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李績,唐朝初期的一位名臣,原名徐世績,字懋功,人稱徐懋功,是《隋唐演義》裡徐茂公的原形,後來到了大唐,被李淵封為“李”,所以被稱為李世績,後來李世民為了避嫌,改為李績。他年輕時曾參與過瓦崗村,後來隨著李密歸順大唐,追隨李世民出征,為英國公爵,在凌煙閣二十四大功臣中位列二十三,深受太宗、高宗二代恩惠,終章二年辭世,終年76。李世民曾經說過:“李靖和李績,韓,白,衛,霍,都不能與之相比!”大唐風雲六卷,記載了大唐的李績,與李靖齊名。

英國大唐

瓦崗之夜

隋末,一場大動亂,英雄輩出,李績與他的老鄉單雄信一道,向瓦崗的翟讓投降。正巧張須陀帶著兩萬大軍去攻打瓦崗堡,翟讓大驚失色,捲起行李,想要逃走,卻被李績阻攔,李績命令瓦崗部的人引蛇出洞,藉助地勢埋伏,一舉殲滅了隋軍,張須陀這位赫赫有名的將軍,就這樣隕落了。李績更是被翟讓提拔為中流砥柱,深受重用。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李績有一顆高瞻遠矚的心,他要將自己的瓦崗村發展壯大起來。蒲山公李密跟隨楊玄感叛亂不成,四處奔走,李績以為他是一代豪傑,出身世家,威望很高,若是能拜入瓦崗寨,對瓦崗寨的勢力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才會與王伯當聯手,說服翟讓將李密拉入瓦崗寨。

華岡英雄

李密是個野心勃勃的人,自然不會屈居於翟讓的麾下,他和方延甫聯手擊斃了翟讓,奪取了瓦崗村的控制權。要不是王伯當出手,李績早就被李密的手下斬殺了。李密為了籠絡民心,將軍隊交給李績和單雄信。

由於戰事,中原一帶饑荒遍野,隋代在洛陽周圍修建了許多大型糧庫,李績曾提議李密奪取黎陽倉,並親率大軍攻克黎陽倉,之後又開啟倉庫,發放糧食,中原各地的難民也都投奔了過來,一夕間,瓦崗軍擴充至十萬,成了中原最強大的反叛力量。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就在李績以為自己可以藉助瓦崗寨一飛沖天的時候,李密卻一意孤行,他一門心思要佔領洛陽,搬到洛陽的宏偉宮闕之中,脫離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洛陽城太過雄偉,打了很長時間,最終還是被王世充打敗,瓦崗寨在一夕間分崩離析,李密逃到關中,向唐朝臣服,李績也加入了大唐。

南定維揚,北疆

李績剛向唐代屈服,就有一場大戲要演。李密逃往關中時,瓦崗寨尚未完全崩潰,李績仍佔有一塊地域,大家勸說李績把這塊區域交給大唐,以此換取自己的戰功,但李績說,那片區域歸魏公(李密)所有,理應交給大唐,所以他命人將土地和其他東西交給李密,李密則交給了大唐。李淵得知此事後,對李績頗有好感,當即給他加了個“李”字,“萊國公”。

當時正是大唐一統天下,李績跟隨李世民出征,尤其是在與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爭中,李績立下了赫赫戰功,李世民被封為將軍,李績被封為大將,跟隨李世民前往李世民的太廟。

徐元朗於五年,兗州叛亂,李績出兵,徐元朗被擊斃,兗州被夷為平地,吳德六年,輔公江淮叛亂,李淵下令李績從北方進攻,李靖順河進攻,李績擊斃了輔公,平定了江淮。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李世民繼位之後,就經常出征,李績立下了汗馬功勞。貞觀三年,李世民要攻打東突厥汗國,李績則與李靖一同出了雲中。李靖突然襲擊定襄,把頡利可汗“嚇跑”,頡利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李績,一番激戰後倉皇逃竄。頡利立刻派人去李世民那裡求和,表示願與大唐結盟,但李績卻與李靖商量,說要一勞永逸,絕不能讓這頭老虎跑掉,於是徵得李靖的首肯。李靖在前,李績在磧口攔截,最後拿下了頡利,一舉覆滅了強大的突厥人,還了李淵稱臣的屈辱,還了李世民在渭水之戰中的屈辱,讓大唐的威嚴傳遍了草原和西域,吸引了無數的國家前來朝,一致把李世民當成了“天可汗”。

