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為何要降清?他投降後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終的結局如何?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洪承疇的一生可謂是十分傳奇,在明朝,他被崇禎皇帝倚為股肱之臣,官至三邊總督、薊遼總督;在清朝,他又被順治皇帝視為社稷之干城,官至江南經略、西南五省經略。可見,洪承疇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清朝,其地位都是極高的。

洪承疇為何要降清?他投降後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終的結局如何?

但是洪承疇在歷史上的地位卻十分尷尬,明末叛臣也成為他一生難以抹去的汙點。

在公元1642年,洪承疇率軍與清軍在松山交戰但因為兵力懸殊戰敗被俘。深受崇禎皇帝信任的洪承疇卻選擇了歸順清朝成為了大明朝的叛變者,被皇太極歸入漢軍鑲黃旗下,在清朝此後發展和壯大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那為什麼深受崇禎皇帝信任的洪承疇會選擇歸降清朝呢?

首先,明朝已經日薄西山時日無多,而後金卻逐漸強盛起來。

明朝此時內有農民起義爆發,外有滿清橫行遼東甚至多次大敗明軍。面對這等危局,朝廷內部卻腐敗橫行、黨爭激烈,根本無法解除明王朝的困局。洪承疇在松錦之戰的失利就是被自己人給坑死了。

洪承疇為何要降清?他投降後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終的結局如何?

而滿清自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以來,多次戰勝明軍建立後金政權,到了皇太極這裡後,滿清已經控制了整個遼東甚至多次越過長城襲擾內地,威脅到了明朝的首都北京,而明朝卻對此毫無辦法。

第二、皇太極的個人魅力遠超崇禎皇帝。

正所謂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清太宗皇太極,於天命十一年登汗位。在位期間,他順應滿清社會封建化的趨勢,以民生為依歸,大力推行仁政,重視農業生產,以取悅民心。皇太極雖然是滿人卻十分重視漢族官僚和知識分子。他認為人才對國家有著無窮無盡的益處。他說: “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洪承疇被俘期間,皇太極面對著這位明軍的最高指揮官並沒有進行歧視和侮辱,反而將其作為上賓極盡恭敬。

洪承疇為何要降清?他投降後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終的結局如何?

而崇禎皇帝,雖然兢兢業業的處理朝政希望能帶明朝走出困境但自身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的缺點也很明顯。一代名將袁崇煥對明朝忠心耿耿、戰功顯赫,曾取得了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和北京保衛戰的輝煌勝利,創造了明清遼東戰場上的奇蹟,使遼東形勢大為改觀,被譽為

“明之長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國之良將卻死於崇禎皇帝的猜疑中。以至於有人說,自袁崇煥死後,無論誰投降滿清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總而言之,在洪承疇心中皇太極比崇禎皇帝強太多了。

第三、洪承疇正值壯年,渴望成就一番功業。

洪承疇也才49歲,還在從政的巔峰年齡,從他降清後積極為清朝出謀劃策來看,被俘時的洪承疇應該是不想讓自己白白死去為明王朝陪葬。

洪承疇為何要降清?他投降後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終的結局如何?

由於洪承疇自身對明朝各地官員及防守力量十分了解,因此洪承疇在歸順清朝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抵禦李自成闖軍入關時,洪承疇向多爾袞分析李自成農民軍的弱點,山海關一戰大獲全勝。而後,洪承疇在擔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洪承疇招降、收編反清武裝,殘酷的清剿南明殘餘勢力,多次鎮壓反清起義,給南明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之後,洪承疇盡心效力清廷,先後駐守東南和西南地區,採取恩威並用、剿撫兼施的手段來維持清朝的統治。

可以說論功勞,洪承疇可謂是大清開國第一人。可能是洪承疇的做法連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將洪承疇列入了《貳臣傳》,大概意思就是肯定洪承疇為清朝立下的功勞但卻恥於洪承疇的為人,這對洪承疇來說可謂是一個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