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一位老師、一封辭職信、一句話,掀起了網路的熱潮。人們不禁開始思考,自己有多久沒真正地去看世界?不是居家沉迷二次元、也不是按部就班打卡旅遊景點,而是背起簡簡單單的行囊,帶著熱忱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社會壓力付諸於人身上,成了一系列的枷鎖束縛著人們,人們都在奔波忙碌著,閒下來時卻發現自己還沒有找到奔波忙碌的目標,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僅僅是生存,就已經讓人覺得難以喘息。

於是,當人們翻開三毛的著作,便深深地被這位敢闖敢拼地人所折服,她具備闖蕩世界的勇氣與魅力,講述著自己的人生履歷,一步一腳印,大到世界旅行,小到家庭瑣事,總有與大眾息息相關的事或夢。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三毛做到了大部分人夢寐以求卻不敢做的事:自由地行走在土地上,感受大自然最淳樸的模樣,與過客慢慢交談,同愛人一起裝修租的小房子,乘幸而出,盡興歸來。

閱讀三毛的著作,是一種享受,因為她不會用辭藻過多地去裝飾自己的文章,而是用常人的語氣敘述簡單而非凡的生活。

比如他們無意間撞見到別人特殊的習俗時,偷偷躲在一旁觀察,被人發現後,一邊笑一邊倉皇逃跑。她的描繪把人帶進去了那個場景,在腦海中跟隨她的步伐一起流浪……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文化的薰陶

沒有人天生就是一名作家,文字是人後天學習獲得的技能,如果沒有接觸文字,又如何能開始落筆創作屬於自己的篇章。

三毛自幼便喜歡書籍,閱讀成了她生命的源泉,初中時期便已經看過市面上大多數世界名著,

閱讀名著的習慣讓她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帶有名著的優點,不是快餐式的文化,而是需要靜下心慢慢品讀的思想。

琴棋書畫,三毛學了畫。她跟隨顧福生、韓湘寧、邵幼軒等三位畫家學習畫畫,而父母在她初中時便主動教她學習古文詩詞與英文,這意味著她慢慢開始掌握四門語言,因為古文詩詞與畫畫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文化的薰陶都在三毛的作品之中體現,例如《夢裡花落知多少》便引用了唐朝孟浩然《春曉》中的“花落知多少”。

1964年,三毛在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當旁聽生,拿到優異的課業成績,哲學有一種魔力,可以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三毛或許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著人生的意義,最終走向流浪的步伐。

三毛在1970年曾受聘在中國文化大學德文系、哲學系任教,這是對她文化水平的極高的認證,她的一任未婚夫也是在這裡相識的,可惜造化弄人,還沒舉行婚禮,他們就陰陽相隔了。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未婚夫離世,她回到了曾經就讀的馬德里大學所在地——西班牙,在那裡,她與荷西重逢,為他們後來的甜蜜埋下伏筆,只是命運似乎在捉弄著三毛,荷西也沒能陪伴她白頭到老。

三毛在不斷離別的過程中譜寫篇章,坎坷曲折的經歷讓她在創作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帶著悲傷與無可奈何。

花落知多少

真正的著作,都會影射出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三毛的作品則是對生活點點滴滴的直接記錄,只是,她沒有進行流水賬式地羅列,而選擇將她印象深刻的體驗呈現給讀者,這也正是讀者所期待的。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要記住人生中的每件事,或許問問掌握了記憶宮殿的人,看他們是否能記得?

我們未完全開發的大腦能力有限,選擇性加工儲存,剩餘的記憶便置之度外,想要精準提取可能需要一種媒介,但更多的記憶隨著時間的長河消逝。

三毛的片段式記錄,就是正常人的人生記憶,走馬觀花,斷斷續續,無關小事我們不會記得清清楚楚,記住的都是烙在心底的刻印。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許多人透過《撒哈拉的故事》羨慕著三毛在撒哈拉里的浪漫與新奇,感慨荷西走後三毛在《夢裡花落知多少》裡的掙扎。

而三毛其實也把自己少女時代的成長與感受寫進了《雨季不再來》;把甜蜜寫進了《溫柔的夜》;把孤單與思念的情緒

撒在

《背影》裡;將領略的世界融進《萬水千山走遍》之中;《送你一匹馬》,闡述著生命與愛的力量。

羅大佑知曉三毛的事蹟後在一首歌裡為三毛改寫了歌詞,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裡寫下永久的回憶,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

這首歌,命名為《追夢人》。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不知是否有人問過三毛,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

追尋真實即自由

肖泉與三毛的第一次見面,三毛行程已經滿了,然而有才華的人總會相互吸引,三毛看過了肖泉的作品後,同意肖泉幫她拍寫真照。

那時候的肖泉還不像現在如此受追捧,“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的稱號並不屬於他,但三毛在他的作品裡感受到了靈性,而這是藝術者共同的特點,既要有共性,也要有個性。三毛感受到了肖泉的共性與個性,兩人談論後開始了拍攝。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第一次試拍,拍出了三毛的浪漫與唯美,但三毛看完評論:

“肖泉技術是一流的,但這不是三毛。”

不同於當代大眾追求美顏相機中的白淨、簡潔與外在美,三毛渴望的是內在的靈魂,如果照片不能將一個人的靈魂攝下,就只是“照騙”了。

三毛的評論讓肖泉開始琢磨如何拍出真實的三毛,連三毛的著裝也考慮進去,三毛直接讓他跟著自己去成都走一走,任意抓拍記錄真實的自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當照片記錄下三毛的靈魂後,肖泉終於明白,

三毛所想要展現給大眾的,不是唯美浪漫的假象,而是一個真正倔強孤獨的流浪者形象

,那才是三毛多年來的真實生活,沒有美化過的些許窘迫的境遇,卻又似鏗鏘玫瑰,綻放在市井小巷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自由一詞聽起來似乎很泛,三毛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實即自由:坦然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正視自己的人生與現狀,不逃避,勇敢地面對就是自由。三毛追求著她的真實,連寫真照都要力求那份真實。

當肖泉成功拍出得到三毛完美評價的照片後,他的相機卻不見了,只有底片留存,而在不久後,三毛便自殺身亡。

相機的消失似乎意味著三毛生命的消逝,而她的靈魂完好地儲存在了那些照片之中。

為三毛拍下最後一組照片的肖泉:拍照後的古怪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小結:

我們在追求自由的時候,總要回歸真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發表“金錢是被鑄造出來的自由”的觀點,馬克思也承認貨幣使人們能夠實現物質的自由交換。

當我們嚮往三毛的自由時,請試著先看清自己的真實,三毛的流浪旅行,不僅僅靠一腔熱血,還有各方面多重支援。當經濟條件足以支撐時,又能否承受落魄的苦、扛住孤獨的折磨。其實,當心是自由的,你就能夠發現自己所期待的那份獨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