久更要活得好”,獲得有意義的長壽才不枉此一生。

【點選關注天天聽健康,讓每一天的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