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現如今,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產品。

你可以坐在電影院裡看幕布,也可以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看投影,還可以去到停車場靠在私家車的座椅上看星光電影,又可以去私人影院享受視聽盛宴。

即便有這麼多的觀影方式,每年卻只有18億人次去看電影,

而在40多年前,我們的年觀影記錄是290億人次,票價僅有幾毛錢,甚至是免費的電影。

當時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很多農村地區還沒有通電,更不用想電視機了。所以,大家看電影的熱情是非常高的,熱鬧程度和過年差不多。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國的經濟條件進一步改善。

流動的電影放映隊紛紛轉型為固定的鄉文化站,每鄉一個文化站基本可以保證下設的十五六個村的觀影需求。這樣,極大地方便了農村的老人和孩子。

幾千人同看一個電影的盛況也就不再出現,但看露天電影仍然是村裡的一件大事,會聚集幾百人。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新中國成立之前,看電影的人群和看戲聽曲的人群應該差不多,電影還只是屬於小眾娛樂專案。

全國約有600多個電影院、劇院、文化宮、俱樂部,會定期不定期地播放電影,平均算下來,大約就是一個城市有一個可以看電影的地方。

那時,只有城裡人才能看到的電影,頻率大概是每年一次。而約佔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農村人是看不到電影的,哪個資本家都不會把電影院開在農村,因為農民根本看不起電影。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讓人民群眾儘快看上電影,開始大力發展流動放映隊。

一個放映隊一般要配備3個放映員,擁有發電機、變壓器、放映機、銀幕、擴音機等資產器材。

建一個放映隊比蓋一個電影院省很多錢,而一個放映隊的服務覆蓋面比一個電影院大了十幾倍,這是快速解決當時供需矛盾的一個好辦法,主要滿足了部隊和農民的觀影需要。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電影放映隊員

但當時的中國實在是太落後了,很多人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以投入到電影的製作和播放上來。

最初只能是幾個縣共用一個放映隊,放映隊做不到挨村放映,往往只能選擇鄉政府所在地集中放映。

當時的觀影人數特別多,最多的時候一場可達幾千人,所以往往要選擇鄉政府大院、學校操場等開闊場地。

現在我們看電影只在幕布的一面坐人,當時是兩面坐人,

實際情況是形成了以幕布為中心的一個大包圍圈,幕布背面看到的東西都是反的。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人群聚集看露天電影

遇到放電影,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會成群結隊地趕去,帶著小馬紮、零食,早早地去搶佔有利地形。

去早的可以坐在前面,去晚的就只能站在後面,再往後就只能從兩人肩膀中間的空隙看過去。好在幕布都是用兩根柱子支起來,有一定的高度,即便視線受阻,也能看個大概。

再來晚的就會在人群的外圍,站在自家的農用車後鬥上觀看。沒有車的,就會選擇圍牆、樹杈,景象非常壯觀。

當時的國產影片並不多,進口影片幾乎沒有,所以《英雄兒女》《地道戰》《地雷戰》等經典影片,大家都是看了又看,以至於能夠背下來情節和臺詞。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英雄兒女》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衝著電影去的,因為這是難得一見的大型集體活動,所以有很多青年男女會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帥氣,然後找個比較顯眼的位置駐足。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小夥子們會四處張望,尋找自己心儀的姑娘。

膽子小的小夥會打聽對方姓名,膽子大的會擠過人群找姑娘搭訕,性子急得會死皮賴臉地送對方回家。

因為大家都是步行走了十來裡山路看電影,所以回家的路上可以說很多話、發生很多故事。

但是漂亮姑娘始終是稀缺資源,如果這個村的漂亮姑娘被那個村的小夥約走了,那麼本村的小夥子會有一股無名業火。

因此,當時常常有打架的事兒發生。或許是躁動的青春無處釋放,或許是平淡的生活讓人壓抑,或許是貧窮迫使大家只能透過勇敢來表達愛意。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看露天電影

因為都是一個村的熟人,所以看電影變得比較純粹,借電影結緣俊丫頭、帥小夥的事也就成了歷史。當然,也有好事的青年,會到鄰村去看電影。

不過,這必須有很強的心理素質,因為村裡來了新人,大家都會聚焦在他的身上,議論著他是誰,他爸是誰、他媽是誰,他的爺爺奶奶是誰。

農村露天電影播放的一般都是老電影,有時農民看到的是十幾年前上映的電影。即便是這樣,大家也還是覺得很新鮮,因為那個時候電視很少,電視上也基本不播放電影。

而露天電影中,除了傳統的戰爭片,又出現了個別的武俠片,如《大醉俠》。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大醉俠》劇照

在整個八十年底,農村的露天電影一直很有市場、很受歡迎。

但是在城鎮裡,錄影廳已經悄然興起。

錄影廳與原來的露天電影相比有三個優勢:

一是環境更舒適,有空調可以保證冬暖夏涼,有沙發坐,沒有人擋視線;

二是影片更勁爆,露天電影一般都是國產影片,錄影廳裡放的則是香港的動作片、警匪片、武俠片、鬼片等等;

三是片源更多,露天電影看了幾十年,反反覆覆都是那幾部老片子,錄影廳則發展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錄影廳門前人頭攢動

錄影廳裡看電影的,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老人和小孩是很少的,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青少年獵奇心理強,香港電影向我們展示了光怪陸離的世界,是八十年代的大陸看不到的東西;

另一方面是青少年捨得花錢,城裡人看電影一般是單位發電影票,農村人看露天電影都是免費的,久而久之,上了一些年紀的人是捨不得花錢看錄影的,寧可回家看電視。

當時常駐錄影廳的有一些是逃課的學生和俗稱街溜子的無業遊民,都是家長眼中的不良少年。但說不清是不良少年看錄影,還是錄影催生了一些不良少年。

因為當時的小錄影廳裡往往充斥著暴力和誘惑,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和三級片系列,給一些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到了九十年代,農村地區也出現了錄影廳。最初是在趕大集的地方,後來發展到了村裡。

採取的模式跟城裡的錄影廳差不多,一般都是按半天收費,花四五塊錢可以看半天,是比較經濟實惠的。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錄影廳裡煙霧繚繞

錄影廳的生命力很頑強,差不多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大約有二十年的時間。在錄影廳的衝擊下,有些電影院、俱樂部的生意一落千丈,也不得不開放夜場。

大劇場的環境和裝置更好,播放的影片更正規,也吸引了一部分觀眾。有的單位和大學,會設定禮堂,播放一些正能量比較強的電影,只收取低廉的票價。

到2000年以後,錄影廳開始逐漸消亡。這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家用VCD、DVD逐漸普及後,大家在家裡就可以看電影了;

二是當時的電視節目已經比較豐富,滿足了人們的觀影需求;

三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快速發展,電影裡的世界已經顯得不那麼新奇;

四是當時網咖已經逐漸普及,網上衝浪、網上觀影、網上交友、網上游戲逐漸成為吸引青少年的新熱點。

回憶青春,關於露天電影和錄影廳,你經歷過嗎?

熱鬧的網咖

現如今,露天電影已經基本絕跡,偶爾有好事者播放一場也吸引不了幾個觀眾;

錄影廳成為了歷史,網咖門可羅雀,去電影院的觀眾主要是為了享受專業的視聽效果。

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已經大幅提升,一部小小的手機基本可以隨時隨地滿足我們的任何觀影需求。

但是,我們也很難再體驗到當初那種看電影的興奮,那種看完電影后的徹夜難眠,那種對未知世界的無盡遐想,致敬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