李績從武德八年起就在幷州當差,是對抗大唐各部族的最前方,東突厥覆滅後,唐廷對草原虎視眈眈,唯恐有部族一統天下,招惹更多的敵人,薛延陀的嫡系可汗不相信這一點,在貞觀十五年,聯合同羅、僕骨、回紇、靺僳、蒙古等部族入侵,投靠了大唐的突厥圖利可汗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思摩,請求唐朝的幫助,李績率領大軍,前往中原!李績以六萬步兵和幾千名鐵騎,擊退了二十萬的草原軍隊,返回了自己的牧場。

李世民說:“南定維揚,北疆。”

高句麗的滅亡

隋煬帝三次進攻高句麗都沒有得逞,李世民三次進攻高句麗都沒有得逞,元氣大傷,高句麗是中原王朝無法逾越的障礙。

高宗乾封年間,高句麗皇帝淵蓋蘇文病亡,泉親王登基,他的哥哥泉男建和泉男產等人造反,將泉男產趕走,而泉男爵則請求唐廷為他討回一個說法。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李治委任六十三歲的李績為遼東道的都督,率兵征討高句麗,而薛仁貴則是由指揮。這一場戰爭,李績一鼓作氣,一舉拿下十六個邊關,薛仁貴更是悍然拿下扶余重鎮,逼得扶余川等四十多個城市投降。鴨綠江上,李績率領唐軍,擊敗五十萬高句麗軍隊,越過鴨綠江,一路追到平壤城,將平壤團團圍住,一個多月後,泉男建和平壤城都被攻破,高句麗帝國覆滅!

韓國人眼中的高句麗

這次的勝利,最為高興的莫過於李治了,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父皇未曾實現的壯舉,所以他下令李績先去昭陵獻囚,“炫耀”一番,又去太廟獻俘,“炫耀”祖先,接著又舉行了一次大朝會,在含元殿被俘,在世人面前“炫耀”一番,又去了南方郊外,以示高句麗的和平,“炫耀”!

極盡恩惠

李績從高祖,太宗,高宗,高祖冊封他為太子,太宗皇帝冊封他為凌煙閣的侍臣,李績深受皇帝的寵愛,這在高宗王朝是鼎盛時期。

李治剛即位,就被提拔為左侍郎,在朝中地位最高,被冊封為三司,後被冊立為司徒。另外,李治對李績的“個人”感情也十分尊敬,他下令讓他“上班”,讓他在尚書省裡“上班”,每天都要派一位官員接待,李績一病,李治就會親自向他求醫,時常到李府看望,對李績的家人更是疼惜有加,李績的妹妹早就成了喪偶,現在生活在李家,李治在泰山封禪時,特地讓武則天(武則天)前來看望,並冊封她為東平公主,而李績的哥哥,也被李治招進了朝。

歷史名人:大唐風雲人物——李勣

李績死後,李治下令休庭七天,讓他與昭陵同葬,並讓他的墓地改為陰山、鐵山、烏德鞬山,以示對他在大草原上的貢獻,李靖與李績是唯一一個得到過這種殊榮的人。在他的葬禮那天,李治來到了宮殿前,為他舉行了葬禮,一直等到葬禮結束後,他下了臺階。

李績能被李治、武則天這樣對待,除了他的貢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很會做官。李治自從將武則天送進皇宮,就一直在想著要廢除王后,讓武則天做後,可是遭到了朝廷的強烈抵制,特別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位在朝中的重臣,不過李績始終沒有公開表示,於是李治就將李績叫了出來,徵求他的看法,李績說:“這是皇上的家務活,還問什麼外人!”不管是對是錯,李治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一定會很高興,決定把武則天選為皇后,武則天也很感激李績。

也因此,李績在後世被冠以“媚上”之名,而最具諷刺意味的,卻是他的孫子李敬業,後來造反武則天,武則天震怒,下令將李績掘墳,開棺,削其所有官職,改回“徐”字,果然是自己種下的惡果。唐中宗復國後,李績的所有功勳都得到了恢復,並重建了他的陵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