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本文來源:科普中國」

提到魚類的繁殖方式,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魚缸中的觀賞魚,或魚塘中的食用魚“甩籽”的場面:我們身邊絕大多數常見的魚類都屬於硬骨魚高綱的輻鰭魚總綱,這是現存魚類乃至脊椎動物中最繁盛的類群,現存超過3萬種魚類的99%都屬於輻鰭魚綱,佔據了現存脊椎動物種數的約50%。而絕大多數的輻鰭魚都是用體外受精的方式繁殖後代的:性成熟的雄魚和雌魚將精細胞和卵細胞排放到水中,讓其在水體環境中發生結合,形成受精卵。

然而,是否從古至今所有的魚類,都是用這種較為原始的方式繁衍後代的呢?一類生存在3億多年前的奇特小魚,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丑魚爸爸在守護剛孵化的孩子(密恐注意) | Silke Baron / Wikimedia Commons

全身披甲的小不點

小肢魚屬Microbrachius意為“細小的肢體”,生存於3。933億年前早泥盆紀的阿姆斯朗階到3。827億年前中泥盆紀吉維特階的淡水中,在蘇格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和我國的雲南都發現過它們的化石。小肢魚屬於盾皮魚綱:這是一個已經滅絕的古老類群,身體表面覆蓋著用於保護的厚重骨甲。盾皮魚是地球上第一類演化出上下頜的脊椎動物,在志留紀中期到晚泥盆紀曾經盛極一時,曾經演化出體長超過6米的頂級捕食者泰雷爾鄧氏魚Dinichthys terrelli,和類似現存鯨鯊的巨型濾食者霸魚Titanichthys。

相比這些體型龐大的親戚,小肢魚的體型就要小得多了,覆蓋著甲冑的前半身(化石儲存的部分)只有2-4釐米長。可不要因此就瞧不起這些“小不點”:小肢魚所在的胴甲魚目可是盾皮魚中的疊甲大師:它們頭部和前半段軀幹被厚實的骨甲包裹得嚴嚴實實,活像一個骨質的盒子,連胸鰭上也覆蓋著堅硬的甲片。淡水中的捕食者要想攻破小肢魚如此嚴密的防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肢魚Microbrachius dicki的復原圖 | E。 Mark-Kurik et al。 / Eston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8)

2013年,古生物學家在發掘自蘇格蘭的小肢魚化石身上,發現了兩根上面長有溝槽的奇特小骨棒。這可是具有非凡意義的“傢伙”。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肢魚Microbrachius kedoae的部分甲殼 | E。 Mark-Kurik et al。 / Eston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8)

具有歷史意義的器官

雖然絕大多數現存魚類都是以體外受精的方式繁殖的,但是凡事皆有例外:部分種類的輻鰭魚如胎鱂科(包括常見的孔雀魚、瑪麗魚等觀賞魚和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食蚊魚)和海鯽科會用體內受精的方式繁殖後代,而軟骨魚高綱(包括各種鯊、鰩、魟和銀鮫等)更是全員都是體內受精的。

而小肢魚那帶有溝槽的骨棒,與現存的鯊魚等板鰓亞綱軟骨魚雄性的交接器非常相似,這說明小肢魚——或許也包括其他的盾皮魚類,也會採用和軟骨魚類相似的方式進行交配。現存的鯊魚和魟等在交配時,雄性會用牙齒緊咬住雌性的胸鰭以便固定住自己,而小肢魚的嘴很小,只是被骨甲嚴密包裹的腦袋上的一個小洞,披盔戴甲,全副武裝的身體更是非常僵硬,如同穿著全套板甲的歐洲中世紀騎士,完全無法做出柔軟靈活的高難度動作。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肢魚的雄性生殖器 | John Long et al。 / Nature (2014)

那麼,雄性的小肢魚要如何與雌性交配呢?小肢魚那一對由骨棒形成的交接器向左右兩側伸展開,與身體呈90度角。與此同時,古生物學家也在部分沒有交接器,或許是雌性的小肢魚化石洩殖腔處發現了兩塊小的骨板。這些特徵顯示,雄性的小肢魚或許會從側面靠近雌性,以“肩並肩”的體位與其進行交配。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肢魚的洩殖腔上發現的骨板,也許是輔助交配的裝置 | John Long et al。 / Nature (2014)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小肢魚交配姿態的想象圖 | John Long et al。 / Nature (2014)

泥盆紀的母親

小肢魚交接器的存在顯示,至少有一部分盾皮魚類是會進行體內受精的,那麼它們又是如何產生後代的呢?

體內受精的輻鰭魚類通常以卵胎生的方式繁衍後代,受精卵在母體內孵化,併發育為可以獨立生活的幼體之後,才被產出體外。而軟骨魚類則會用三種不同的方式繁殖後代:一部分成員卵胎生,一部分成員會產出體積大且數量少,帶有硬殼的卵,而演化程度較高的成員(如真鯊屬Carcharhinus和雙髻鯊屬Sphyrna)則會像哺乳動物一樣胎生,胚胎在將卵黃吸收殆盡後,母體直接為發育中的胚胎提供營養。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演化樹上不同分枝的魚類的外生殖器 | John Long et al。 / Nature (2014)

發現於西澳大利亞3。8億年前泥盆紀晚期的另一種盾皮魚類:艾登堡魚母Materpiscis attenboroughi,其腹腔中不僅儲存有尚未出世的胚胎化石,甚至還能發現假胎盤結構的痕跡,這一有力證據證實,早在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古老的盾皮魚類不僅能用體內受精的形式進行交配,更能像現存的高等軟骨魚一樣以胎生的方式繁衍後代。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在艾登堡魚母的腹腔內,還能看到胚胎的骨骼 | Sularko Museum Victoria Derivative work MagentaGreen

盾皮魚類作為地球上的第一代脊椎動物“霸主”,雖然在泥盆紀末的大滅絕中全數滅絕,永遠地銷聲匿跡了。但是關於它們特殊的身體結構,獨特的生活習性,還有著許許多多的秘密正深埋在地層中,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這種生活在三億年前的小魚,竟有獨特的繁衍方式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絡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