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三十六計》又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三國中,出現了大量使用三十六計的典故,反間計、空城計、欲擒故縱等等。而在三國殺遊戲,錦囊牌大多就出自於三十六計,如:借刀殺人、無中生有、順手牽羊。

熟悉三國殺的小夥伴都很瞭解這些錦囊的用法,但在三國殺的國戰模式中,有三張特殊的錦囊牌——遠交近攻、以逸待勞、知己知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這幾張特殊錦囊牌在三國中發生的故事。

一、遠交近攻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解析: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併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三國中,出現了許多使用遠交近攻的情節,可能,上一刻還是盟友,下一刻就變成了敵人。遠交近攻,結合遠方的國家或陣營來進攻鄰近的國家或陣營,但鄰近的敵人打敗了,遠方的盟友也便成了敵人。下面就用袁紹奪取冀州的事例給大家更直觀的認識。

《三國演義》第七回選段

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派人送來糧草資助袁紹。逢紀對袁紹說: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為何不佔領了呢?袁紹說:沒有進攻的策略啊。逢紀說:可以遣人送書信給公孫瓚,讓它興兵冀州。韓馥定當知難而退,讓將軍掌管州中之事。袁紹很開心,立即寫信給公孫瓚。公孫瓚看了信之後也很開心,立刻興兵,後來袁紹奪取了冀州。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公孫瓚得知袁紹已經成功,便派其弟公孫越去見袁紹,袁紹說:請你兄長親自前來,我會和他商議的。公孫越返回還不到五十里,突然出現一人,說:我乃董丞相家將也!然後亂箭射死了公孫越。

隨從逃走回去見到公孫瓚,說清事情。公孫瓚非常生氣:袁紹引誘我起兵攻打韓馥,他卻坐收漁翁之利;現在又假扮董卓的手下射死我弟,這仇怎麼不報!之後就興兵殺向冀州。袁紹奪取冀州,用的就是“遠交近攻”之計。

二、以逸待勞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解析: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黃忠的定軍山之戰就是用的以逸待勞策略,法正設計奪取定軍山對面的高山使曹軍失去地利,迫使夏侯淵主動出擊,避朝銳,擊暮歸,一舉擊敗定軍山守軍,夏侯淵也陣亡於亂軍之中。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選段

黃忠逼到定軍山下,與法正商議。法正說:定軍山西,有一座高山,四方都是險道。在山上就完全可以觀看定軍山。將軍若能佔領此山,定軍山就盡在你的掌握之中了。黃忠看見山上有些人馬。半夜,便引士兵擊鼓,直殺上山頂。山上有夏侯淵部將杜襲把守,而且只有數百餘人。當時見黃忠大隊擁上,只能棄山而走。

黃忠到達了山頂,正與定軍山相對。法正說:將軍可守在半山,某居山頂。待夏侯淵來時,我舉白旗為號,將軍按兵勿動;等到他倦怠無備,我再舉起紅旗,將軍便下山進攻:以逸待勞,必當取勝。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杜襲引軍逃回,見夏侯淵,說黃忠奪了對面的山頭。夏侯淵非常生氣說:黃忠佔了對山,不容我不出戰。張郃說:這正是法正的計謀。將軍不可出戰,應當堅守。夏侯淵回答:黃忠佔了我的對山,觀看我陣營中的情況,怎麼可以不出戰?夏侯淵分軍圍住對山,大罵挑戰。法正在山上舉起白旗,任由夏侯淵百般辱罵,黃忠都不出戰。午時以後,法正見曹兵倦怠,銳氣已墮,多下馬休息,便將紅旗招展,鼓角齊鳴,喊聲大震,黃忠一馬當先,追擊下山,猶如天崩地塌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夏侯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

三、知己知彼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解析: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根本就不用擔心會失敗。

知己知彼並不是出自於三十六計,而是出自於《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空城計”,諸葛亮用一座空城嚇退了率領十五萬兵馬的司馬懿,如若不是對司馬懿性情的瞭解,是不敢這樣大大冒險的。“空城計”的成功,也是“知己知彼”軍事勝利的成功。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選段

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到如此模樣,都不敢進。司馬懿笑著不說話,令全軍停止,坐在馬上遠遠觀望。只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多名百姓,都低著頭打掃,好像沒看見人一樣,司馬懿心有疑慮,便變換軍隊陣型,向北山路退去。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沒有軍力,所以假裝如此?父親為何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今日大開城門,一定會有埋伏。我們若進去,一定會中了他的計謀。應當速速退去。

三國殺三十六計——國戰錦囊牌,你最愛的是哪一張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都很驚奇,便問孔明說: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日帶領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為何都退去了?孔明說:此人料定我平生謹慎,不會冒險;見到這般模樣,害怕會有埋伏,所以退兵。我並不想走這條如此艱險的路,只是因為不能不如此才採取這個辦法。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