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1)

超聲檢查的儀器

常規檢查採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的實時線陣高頻探頭,探頭頻率為

7。5~10。0 MHz,有條件時可用到10。0~15。0 MHz或更高,但對於乳腺組織過厚或有假體時,可適當降低探頭頻率。超聲探頭和頻率的選擇原則是在保證足夠探查深度的前提下,儘量提高頻率,從而保證超聲影象的解析度。

(2)

超聲檢查的方法

檢查前一般無需特殊準備,有乳頭溢液者最好不要將液體擠出。根據需要,患者取仰臥或側臥位。如果患者自覺特殊體位有腫塊的感覺,可以讓患者採取特殊體位進行超聲檢查,如直立或坐位等。檢查時患側手臂儘量上抬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探頭直接放在乳房表面,對乳頭、乳暈及乳房外上、外下、內上、內下

4個象限進行全面掃查,次序可由操作者自行確定,掃查方式包括放射狀、反放射狀、旋轉式和平行移動等,可根據檢查者的習慣選擇。注意檢查範圍全面,不要漏檢,同時應檢查腋下淋巴結情況。必要時可檢查鎖骨上下及頸部淋巴結。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3、

乳腺超聲的回聲模式

乳腺聲像圖表現存在個體差異,因此,通常將自身皮下脂肪組織回聲定義為等回聲,沒有回聲定義為無回聲,有回聲的與脂肪組織回聲對比,按照回聲的強弱分別定義為弱回聲、低迴聲、中等回聲、高回聲及強回聲。

4、

正常的乳腺組織聲像圖表現

正常乳腺的聲像圖由淺入深依次為:

(1)面板:呈帶狀高回聲,厚2~3mm,邊緣光滑整齊。

(2)淺筋膜和皮下脂肪:淺筋膜呈線狀高回聲,脂肪組織呈等回聲,由條索狀高回聲分隔,邊界欠清。

(3)乳腺腺體:因人而異,厚薄不一,老年人可萎縮至僅3 mm,腺體呈等回聲帶夾雜有低迴聲,排列較整齊。腺體與面板間有三角形的高回聲韌帶,稱為庫柏(Cooper)韌帶,其後方回聲可衰減。

(4)深筋膜:筋膜呈線狀高回聲,光滑整齊,筋膜間脂肪呈等回聲。

(5)胸肌及肋骨:胸肌為梭形的均質低迴聲區,肋骨為弧形強回聲,其後方衰減為聲影。整體的乳腺超聲表現有均勻和不均勻之分:均勻的乳腺在聲像圖上表現為連續一致的脂肪、韌帶、纖維及腺體組織回聲,從乳頭、乳暈至周邊組織腺體逐漸變薄;不均勻的乳腺可以表現為區域性性或瀰漫性,聲像圖表現為腺體不規律的增厚、回聲的增強或減弱等。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5、

異常的乳腺組織聲像圖表現

乳腺的異常應從不同的切面上全面觀察以排除正常的組織及結構,如脂肪組織和肋骨等,局灶性的病變聲像圖表現需按照以下徵象描述。

腫塊

形狀

(聲像圖上病灶的外形)分為:

⑴規則:包括圓形、橢圓形。

⑵不規則:除規則以外的。

縱橫比

(平行於面板表面的病灶最大徑線和與之垂直的最大徑線的比值)分為:

⑴垂直:縱橫比小於2∶1,甚至接近1。

⑵平行:縱橫比大於2∶1。

邊界

(病灶與周圍組織交界的部分在聲像圖上的表現)分為:

⑴清晰:病灶與周圍組織間有明確的界限,包括包膜、聲暈,定義為邊界清晰。

⑵不清晰:如病灶與周圍組織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則定義為不清晰,同一病灶可部分邊界清晰,部分邊界不清晰。

邊緣

(病灶與周圍組織交界線的走向和形態在聲像圖上的表現)分為:

