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說“嗨嘍”

升入三年級以前,我對英語這門課只是略有耳聞。

雖然父親也曾用粉筆在我家的紅磚牆上寫了字母表讓我背,但是英語具體是什麼,我仍舊一竅不通。

01

開學第一天,坐在三年級的教室裡,看著鋥亮的新書一本本發下來,同學們都很高興,我們照例仔仔細細地檢查著每一本書,以防止書中有破損或者缺頁的情況。

我簡單翻了翻英語課本,只覺得那些拼音字母拼在一起好奇怪,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學怎麼念。

02

下午,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節英語課。

上課之前,教室裡仍是亂糟糟的。新學期伊始,同學們似乎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對於這一現象,老師們是這樣總結的:“同學們一個假期不見,想得慌。”

完全不知道英語書上的內容怎麼念,我只能幹坐著,等待英語老師的到來。

這時,同桌阿靜開始一遍又一遍大聲地讀起書來:

“Hello,Tom! Hello,Eve…”

我覺得很驚訝,很羨慕,她好厲害呀!我問她:“阿靜,你會讀英語啊?!”

阿靜說:“這篇課文我哥哥姐姐都學過,是他們教我讀的。這些英語課文我們以後都要背會的,你也快些背吧!”

聽她讀得自信而流利,我在無比羨慕的同時也很焦急:有哥哥姐姐真好,還能提前學習英語;這麼多篇課文都要背會,想想都覺得好難啊,我連讀都還不會呢!

很多年過去了,那些年的英語課本早就不知道遺失到哪裡去了,但我依舊十分清楚地記得開學第一天阿靜坐在我旁邊脆生生地讀第一篇課文時的樣子,大膽而自信,中氣十足。

“Hello,Tom! Hello,Eve…”

十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說“嗨嘍”

03

上課了,老師讓我們把書翻到最後幾頁的單詞表,先從單詞學起。

我想,當時我們接觸的第一個單詞應該就是“Hello”了,不然就是“Hi”。

因為直到現在,我的腦海中還時常回蕩起這樣的聲音:

“Hello——H-e-l-l-o——Hello——你好;Hi——H-i——Hi——你好……”

04

學了英語之後,小學生們似乎覺得很新鮮,也有些小得意。

因為大家日常交流都開始用“Hi”“Hello”“Sorry”“Thank you”等簡單的口語。新學會了“Thanks”,很多同學也要第一時間應用到日常交流裡。

後來,這些基礎的英語詞彙,又衍生出了“哈嘍”“三克油”“因吹斯汀”“艾瑞巴蒂”等網路新詞,反饋在校園中,又是一陣風潮。

十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說“嗨嘍”

05

在對待用英語交流這件事上,我是異常頑固的守舊派,我向來不喜歡用英語與朋友聊天。

身處別人都說“嗨嘍”和“拜拜”的大環境中,我在與朋友聊天時,總覺得說“你好”和“再見”太過嚴肅以至於顯得有些生分。但是我又一點也不想用這些英語詞彙,我覺得說出“嗨嘍”和“拜拜”彆扭極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我甚至刻意避免與人打招呼或者道別。

與朋友揮手告別或者通電話時,朋友說一句“拜拜”,我只認真地點頭回復一聲“嗯”,或者小聲地回一句“再見”,聲音小到我都不敢確定朋友到底有沒有聽到。

我覺得這樣是很不禮貌的做法,聽起來,好像態度不冷不熱的。但是,頑固又倔強的性子讓我不能容忍自己用英語與人交流。

06

後來,這些外來詞彙越來越口語化,逐漸成了人們的習慣用語。

我漸漸發現,能用到“你好”“再見”這些正式詞語的場合好像很少,相反,朋友之間口語化的“哈嘍”和“拜拜”讓人感到很是親切。有時候,耳邊響起“哈嘍”與“拜拜”,腦海中便立刻浮現出某位朋友的笑臉來。

我開始不那麼排斥這些詞彙了。

上了大學之後,素來守舊的我終於沒能拗過時代浪潮下湧來的英語,對這些新詞繳械投降。

“Hello”也好,“哈嘍”也好,這些詞彙早就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變成我們社交語言的一部分。

有時候我會想,哈羅單車的成功會不會也有一點感情牌的成分在裡面,每次掃車,那一聲“Hello——哈羅單車”,給人很原始的親暱感。

算一下時間,從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我與這些英語詞彙竟暗暗鬥爭了有十年之久。

十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說“嗨嘍”

07

近幾年,《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文化節目接連湧現,國風歌曲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文化自信的崛起讓國人更多地感受到漢語集委婉含蓄與恢宏大氣於一身的美,甚至在海外,也有很多人熱衷於學習漢語。

一句“你好”、“謝謝”或者“再見”,就能讓人腦補出一位頷首微笑、與人友好握手的國之代表,又或者是一位西裝革履、溫文儒雅的翩翩公子。

字正腔圓、擲地有聲的中國話裡自有中國人不卑不亢的儒雅氣質,也無時無刻不讓人聯想到令人如痴如醉的中國意境。

“大漠孤煙”“小橋流水”,這是我們的地域風情;

“春花秋月”“夏蟬冬雪”,這是我們的四時風物;

“自強不息”“天道酬勤”,這是我們的精神信仰。

“告辭”“再會”“珍重”,這是俠義豪邁的江湖作別,只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幸會”“久仰”“謬讚”,這是文人墨客的各領風騷,只願一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

“你好”“謝謝”“再見”,這是社交場上的謙遜禮讓,只願你來我往、有商有量、共同成長。

08

現在,與朋友揮手告別或者結束通話電話時,我能自信地說“再見”,也能很自然地說“拜拜”。

不過,熟人之間的打招呼用語,我覺得還是“哈嘍”更親切,更合適。

守舊與納新,本就是可以共存的,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握好其中的度,理性對待外來之物。

所以,我糾結了十年的事情,究竟是在糾結些什麼呢?不過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罷了。

好了,不較這個真兒了,過於較真兒總好像顯得神經兮兮的,讓不拘小節的人覺得太矯情。

十年之後,我終於學會了說“嗨嘍”

以上就是提起三年級,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我開始學習接受一種新事物——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