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學習體會之廿三:無知者無畏,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會怎樣?

對於山水畫,我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又是零基礎自學,大白一枚。所以,我選擇學習過程不是按部就班,以嚴格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循序漸進順序安排。我更喜歡靈活安排學習內容。我覺得在技能學習階段,畫什麼不重要,畫起來,想畫什麼畫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我對國畫學習的底線是,無論如何,必須堅持下去。今天,當我開啟《芥子園畫傳》第一一八頁準備臨摹學習時,第一一九頁同時進入我的視線,一時間,我突發奇想,將兩幅畫臨摹在同一塊宣紙上,這就等於是把兩幅本來毫無關係的畫合併起來了。

無知者無畏,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會怎樣?

無意中的嘗試,卻用事實證明,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效果出乎預料地好。我到了一幅氣象擴大,令我喜出望外的山水畫!《芥子園畫傳》頁面文字配有說明,第一一八頁是范寬筆法,范寬是宋畫三大家之一,他“始師李成,又師荊浩,山頂多用密林,水際好作突兀大石。常嘆曰:‘師古人不若師造化’”。第一一九頁是王維筆法,王維是唐代大詩人,文人畫的鼻祖。他“始用宣淡,一變鉤斫法”。

國畫學習體會之廿三:無知者無畏,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會怎樣?

為了驗證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我接著將第一四二頁和一四三頁的兩幅山坡路徑畫法摹畫在同一頁宣紙上,得到的效果仍然是令人欣喜的,這種做法完全可以!合二為一的畫面,彼此不僅毫無違和感,甚至看起來還很默契地遙相呼應!兩座山下的土坡路徑都符合畫譜文字介紹的同一理念:“花忘晉魏,尚爾通人。室滿蓬蒿,猶當開徑。丘壑既已紛倫,徑路還宜商酌。大抵宜委委曲曲,或隱或顯,不得一味直如死蛇”。

國畫學習體會之廿三:無知者無畏,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會怎樣?

事不過三,我繼續將畫譜之第一一六頁和一一七頁的兩幅相對獨立的山水畫合而摹之,結果二者銜接很自然,很和諧。第一一六頁是五代時期關仝(約公元907~960)畫法,第一一七頁是五代至宋初李成(約公元919~967)畫法。查閱資料瞭解到,這兩個人基本生活於同時代,都是陝西西安人,都很好學,都喜歡惜墨如金。李成師承關仝。關仝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李成則“喜畫郊野平遠曠闊風景,好用淡墨”。

國畫學習體會之廿三:無知者無畏,把兩幅山水畫合一起,會怎樣?

朋友們,我是隴上素風,一個真心喜愛國畫的零基礎初學者,我用不斷摸索著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並將體會在此分享,歡迎關注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