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如果是出生在農村的讀者,或許會聽到老一輩人這樣的告誡,“黃大仙”打不得殺不得吃不得,他們口中的“黃大仙”,指的自然是黃鼠狼。

作為出生亞洲的一種小型食肉動物,黃鼠狼廣泛的分佈在中國平原、沼澤、河谷、村莊、城市和山區等地帶,在農村則更為多見,它們以齧齒類動物為食,物質緊缺的時候,也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是農村的雞鴨。

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而在千百年來中國的飲食文化史上,秉承著“住哪吃那”的精神,很多國人見到的東西,基本都被搬上過餐桌,唯獨黃鼠狼卻是一個例外,難道真的是因為迷信嗎?

在中國東北農村民間,曾經有著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黃鼠狼能夠操控人們的心智,導致其精神錯亂,舉止異常,被黃鼠狼“附體”。

長期以來,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歇後語:“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黃鼠狼一直被賦予了一個機智狡猾的形象。而在民間也逐漸被妖化、仙化,甚至擺上廟宇進行供奉。

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農村當中又有著“五大仙”的說法,指的是狐仙(狐狸)、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以及黃大仙。

或許是宗教的緣故,導致黃鼠狼一直備受尊敬,其實這和其本身的逃生技能,也是息息相關的。黃鼠狼十分兇猛,當遇到比自己大數倍甚至是數十倍的敵人,也敢於舒適反抗,它們的臭腺發達,並且善於用分泌物燻退敵人。

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在腺液中,實際上有著致幻物質,並且會散發出強烈的臭氣,而受到攻擊的物件,有時也會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甚至精神暫時性錯亂,嚴重的還會倒地昏迷不醒。

相信在過去的農村,也有不少人受到過黃鼠狼的攻擊,從而導致神經系統紊亂,除此之外,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有著精神病史的患者更容易被誘發這種病狀,結果這被不知道原理的古人,理解為“黃大仙上身”了,另外一部分史料表明,農村當中不少受到黃鼠狼影響的物件,有過精神病史,這一切,加上黃大仙的神秘,因此也而被籠罩上了一層迷霧。

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不過黃大仙不能吃的原因,其實古代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為了研究醫學品嚐世間萬物的他,在《本草綱目》對黃鼠狼有著如下注釋:“鼬,處處有之,狀似鼠而身長尾大,黃色帶亦,其氣極臊奧”,“鼬鼠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

黃鼠狼因為臭腺的原因,導致其其味道本來就不好,而肉中的生物鹼,同樣也對人體有害,因此不適合食用。

為何“黃大仙”不能吃,真是因為迷信嗎?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

而到了如今,黃鼠狼在農村依然若隱若現,但是因為皮毛價值等關係,其數量已經是大幅度減少,被列為了二級保護動物,對黃鼠狼的捕獵,同樣也是違法的哦!希望在將來,這位在中國民間文化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黃鼠狼,也能夠繼續健康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