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東北吉林的漁民在湖水裡打魚時,經常會遇到掛網的情況,一旦此情況發生,就需要有人下水摘掛子,但摘掛子卻是一項危險的活計,一不小心就可能命喪當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吉林長白山地區,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域星羅棋佈,湖泊內魚類物種十分豐富,致使漁業產業十分發達。從清至民國時期,吉林長白山一帶一直都是重要的漁業基地,大大小小的江魚被網出水面,經過天氣的速凍之後被運往北方各地,甚至一些上等的魚類被送至京城宮中,供宮貴族食用。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鮮美的湖魚自然令人垂涎欲滴,但是在美味的背後,卻是漁民們的辛苦付出。漁民們在湖水冰面上捕魚,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魚網,它是由植物纖維編制而成的大網,被當地人稱作是掛子。凡是在冰面下掛子,都需要於冰上開鑿出數個冰窟窿,因為掛子本身的長度超過百米,如果冰窟窿太少,就很有可能導致掛子移動困難。在冰面上下掛子的漁民,需要時刻關注掛子的動向,將冰冷的湖水濺到褲子上是常有之事,故此會導致其棉褲一直結冰。冰冷刺骨的冰坨扣在身上,任誰都無法長時間忍受,故此,漁民們的生活之苦也可想而知。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不過您可能並不知道,其實在打漁的過程中,最可怕的並不是穿著結冰的棉褲,而是深入水下摘掛子。眾所周知,凡是河湖水泊,其表面水體十分平滑,給人一種波瀾不驚的感覺,但是水體下方卻是暗流湧動,甚至一些水底還崎嶇異常,不僅淤積著許多水草,石頭,淤泥等,更可能還有沉船的遺骸。漁網被放於湖底,不可能不碰到一些障礙物,所以就存在極大可能性被掛住。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一旦掛子被水下不明物體鉤掛,漁把頭便會命人找來許多早已捆紮完畢的草捆,將其放置在漁網下,以此來為掛子鋪平道路。漁把頭髮明的這種奇怪方法。被他們稱為穿草鞋,是當地漁民常用且高效的好辦法。但凡事都有例外,穿草鞋絕對不是萬能的辦法,它對付水下窪地尚可,但對於鉤掛石頭或木頭卻無計可施。鉤掛事故如果發生,漁把頭該如何應對呢沒有辦法,漁把頭只能在漁民隊伍中尋找最精壯的漢子,讓他脫得赤條條地鑽入水下,在冰水裡將鉤掛之處全部摘下來,這種方法名為摘掛子。

可想而知,摘掛子根本不能用苦差事來形容,而是一種玩命的活計。冬天的湖水冰冷刺骨,赤身裸體扎入水中,自然令人無法忍受。摘掛子的漁民在水下忍受冰冷與難以呼吸的同時,還要集中精力去解開鉤掛之處,不僅耗費極大的體力,更需要頑強的毅力,其難度之高令人不敢想象。正因如此,摘掛之人在上岸之後往往都會被凍得昏迷不醒,甚至一些人因為找不到來時的冰窟窿,導致頂大冰蓋後被活活淹死。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即使是成功上岸的傷者,也需要被眾人急救,搶救型別是按照凍傷進行處理。對於凍傷之人。絕對不能將其放置在特別溫暖的室內,而是要端來一大盆雪。用白雪在其身體四周反覆揉搓,還要為其灌下滿滿一大杯酒,等到其體溫逐漸恢復,才能將其置於溫暖的屋子裡,並用棉被進行包裹。

民國的漁民在大湖冬捕,一旦遇到摘掛子,下水的人基本九死一生

談到這裡。我們不禁對東北湖上的漁民們肅然起敬。正是由於他們的付出。東北漁業才會日漸趨於成熟。慶幸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冬季捕魚技術也在飛速進步,各類先進的漁網及水下探潛器紛紛大顯身手,水下玩命摘掛子的年代一去不返,為漁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

參考資料:《冬捕》 曹保明著 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