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行業:靠看客和羊毛黨,撐不起想象空間

二手行業:靠看客和羊毛黨,撐不起想象空間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這是當下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最真實的寫照。海水與火焰的交匯之處,就誕生了種種奇特而又詭異之現象,無論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均是如此。

二級市場方面,9月14日,趣頭條上市首日,最高暴漲191%,觸發5次熔斷,最終收盤漲了128%;除了趣頭條,此前的蔚來汽車、拼多多等也都是暴漲暴跌,繼“影片三傻”之後,“趣蔚多”進一步重新整理了投資者的認知。

一級市場同樣不甘落後。二手行業裡的新兵享物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接連獲得了多次融資,總融資額超過了1。1億美元。嚴格意義上說,享物說並不是二手電商平臺。只不過,這並不妨礙享物說,蹭二手電商行業的巨大紅利和風口。這樣的“借勢”,從享物說雖不是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但是每次對外發聲都竭力故意和前者做二元對立,也能看得出一二。或許享物說的本意是想把自己包裝成“二手行業新物種”,但是在產品和平臺沒有本質的創新,甚至還有先天的弱點的背景下,這種過度的包裝和博眼球,並不是一件明智的做法。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享物說肯定把自己類比過是二手行業裡的“拼多多”,只不過無論從產品、使用者、各種資料以及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去看,享物說似乎都存在邏輯上難以自洽的各種詭異之處,這些詭異之處也是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所在。其真實價值,究竟幾何,一直以來都披著神秘的面紗。

享物說最終能否成為二手行業的拼多多,還是會成為曇花一現的網際網路“網紅店”,既繫於對自身的屬性、調性定位,更繫於對產品、使用者、商業模式的新思考。路徑選擇對了,則有可能繼續蓬勃發展;而要是路徑選擇不對,則有可能轉頭向下。

產品詭異:如果解決不了使用者痛點,就會成為看客和羊毛黨的聚集地?

按照享物說創始人孫碩的說辭,享物說是:閒置好物互送平臺,光是這個描述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閒置和好物,往往不統一的,既然都閒置了,可能就未必談得上是好物,可能說“有用”或者“好用”更符合實際一些,沒必要進行無謂的誇大;二是“互送”兩個字會讓使用者很迷惑,平臺的功能到底是“處理閒置”,還是“獲得收益”,又或者是“先送出去,然後被送進來”?

說白了,這些都是享物說模糊定位所帶來的“尷尬”。這種詭異的產品和平臺定位,從使用者角度去看的話,是難以解決他們的痛點,滿足他們對閒置產品最核心的訴求的。我們不妨直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這一問題:

先看二手物品提供方。其最核心的是處理閒置和變現。但是變現在享物說是實現不了的,在沒有法幣支撐的平臺裡,使用者得到的只能是“小紅花”。而處理閒置這點,使用者“出售”二手物品,本意是要處理閒置,但是在只能獲得小紅花的前提下,使用者要麼從“出售”變成“白送”;要麼處理閒置變成了“家裡從一種閒置商品,變成另外一種閒置商品”。不難看出,二手物品提供方的兩大訴求,都沒有得到根本的實現。

再看二手物品接收方。其最核心的訴求是“以便宜的價格獲得需要的二手商品”。一般意義上,會買二手商品的使用者,除非是買那種奢侈品,否則這類人群大都屬於人生的起步階段,注重的是“便宜”、“價效比”,這種人家裡也很少有“多餘”的東西去換需要的東西。這就造成一個悖論——“本來我就是需要二手物品的,享物說平臺還要我先提供二手物品再能得到我需要的二手物品”,這不大符合真實的生活場景和需求。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了,你可以透過打卡、邀請、分享等方式,獲得小紅花啊。這樣的觀點,忽略一個事實,對於對“商品價格”都如此敏感的二手行業使用者,對“時間價格”會無動於衷嗎?

難怪業內會認為他們是撲風口無疑,既然不是二手(電商)的專案,就不要佔二手(電商)的坑。

確實,一旦產品滿足不了使用者對二手行業的真實需求,平臺就無法形成“二手物品提供方-賺小紅花-二手物品接收方-花小紅花”,這樣一個良性互動、正向迴圈的閉環。因為使用者參與交易,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小紅花”,而平臺又是以小紅花作為“有價證券”甚至是“代幣”功能的介質,這樣割裂就產生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前期嚐鮮的使用者會快速增長,使用者規模也很快會見頂的,而且使用者的本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自然也會快速流失,這樣平臺最終就存在變成看客和羊毛黨聚集地的風險。實際上,如今享物說上,很多試用裝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已經表明平臺上開始出現了這樣的苗頭了。要知道,“試用裝”這個商品本身,就已經偏離了“二手”的邊界了。

數字詭異:SKU、DAU、融資,邏輯如何自洽成色究竟幾何?

