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非常明顯,也都與自己的諢號相呼應。在一百零八將中,有兩位都是以喜歡救濟聞名。其一是山東呼保義宋江,其二則是小旋風柴進。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朋友之間免不了互幫互助,而且這也是積攢人脈的重要途徑。同樣是大戶人家,而且柴進還比宋江家世要顯赫,但是名號卻一直不如宋三郎響亮。一提起宋江,便是及時雨,每當朋友落難他搭救的都很迅速。

但柴進的諢號,卻始終與此無關。在《水滸傳》中,柴進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也就是說,大宋趙家有愧於後周柴家。所以,一直對其恩遇有加。當然,只是讓其生活的無憂無慮,在各方面還是有所提防。

1。 龍子龍孫,俠肝義膽

“滄州此地,有位大官人號稱滄州橫海郡,據說是大周皇帝的後代。”這是《水滸傳》中宋江所說之言,而且還特意提到柴進有著“當代孟嘗君”的稱號。可見,這位大周皇室後裔是非常豁達之人,同時非常喜歡救濟那些遭到刺配之人。

受到柴進救濟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很多在梁山一百單八將擔任重要職務者。《水滸全傳》第二十回,林沖受到奸人構陷,無奈落難。在經過滄州時,這位“孟嘗君”對待林沖是禮遇有加。而且,還親自寫信給滄州府尹。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此後,林沖再度落難,柴進修書一封,推薦林沖前往梁山。因為現在梁山的主人,也是柴進的舊交。武松落難,也是受到了柴進搭救。而宋江在殺死閻婆惜以後,沒有選擇去投奔晁蓋,還是捨近求遠去了滄州。

這說明,柴進此人是一個非常豁達之人。面對落難的朋友,不論認識與否,都願意伸出援手。其實,這正是柴進失敗的地方。他本來是混白道的,但是卻整日與那些朝廷命犯來往,而且也從不挑人。

2。 埋下禍根,逼上梁山

“哥哥乃山寨之主,不能親自下山。這趟鞍馬之勞,就讓弟弟走這一遭”。這可謂是宋江的傳統藝能,動不動就親自發兵,以謀求架空晁蓋。這裡是因為柴進帶著李逵,打死了高唐州知府的妻弟殷天錫,慘遭囚禁。

梁山上很多人都受到過柴進的恩惠,尤其是林沖還有宋江。所以為了江湖義氣,他們肯定會搭救。按常理而言,柴進有丹書鐵券護身,宋江只消派人去趟滄州,取來鐵券,即可救其性命。但是軍師吳用,卻一直提倡要發兵高唐州。

宋江也是這個想法,一方面可以圓了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這就可以逼得柴進上山。因為柴進家大業大,既然上了山,那麼他在滄州的田產,就成了集體產業。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丹書鐵券。宋江有朝一日要報效,可以以此來免罪。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如此一來,柴進就只能跟著宋江上梁山。通常上梁山有三種原因,其一是逼上梁山;其二是跟隨自己偶像上梁山;其三是主動投奔。柴進,其實屬於第四種,自己“作”上梁山。本來以為結交“黑社會”可以為自己積攢人脈,未曾想卻成了他人的工具。

柴進想要透過錢財的方式,來結交朋友,好為自己積攢人脈。但是他的方式和及時雨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就好比武松落難在滄州,柴進每日設宴招待,連著喝了一年。但是武松酒品不行,大家就都跑到柴進那裡告狀。而柴進就開始刻意的冷落武松,武松就覺得柴進不夠重視自己。所以柴進可以說是打不著狐狸,還惹一身騷。

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柴進出於江湖道義,救濟落難之人本是好心。但是他結交的那些,都是很有個性之人,否則也不會遭到發配。柴進覺得自己就如同救世主一般,會得到大家的擁戴和崇敬。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就好比你在吃不上飯的時候,有人給你一口粥喝,會覺得這是救命之恩。但若是他每天都給你送粥,有一天沒送或者少放了些米粒,心中自然會產生不適之感。此時,別人之前對自己的好,也全被拋之腦後。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柴進從未想過,自己對待宋江那般好,可是宋江看的卻是柴進的全部家產以及他的丹書鐵券。因為宋江剛上梁山,威望還沒有達到頂峰。而且那時的梁山,缺衣少食。柴進入獄,正好是招賢納士的好機會。柴進以為宋江看到的是自己的才情,可宋江眼裡卻是那家纏萬貫。

