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

孝平皇后是個奇女子,她八歲成為皇后,十歲成為皇太后,二十七歲投火自殺。但同時,孝平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出嫁彩禮最多的皇后。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

我國古人把婚禮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即“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其中,“納徵”又稱納幣、大聘,是指男家往女家送聘禮或彩禮。

古人納徵,彩禮的多寡視男女雙方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而定。經濟狀況好、社會地位高的家庭,彩禮往往也較多。這是個不成文的約定俗成,一直延續到今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擁有天下的皇帝而言,他娶媳婦(皇后)的彩禮自然是極高的。據《晉書·禮志》記載,西漢初年劉姓皇家的規矩是:“聘後黃金二百金斤,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馬四匹。”而據《大清會典》記載,滿清的標準是:黃金二百兩、白銀萬兩,另有金茶筒一、銀茶筒二、銀盆二、緞千匹、文馬二十匹、閒馬四十匹、馱甲二十副等。

古代一斤黃金是十六兩白銀,一兩白銀是一千錢。按照這個價比計算,西漢初年,皇帝娶皇后的彩禮大約是三百二十萬錢加十二匹馬,總價值不超過五百萬錢;清朝皇帝娶皇后的彩禮相對多點,但也只是在一千萬錢左右。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

不過,在古代有個特例,即王莽把女兒(孝平皇后、黃皇室主)嫁給漢平帝時,彩禮多得驚人。稱孝平皇后是我國古代彩禮最高的皇后,一點也不為過。

王莽在基本掌控西漢政權之後,想要再進一步,準備把女兒嫁給漢平帝當皇后,以鞏固他的權力,於是就上奏說,皇上登基三年,尚未立後。以往國家的危難,往往起因於沒有繼承人,婚娶不當。請察考運用《五經》的理論,制定嫁娶禮儀、端正十二女的原則,以期較多生育繼承人。廣泛選取商、周王族的後代和周公、孔子時代在長安的列侯的正妻所生的後人許配給子女。

這事下交給主管官吏辦理,結果上報了眾多女子的名單,王氏家族的女兒也有許多在候選名單中。王莽怕她們和自己的女兒競爭,就以退為進,又上奏書說:“臣自身沒有德行,女兒相貌下等,不宜與眾女子同時被選。”

王政君太后一介女流,哪能想到王莽有那麼多花花腸子,還以為王莽是出於至誠之意,便下韶書說:“王氏家族的女兒是我的孃家人,不要選她們。”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

這樣,王莽輕而易舉的排除了本家人的競爭。接著,他又授意底下人去皇宮門外上書情願,要求漢平帝娶王莽女兒。

於是,皇宮內外便出現了一道奇觀:每天有一千多平民、儒生、郎官以上的官員守候在宮門前上書,王公大臣和大夫們有的到朝堂上,有的跪在省部門前,都說:“詔令所表現出來的聖明德行是那樣崇高,安漢公(王莽)的偉大功勳是這樣昭明,而今在要選立皇后的時候,怎麼偏偏要排除安漢公的女兒呢?全國人民向何處去呢!我們希望安漢公的女兒做國母。”

王莽假惺惺地派屬官分批曉諭勸阻王公大臣和儒生們,可是上書要求的人卻更多。王政君太后迫不得已,只得聽憑王公大臣們的意見,選取王莽的女兒。

婚事定下,王太后與主管官員商議彩禮之事。主管官吏上奏說:“聘皇后的彩禮應該是黃金二萬斤,合銀錢二萬萬。”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

王莽一再推辭,接受了四千萬,還把其中的三千三百萬給了十一戶陪女兒出嫁的人家,自己只留了七百萬。臣僚們又說:“而今皇后接受的聘禮,不比各位姬妾多多少。”王太后於是又下韶令,再增加聘禮二千三百萬,合成三千萬。王莽又把其中的一千萬分給了九族中的貧苦人家。

總之,扣除拿去收攏人心的錢,王莽嫁個女兒,收到的彩禮大約有二千萬之巨。

但這還不算,不久之後,在王莽的左邊右臂王舜和陳崇等人的帶頭下,主管官員又請求說,應該“增加皇后的聘禮三千七百萬,合成一億,以表明禮儀的隆重”。王政君太后答應了。

至此,王莽嫁女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王莽從嫁女兒中,實收彩禮五千七百萬。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后彩禮,王莽嫁女彩禮最多當之無愧。而這一筆巨資,為王莽後來篡漢提供了重要的財力支援,助力著實不小啊!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