⑴光整:病灶的邊緣光滑整齊,可以有2~3個大的光滑波浪。

⑵不光整:病灶的邊緣不整齊,可簡單地分為3種模式:(1)小葉:病灶的邊緣有較多短小的弧形波紋,呈扇貝狀。(2)成角:病灶的邊緣部分有尖銳的轉角,通常形成銳角,類似蟹足,故亦可稱蟹足狀。(3)毛刺:病灶的邊緣有銳利的放射狀線條樣表現。同一病灶的邊緣可並存上述多種表現。

回聲模式

(病灶的內部回聲,按照前述乳腺超聲回聲模式定義,內部回聲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種回聲複合的)分佈的表現可以分為:

⑴均勻:病灶內部回聲為分佈均勻的單一回聲,分為無回聲、弱回聲、低迴聲、等回聲、高回聲及強回聲。

⑵不均勻:病灶內部回聲為分佈不均勻單一回聲或幾種混合的回聲。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病灶後方回聲

(對比周圍同等深度的正常組織出現的聲像圖特徵,代表病灶在聲學傳導方面的特性)分為:

⑴增強:病灶後方回聲高於周圍同等深度的正常組織,表現為病灶後方回聲增強。

⑵不變:病灶後方回聲與周圍同等深度的正常組織相同,表現為病灶後方回聲無增強或無衰減。

⑶衰減:病灶後方回聲弱於周圍同等深度的正常組織,表現為病灶後方為低迴聲或無回聲,後者即聲影。

⑷混合:部分病灶後方回聲有不止一種的表現,表明腫塊內部成分不均勻。

周圍組織

部分病灶對周圍組織的影響在聲像圖上的表現:

⑴面板及皮下脂肪組織層水腫增厚:區域性或瀰漫的面板及皮下脂肪組織的增厚,回聲增強,皮下脂肪組織層內可見條帶狀的擴張淋巴管回聲。

⑵面板凹陷、高低不平:面板表面高低不平,出現侷限性或多處面板表面凹陷。

⑶病灶周圍組織水腫:病灶周圍組織增厚,回聲增強。

⑷結構扭曲:病灶引起周圍正常解剖層次結構的扭曲或連續性中斷,包括病灶處面板、淺筋膜層、腺體層、深筋膜層及胸肌層的改變。

⑸Cooper韌帶改變:韌帶牽拉或增厚。

⑹導管改變:腺體內導管內徑的異常擴張或導管走向的扭曲。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鈣化

乳腺腺體或病灶內顯示的強回聲謂之鈣化,一般認為

>0。5 mm的鈣化屬於粗大鈣化,大鈣化可能會伴有聲影,<0。5 mm的鈣化屬於小鈣化。乳腺組織中的孤立或散在的鈣化因為腺體內纖維結締組織的關係有時難以鑑別。鈣化的形態可呈泥沙狀、顆粒狀、短棒狀或弧形等,鈣化的分佈可為單一、成堆、成簇、散在或瀰漫等。

血管評估

⑴病變區域沒有明顯的血流訊號。

⑵病變區域與周圍腺體內血流訊號相似。

⑶病變區域有明顯增強的血流訊號。

彩色超聲檢查

彩色超聲用於腺體組織及病灶內血管的檢查。病灶的血管分佈是一項特徵性的分析指標,通常有別於對側的相同區域或同側乳房的正常區域。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聲檢查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血流速度、儀器靈敏度設定等,探頭施壓可以使小血管特別是靜脈閉塞,因此檢查時應避免用力過度,通常囊腫內無血流,如加壓會出現血流偽像。良性病灶內血流一般較少,惡性病灶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會明顯增多,且走向無規律,部分病灶有從周邊穿入的特徵性血流。除了對血流形態學的觀察,還應對血流的各項多普勒引數進行測定。診斷意義除阻力指數(

resistance index,RI)外其他的引數多存在爭議,一般惡性病變的RI>0。70。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三維成像