2。 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沒有任何人對他人的好,是理所應當的。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是如此。柴進幫助的那些“好漢”,其實個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當柴進付出的太多的時候,別人就會把這種情分,當成本分來對待。一旦這份情分有所下降,那麼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

在受恩之人眼中,柴進只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而且柴進不得人心,是因為他的方式不對。同樣是“社會邊緣人士”,晁蓋和宋江做的都比柴進要高明。晁蓋和宋江遇到朋友落難需要幫襯時,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而且走的時候還送上盤纏。

但是柴進家大業大,心胸自然寬闊,當然這是他自認為的。每當有江湖好漢至此,他都要留著住上很長一段時間。《水滸全傳》中提到“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長期的朝夕相處,自然會暴露各自身上的缺點。

尤其是個性極強之人聚在一起,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所以,柴進幫助的很多人,日後不見得會感激他,甚至有可能還會恨他。“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這種惺惺相惜的前提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柴進作為主家,肯定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而那些所謂的客人,也未必就是深明大義之士。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起初,收留時心裡肯定滿懷感激,但是地位一旦降下來,就會有種落差心裡。

《水滸傳》“武松挽住宋江說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是武松離開柴進府上,對宋江所說之言。但武松對於柴進的幫助,卻隻字不提。正是因為宋江,能夠充分的給別人尊重。

幫助人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人認為自己是在施捨,否則很容易就把這份好心給荒廢了。所以,柴進前期所花費的銀兩,基本上沒有起到積極意義。

1。 嗟來之食,區別對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像柴進這種大富豪,應該是選擇市井繁華地段居住或者在青山秀水旁,休養生息。但是柴進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莊園建在東京通往滄州的必經之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滄州是武術之鄉,因為在北宋時期這裡是發配流放之地。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從這裡經過的犯人,都有些身手。柴進選擇在此定居,就是因為想要結交這些江湖人士。而且自己有丹書鐵券,一般官員不得隨便入府拿人。但是柴進做事的手段,並不高明。他對待這些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就像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說白了是部隊的武術教練,身手了得。所以,柴進對他恩遇有加還特意託人照顧。宋江名號震徹華北,柴進是他的一個“粉絲”。所以,對待此二人柴進都是拿出最高的禮節。而武松,只不過是一個小吏,柴進自然不會長期的對他好。

2。 待之以禮,給予尊重

宋江來到柴進府上,即刻和武松結為異姓兄弟。而且宋江每次喝酒,都帶著武松。正是因為宋江對他足夠重視,所以他才會感激宋江。而宋江,也等於借柴大官人之寶地,行自己之恩惠。所以說,宋江可以贏得大家的尊重,而柴進卻一直不得人心。

就像武松這種人,需要的就是別人高看一眼。而且,絕對不能接受受到不公平待遇。可是柴進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只是顧著和那些日後能夠幫助自己之人交往。此外,還有梁山泊最早的主人白衣秀士王倫,對柴進推薦的林沖,也是百般刁難。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洪教頭,在最危亡之際受到柴進的幫助,卻也不曾流露一點感恩之心。可以說柴進在這一方面,是非常失敗的。而且,交友不慎。

柴進對待江湖人士,一般是會從毫無節制的幫襯,到後來待遇逐步下降。所以,大家就不會感念他的好,反而會指責柴大官人薄情寡義。他以為對宋江如此如此好,就能換來真心朋友。卻不曾想,到最後自己的家產也都成了梁山水泊的公共財產。後來柴進的錢花完了,宋江又想方設法把玉麒麟盧俊義“請”上梁山。

參考文獻:

《水滸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