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南大港馬營村:民富村強 宜居宜業

河北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一把手”帶頭部署馬營村鄉村振興,以黨建賦能五大振興,擘畫民富村強新藍圖。馬營村,渤海灣畔的古御馬營。目前,該村集河北省鄉村振興示範點、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河北省美麗休閒鄉村、滄州市文明村等諸多榮譽於一身,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範。

聯建促產業 激發新動能

滄州南大港馬營村:民富村強 宜居宜業

馬營村建設照片。 劉浩霞攝

“我們正忙著村路改造提升,把窄路修寬,架上路燈,鋪上綠化,這邊還會開環村河道、那邊再建上步行商業街,不久這裡將會是環京津理想的旅遊度假村、生態康養聖地。”在該村規劃區施工現場上,工程負責人孫德海說。

南大港著力馬營村“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實施村企聯建工程,精心下好“產業棋”。該村村民與河北鑫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註冊成立了河北瀛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605畝,成功打造港盛現代農業莊園、鑫旺生態園、科農桑葚採摘園等,以“集體耕種、保底收入、年終分紅”的形式,穩固農民的“錢袋子”。

據悉,該村村集體收入每年近千萬元,人均年收入8萬元以上。2022年,馬營村已開始農旅融合產業建設,將建成一座總面積5270畝,可供3000人居住的南方特色的“北方水鎮”,集休閒、療養、養老、商貿、旅遊等產業於一體,實現“一村多品”可持續化發展。

迸發人才活力 構築新引擎

村民孫瑞慶是該村回鄉培訓畢業的第一批學員。農忙時,孫瑞慶除了管理自家田地外,也是馬營農機服務隊的一名優秀農機手。他駕駛著大型農機具為村民們收糧、播種;農閒時,他受聘村裡的鑫旺採摘園,做澆水、施肥、培育果蔬等工作。孫瑞慶說:“相較之前單一的種地收入,農機服務隊和採摘園的工作讓我年收入增加到了9萬元。”

南大港“外引內育”,助力馬營村人才振興。該村實施重建基層黨支部人才隊伍、開設黨校分校、輪訓產業帶頭人等一系列的人才培育措施,讓外來的人才留得住,“土生”的專家能力強。以人才為新引擎,使農村發展具備自我更新能力,助力產業活力生生不息,已培育高素質農民100餘名,操作工、農技工等人才200餘人。

文化建設立新破舊 營造新面貌

滄州南大港馬營村:民富村強 宜居宜業

馬營社群服務中心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孫嬌攝

南大港以文化建設提振馬營村農村精神面貌,讓新理念融入制度、生活裡,黨員以身示範,引領農村生活新風尚。

新制度,該村將村規編成“三字經”,老少歌謠傳頌,人人耳熟能詳。村集體定期評優,每家每戶參與到新制度建設,樹立家園新風尚。新民俗,該村退休黨員組建紅白事理事會,按照規章統一標準操辦村內婚喪嫁娶,推行節約,倡導新風,改掉了大操大辦、鋪張攀比的陳規陋習,每年節省費用近百萬元。新活動,“大窪文化”“御馬文化”“農墾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動多種多樣。“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評選成為正確民風導向,戲曲下鄉、剪紙、書法等文化活動,煥發村民精神新風貌。

生態家鄉靚麗宜居 聚力新發展

滄州南大港馬營村:民富村強 宜居宜業

馬營村新型社群。 李澤平攝

“以前家家都是土房土炕,走的都是土路,到雨天路上坑坑窪窪。”74歲的孫寶忠,在馬營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對家鄉的鉅變,深有感觸:“現在好政策讓全村265戶村民住進120多平米的舒適樓房,水、電、氣、暖供到家家戶戶。沿著公路就能走到農田、採摘園,兒女都有穩定工作,自己也有分紅的收入,生活真變好了。”

南大港大力改造鄉村人居生態環境,投入資金1。5億元打造生態宜居農村新標杆。堅持綠色發展,以“北方水鎮”為標準,高標準建成村內“水、電、氣、路、訊”設施,配套“教、科、文、衛、保”公共服務網路,日間照料中心、“孝老食堂”、“裕農通”鄉村振興服務平臺等養老設施齊全。採取黨建+全科網格治理措施,對農村社群服務全覆蓋,村域劃分為5個網格、15個小組,網格員一員多能、一崗多職、一網統管,提升基層綜合治理效能。

科學架構 力促新跨越

滄州南大港馬營村:民富村強 宜居宜業

馬營村黨建展覽室。 孫世偉攝

南大港科學重建馬營村組織架構,構建高標準村黨支部隊伍,競聘基層經驗豐富的老黨員為支書,帶隊大學生幹部實施“一二三五”黨建+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村黨支部與鑫海集團黨委結對子聯動,先後打造了馬營黨建主題廣場、黨建大道、黨建展覽室,全方位建設新時代農村數字黨建、智慧黨建服務平臺,組織架構疏解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馬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其港介紹說:“實施‘一二三五’黨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們以黨建聚集資源發展農業,‘外引內育’積累人才,改革農村精神文明,治理人居生態環境,重塑組織治理機制,奮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如今的馬營村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黨建引領下,該村正以昂揚之姿奮進發展,繪就出一幅“民有所居、民有所樂、老有所養、業有所成、事有所依”的秀美鄉村畫卷。(劉淑文、董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