乳腺病灶的三維超聲最主要的作用不是對病灶的三維重建,而是對病灶冠狀面的觀察,此切面二維超聲無法觀測到。惡性病灶在冠狀面上最突出的表現是類似於二維影象上病灶邊緣出現

“結構斷裂”現象,酷似星星或太陽及周邊的光芒,國內外不同學者稱之為匯聚徵或太陽徵。

彈性成像

彈性超聲成像是針對不同組織的彈性差別進行的檢查,一般認為惡性腫瘤中的組織大部分硬度較高。由於目前各廠家儀器的不同設定,彈性成像未能形成統一的診斷標準。

彈性超聲顯示不同於二維超聲,其反映的是組織硬度的變化,類似醫師臨床觸診的感覺,透過對比組織的預期變化推測組織成分的不同,從而幫助超聲醫師完成疾病的發現和診斷。剪下波技術是對組織中橫波的檢查,以彩色編碼技術實時顯示出組織彈性圖。

造影增強對比成像

造影增強對比成像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受到探頭頻率、造影劑諧振及病灶血管生長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沒有很成熟的標準。

乳腺超聲檢查和報告規範

乳腺超聲評估分類

評估是不完全的

BI-RADS 0類:需要其他影像學檢查(如乳腺X線檢查或MRI等)進一步評估。

⑴BI-RADS 1類:陰性。臨床上無陽性體徵,超聲影像未見異常,如無腫塊、無結構扭曲、無面板增厚及無微小鈣化等。

⑵BI-RADS 2類: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排除惡性病變。根據年齡及臨床表現可每6~12個月隨診。如單純囊腫、乳腺假體、脂肪瘤、乳腺內淋巴結(也可以歸入1類)、多次複查影象無變化的良性病灶術後改變及有記錄的經過多次檢查影像變化不大的結節可能為纖維腺瘤等。

⑶BI-RADS 3類:可能良性病灶。建議短期複查(3~6個月)及加做其他檢查。根據乳腺X線檢查積累的臨床經驗,超聲發現明確的典型良性超聲特徵如實性橢圓形、邊界清、平行於面板生長的腫塊,很大可能是乳腺纖維腺瘤,其惡性危險性應該小於2%,如同時得到臨床、乳腺X線檢查或MRI的印證更佳。新發現的纖維腺瘤、囊性腺病、瘤樣增生結節(屬不確定類)、未捫及的多發覆雜囊腫或簇狀囊腫、病理學檢查明確的乳腺炎症及惡性病變的術後早期隨訪都可歸於此類。

⑷BI-RADS 4類:可疑的惡性病灶。此類病灶的惡性可能性為2%~95%。一旦評估為4類即建議進行病理學檢查,包括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空芯針穿刺活檢、手術活檢以明確診斷。超聲聲像圖上表現不完全符合良性病變或有惡性特徵均歸於此類,目前可將其劃分為4A類、4B類及4C類。4A類更傾向於良性病變,不能肯定的纖維腺瘤、有乳頭溢液或溢血的導管內病灶及不能明確的乳腺炎症都可歸於此類,其惡性符合率為2%~10%;4B類難以根據聲像圖來明確良惡性,其惡性符合率為10%~50%;4C類提示惡性可能性較高,其惡性符合率為50%~94%。

⑸BI-RADS 5類:高度可能惡性,應積極採取適當的診斷及處理措施。超聲聲像圖惡性特徵明顯的病灶歸於此類,其惡性可能性≥95%,應開始進行積極的治療,經皮穿刺活檢(通常是影像引導下的空芯針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

⑹BI-RADS 6類:已經活檢證實為惡性。此類用於活檢已證實為惡性,但還未進行區域性治療的影像評估。主要是評價先前活檢後的影像學改變,或監測手術前新輔助化療引起的影像學改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乳甲外科曹衛剛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