享物說不僅在最基本的產品方面,存在詭異之處,在最重要的數字方面,也有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在一篇名為《爬取20萬資料,我們深扒了風口上的“享物說”》的技術類文章裡,文章稱,“(享物說)20萬條商品資訊大多數是重複的,其實只有7000多件獨立商品。也就是說,許多舊商品會在頁面上迴圈出現,直到被出售。”

不僅如此,文章還表示,“進一步分析發現,其實每天釋出在享物說上的商品,平均只有1400種左右。”由此文章認為,每天來提供商品的“贈送者”也不會超過這個數量。此前有媒體報道,今年8月份享物說的DAU已經達到了200萬。如果這一數字是真實的,再加上如果前面文章的抓取數字也是沒錯的,那麼享物說平臺上的物品提供方,也即其說的“贈送者”佔比,僅僅佔據DAU的萬分之七。

對於二手行業來說,從雙邊交易模型去衡量,這一比例顯然是很低的。也可以從這一比例中看出,大部分所謂的“使用者”,可能只是好奇寶寶、吃瓜群眾、或者是羊毛黨啥的。真正意義上,在“貢獻二手物品-獲取小紅花-獲取二手物品”的使用者,基數可能並不高。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人認為,(享物說)快速增長的買家,都是衝著撿便宜去的,慢慢的誰會一直是那個傻傻的“免費送的人”?也有觀點表示,目前享物說如果說突破也只是在花錢獲客這件事兒上挺有突破的,其當前DAU數字和其對外宣稱的價值網路根本沒什麼交集。

當然,對於這些說辭筆者並不能輕易苟同。再者說,不管這些業內人士的看法和觀點如何,都不能改變享物說不到一年時間獲得了多次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1億美元的媒體報道。只不過,對於享物說半年多次獲得融資,頻繁程度幾乎冠絕網際網路,筆者確實也感到很好奇,資本真的如此看好這個平臺嗎?

和這類似,筆者也曾經一度對趣頭條、蔚來、拼多多的暴漲暴跌納悶不已,但是當有人提醒筆者:如今銀行理財、A股、貴金屬、P2P、外匯、房地產等主流投資理財渠道要麼收益極低,要麼通道阻塞,所以大額資金比如遊資去搏中概股,也並非不可能。頓時,筆者似乎明白了什麼。

既然二級市場會出現這種狀況,那麼要是有人說在一級市場,也有不斷拉高估值、營造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然後期待後來者接盤的現象,也就合情合理了。曾經市場上的香餑餑,如今泯然眾人的共享單車等,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難道彼時,那些人精一樣的投資人,真的不知道共享單車的真實價值究竟幾何嗎?說白了,都是為了把泡泡吹大,然後自己默默的套現離場,而讓別人去“站崗”罷了。

商業模式詭異:使用者渠道變現監管,四大挑戰有待應對

眾所周知,在人類歷史上,法幣的出現,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加速商品的交易和流通。但是享物說拋卻法幣自創小紅花,其實是從法幣下商品買賣,迴歸到了古遠時代。這種迴歸,並不是返璞歸真,而是會使得其商業模式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難以抓住商業社會的生意本質。

第一,使用者挑戰。由於享物說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是互惠互利的二手電商平臺,使得其不僅難以滿足使用者的根本需求,而且也很大的降低了二手商品流通的效率。由此,短期內嚐鮮使用者紅利過後,就會很快見到使用者增長的天花板。因為“嚐鮮”是一過式的,而“解決問題”、“獲益”才是長久式的。

第二,渠道挑戰。在享物說的投資人的名單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騰訊系的身影,那麼享物說所謂的公眾號、小程式、送紅包、拼團等類似拼多多的玩法,其實是有很大的風險的。現如今騰訊、微信對各種誘導式、遊戲式、社交式營銷管控得異常嚴格,即使是“乾兒子”的拼多多,也深有體會。用黃錚的話說,拼多多一年被騰訊封殺1000次。而對連乾兒子都不是的享物說而言,其所謂創新的渠道、營銷等等,根本沒有護城河可說,相反整個營銷、獲客體系還非常的脆弱。

第三,變現挑戰。商業的本質,是發現需求、創造價值、滿足需求、獲得回報。具體到電商、二手電商、二手行業,最終獲得回報的變現方式無非四大類:買賣差價、交易佣金、廣告營銷、會員服務等等。買賣差價對中介平臺的享物說而言自然是不存在的;而交易佣金,享物說因為沒有法幣只有小紅花這種“代幣”介質,所以也是不存在的;至於廣告營銷,其前提是擁有基數足夠大的使用者和流量,就享物說目前的使用者和流量來說,還遠遠沒有達到具有規模化、持續性“廣告營銷”的價值;最後的會員服務,相信即使是享物說,也會認為這是很遠很遠的事情。

第四,風險挑戰。這裡說的風險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使用者而言,由於小紅花是由享物說自行釋出,使用者打卡、邀請、分享、送出二手物品等多種途徑都可以賺到,因此平臺上的小紅花勢必越來越多,如果使用者增長速度減弱甚至不增長的話,平臺就很容易有“通貨膨脹”的風險,要知道享物說的美國師兄Listia,九年的時間積分可是貶值了50倍;二是對平臺而言,“小紅花”在平臺內有“代幣”功能,但其卻是“非法定貨幣”。

試想一下,假設享物說真的發展得特別好,甚至從二手物品進入到一手商品,平臺裡通行的“代幣”功能介質還是“小紅花”,那麼小紅花是不是就有了“貨幣”的特徵了?想想看,有創新技術加持,優點無數,國際上有很多國家支援的比特幣、類比特幣,現如今我們還是禁止的呢,何況差了十萬八千里的小紅花?當然這樣的風險還很遠很遠,甚至永遠都不可能出現,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先做提醒、防微杜漸。

寫在最後的話:

享物說確實有其一定的創新之處,此前的發展也可圈可點。但是無論是使用者,還是投資者,尤其是後者,切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不能為了短期的利益,而利用資本的力量,對享物說不斷地進行催肥。

而對於享物說而言,則需要在掌聲、鮮花和鎂光燈的迷幻之下,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重新界定自己的定位、標籤和特點究竟是什麼?也更要重新去分析和理解使用者、產品和商業模式,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而不是沉迷於各種表層的數字。

總之,讓產品解決使用者痛點,讓商業迴歸本質,保持戒定慧,遠離貪嗔痴,這才是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