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賽場開啟陀螺模式,百轉不暈有技巧

冬奧會花樣滑冰的花滑運動員讓我們感受到:花樣滑冰不僅是一項運動比賽,更像是一場視覺盛宴。看著運動員旋轉、跳躍,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在欣賞“冰上起舞”的同時,作為普通觀眾,好奇的是:在冰面上開啟超級陀螺模式轉轉轉的時候……花樣滑冰選手們是怎麼做到不頭暈的?今天,就讓濰坊市中醫院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百轉不暈”的奧秘。

為啥普通人一轉就暈?

“視覺”“前庭覺”和“本體覺”都屬於人體的平衡感覺,也稱“平衡三聯”,三者共同作用,維持人體的平衡,其中前庭覺佔有大部分作用。前庭系統具有特異的前庭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透過神經傳入腦內,大腦感知資訊,加工處理後,發出指令到眼球和頸部等,完成相應的動作。前庭器官是前庭系統接受運動資訊的部分,位於內耳(耳的深部),由三個相互垂直、相互連通的密閉的管構成,來感受三維空間內旋轉的速度變化,還有兩個囊狀結構,感受加速度,共同來感受每個角度的速度資訊。

前庭是我們的平衡器官,位於耳朵深處。它的裡面生長著很多小毛毛,在充滿液體的空腔裡,像水草一樣在搖動。

“水草”的下面透過神經連著大腦。

我們頭一動,這些“水草”就跟著晃,大腦就知道了。

如果把我們蒙上眼睛捆在椅子上,固定在一個封閉的小空間裡往死裡搖——就像遊樂園裡一些機器做的一樣,雖然我們得不到任何視覺、聽覺、觸覺上的提示,但也能大致感覺到現在是大頭朝下還是朝上。

這就是前庭的功能。

人體的構造是如此的精密、科學及嚴謹,我們每時每刻、毫無察覺的依靠它們完成各項活動。

為啥花滑運動員怎麼轉都不暈呢?

其實原理很簡單,簡單來說就是,習慣了。

當然,在醫學上來說,這種現象有正兒八經的學術名詞,叫作:「前庭習服」——指的就是前庭系統由於受到一系列相同的刺激,表現出反應性逐漸降低或衰減的現象。

如何判斷前庭系統是否出問題?

目前較常用的前庭功能檢查包括影片眼震電圖,溫度試驗,變位試驗,影片頭脈衝試驗,VEMP和搖頭眼震等檢查。

1。影片眼震電圖(VNG)包括三個部分:

①眼動檢查:記錄視覺刺激後眼球運動,觀察視動通路的檢查,異常可提示腦部病變。

②眼震檢查:觀察有無自發性眼震、凝視性眼震,用於分析有無腦部病變或急性前庭外周損傷。

③溫度試驗:往耳朵裡進行冷熱刺激,記錄眼震。可能會引起眩暈和噁心,停止刺激後眩暈噁心會消失。用於判斷前庭損傷的側別和程度的重要檢查。

花滑賽場開啟陀螺模式,百轉不暈有技巧

2。變位試驗

包括Dix-Hallpike試驗和Roll test等,判斷是否有耳石症,確診後可直接進行復位治療,治療後可痊癒,可謂“手到病除,一招定乾坤”。

花滑賽場開啟陀螺模式,百轉不暈有技巧

3。頭脈衝試驗(v-HIT)又叫甩頭試驗

用來判斷三對半規管的高頻前庭眼反射功能,優勢在於可分別評價3對半規管的功能,可做到前庭半規管系統損傷的精確定位。

花滑賽場開啟陀螺模式,百轉不暈有技巧

4。頸性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cVEMP)和眼性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oVEMP)

分別反應球囊和橢圓囊的功能。已應用於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上半規管裂綜合徵和腦幹病變等的診斷和研究。

5。搖頭眼震(HSN)

要求患者頭前傾30°,在水平方向擺動10S,20次(2Hz),搖頭結束後觀察眼震。如出現眼震,說明雙側前庭失衡。這種HSN 可存在於單側外周或中樞性病變之後。HSN反映速度儲存機制的不對稱性,外周前庭病變,病變側動態前庭-眼反射的損傷導致速度儲存不對稱累積,併發放出來。此外,HSN可產生倒錯眼震,水平搖頭出現垂直性眼震,提示為腦部病變, HSN操作簡單易行,可在床旁檢查,與冷熱試驗結合,可互相補充,二者聯合應用有助於全面瞭解水平半規管的功能,構成前庭功能檢查較完善的簡捷組合,臨床較實用。

花滑賽場開啟陀螺模式,百轉不暈有技巧

人內耳中的前庭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