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如果“主要失敗”指的是蜀漢亡國,那麼我們可以分淺一下導致蜀漢的滅亡的原因。蜀漢的滅亡似乎可以歸納為:上下離心,內外失勢。

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一、上下離心

蔣琬、費褘、董允死後,後主劉禪崇信宦官黃皓,縱容黃皓干預朝廷政務。

黃皓是個奸佞小人,只知道弄權,心中根本沒有國家。

鬧到後來,蜀漢朝堂之上已是一副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的樣子了。

正人君子萬馬齊喑,奸佞小人耀武揚威。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尤其缺乏軍事人才。

唯一一個並不十分完美的軍事人才只有姜維,但卻因不為黃皓所容,而被排擠到沓中屯田。

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同時,後主劉禪也因缺少能夠制約他的人,而肆意妄為,既貪圖享受又聽不進良言相諫,結果便導致了蜀漢君臣上下離心。

自古以來凡是失去了凝聚力的政權,由於不能振作,所以其結局只能是滅亡!

二、內外失勢

連年不斷的北伐戰爭已經耗光了蜀漢弱小的實力,造成了“益州疲弊”的惡果。

吳國使者曾經訪問蜀漢,回國後對吳國皇帝說:蜀漢朝廷上已經聽不見不同的聲音,而阿諛奉承則充斥著朝堂。而且,還發現號稱“天府之國″的蜀漢百姓居然連肚子都吃不飽。

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吳國使者說的沒有錯,此時蜀漢確已危機四伏,但劉禪卻視而不見!

這是蜀漢的內部失勢(實力下滑)。

那麼外部形勢又怎樣呢?

可以說非常嚴峻。

此時,曹魏已經磨刀霍霍,準備發動滅蜀之戰了。

曹魏的實力本就在蜀漢之上,蜀漢只是佔了山川之險的便宜,以及與吳國的戰略合作,才得以偏安一隅之地。

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如果蜀漢君臣不能團結一致,必然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

即使蜀漢實力達成頂峰的時候,諸葛亮先生都不無憂慮的說“不伐賊漢亦亡也“,況且蜀漢後期已經疲憊不堪了呢?

所以,當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鍾會等人,兵分三路討伐脆弱不堪蜀漢政權之時,蜀漢政權就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如果姜維能夠在劍閣阻止魏軍推進,那麼也許還會給蜀國留下拼湊反擊力量,或是等待吳國援助的時間!

可是當鄧艾偷度陰平奇襲成都之後,那就誰也無法挽救蜀漢了。

三國後期蜀國的主要失敗,究竟是因為誰造成的呢?

敵人已經大兵壓境,內部卻還是一盤散沙。

這個時候的劉禪滿腦子都是怎樣逃跑,逃往何處?而不是堅持抵抗,等待援軍!

儘管此時,南中守將霍戈和姜維以及吳國援軍都想援救成都,但後主劉禪卻還是選擇了開城投降。

總而言之:劉禪應該為蜀國的失敗負總責,因為劉禪是一國之主。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如果後主劉禪振作有為,蜀漢又怎麼會是一盤散沙呢?如果蜀漢團結一致,勵精圖治又豈會被曹魏一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