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微信是一個小地方,但是我們卻習慣了開啟它,發一發朋友圈,找人聊幾句。也有人,把微信當成了打發時間的最好平臺。閒來無事,能夠看幾篇文章,在某個群裡,和大家扯幾句,轉發一些文字、圖片、影片等。

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以下幾種人,一直在很多的群裡,但是不會群聊,也不退群。

“冷眼旁觀”的人,在任何群裡,只是看一看,不發言。事實上,很多群裡的聊天,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群,變成了某些人炫耀的舞臺。

比方說,職場上,工作群裡,某個上司拍下自己出差的畫面,讓大家看看。很多人會給他點贊,給一個笑臉的表情包。

一張圖片,惹來了一大批的叫好聲,這樣的群聊,還有什麼意義?你如果不摻和其中,就會有一種“看戲”的感悟。很多群聊者,都是學表演系畢業的。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晏子過世十多年後,齊景公很少聽到“唱反調”。有一天,他喝了酒,拿起弓箭,居然脫靶了。身邊的人,都叫好,齊景公非常難受。

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大臣弦章說:“君其猶有諂人言乎?”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這句話,讓齊景公頓悟,從此放低姿態,願意洗耳恭聽。

是啊,一團和氣的群,又有什麼好說的呢?你要發言,就是迎合大家,久而久之,自己都覺得好笑,不如冷淡一些,做好自己,當一個“看客”。

“習慣獨處”的人,不希望被人打擾,也不去打擾別人。也許你有這樣的經歷:有人在群裡發言,大家都不回覆。你剛好看到這一幕,覺得有必要回復一句,解答群友的問題。

一來二去,群友和你一直聊下去,沒有斷線的意思。你絞盡腦汁為他解答問題,但是“有理說不清”。因此,你越往後說,越覺得不應該“開始聊天”。

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和自己無關的話,一旦接過來了,就會變成自己的事情,這是惹事生非的前奏。有道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每個人都需要活成自己,你的人生,你自己把握,同時也不必去把握別人的人生。不管群裡聊什麼,都不要提出自己的見解。雖然你有高見,但是你也是“管中窺豹”,不能全面把握這個社會,不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很多群友,不和你同城,壓根就不認識。你還說三道四,就是打擾別人;你總是聽別人的建議,就會導致自己很迷惑。

那些喜歡獨處的人,合群不合群,都很隨意。不要因為合群,導致自己很麻煩。尤其是在工作群裡,不能發言太積極,否則一不留神,就會被上司認為“太閒了”,需要增加工作任務。

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生活很忙”的人,沒有時間去搭理群裡的人,遇到急事,就私聊。一個群裡,有幾十個人,甚至幾百個人,同時都有空的機會,恐怕少之又少。因此,大家各自忙碌,是常態。

當你忙得沒有時間拿起手機的時候,群聊就顯得很“無聊”了。就算是群裡的資訊,你也不會去看,更不會回覆。

能夠及時回覆的人,往往是不太忙的人,或者是遇到了“很重要的人”。比方說,上司安排工作,大家忙裡偷閒,都要“回一句”,這是態度問題。

微信聊天,只是溝通方式的一種,不能證明你和“群”有很大的聯絡,在群裡有多重要。如果沒有“群”,你同樣過得很好。

微信裡,不退群,也不群聊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若干年之前,大家沒有手機,但是生活不見得很苦,反而有了“翻山越嶺去走親訪友”的儀式感。當然,要不要群聊,沒有標準答案,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