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出自深海,古時就是飯桌上的家常菜,那帶魚都是如何做的?

明朝的時候就有帶魚的記載,清朝的時候吃帶魚的人更多,作為最平民化的海鮮,帶魚是很多內陸人最常吃的海魚,是其他多數海鮮都無法相比的。

一般說起海鮮,人們都想起龍蝦、鮑魚什麼的,雖然帶魚也是海魚,可因為實在太常見而且非常便宜,甚至於很多人都不覺得帶魚算是海鮮,大多數吃魚的人,都吃過帶魚。

在國內,帶魚跟大黃魚、小黃魚還有魷魚並稱四大海產,幾乎所有中國沿海地區都出產帶魚這種海魚,平常常見的帶魚有四種,最常見的就是白帶魚。

帶魚出自深海,古時就是飯桌上的家常菜,那帶魚都是如何做的?

宋元時期還有宋元之前,關於帶魚的記載非常罕見,而到了明朝的時候,有關帶魚的記載突然就多了起來,在《五雜俎》當中就記載,福建出產帶魚,但當地人都覺得帶魚上不了席面。

從古時候開始,帶魚就被視作廉價低階,一般正式隆重的場合,根本沒有人會將帶魚這玩意兒給端上桌,但是尋常人家平時吃帶魚還是非常多的。

清朝康熙年間的《日照縣誌》、乾隆年間的《諸城縣誌》等史料當中,就明確記載帶魚非常鮮美好吃,沿海地區帶魚可以說是最尋常的海魚,就好像平時吃的青菜蘿蔔之類。

帶魚出自深海,古時就是飯桌上的家常菜,那帶魚都是如何做的?

雖然中國沿海地區各地都出產帶魚,但是以舟山一帶出產的帶魚最鮮美,每年入冬之後舟山一帶就會形成漁汛,而從立冬到次年驚蟄,也就是帶魚最肥美的時候。

帶魚油脂豐富而且肉質細膩,魚肉非常多,並且魚刺兒很好處理,不過帶魚有個問題,那就是出水之後就會迅速掛掉,因此很難能夠吃到新鮮帶魚,都是冷凍的。

許多人覺得帶魚有濃重腥味,但實際上新鮮帶魚並沒啥腥味,只是帶魚掛了之後,因為化學作用會急速變腥,因為保鮮運輸條件限制,其風味也就會進一步降低。

帶魚出自深海,古時就是飯桌上的家常菜,那帶魚都是如何做的?

新鮮帶魚的表面有一層銀色的物質,所以如果能夠見到鮮活帶魚就會發現,帶魚都是銀光閃閃的彷彿不鏽鋼一樣,而這層銀色,稱作“銀脂”,是一種特殊的脂肪形成的表皮。

帶魚是一種深海魚,但是會夜晚到淺水區覓食,帶魚非常容易捕捉,而且帶魚的產量是非常驚人的,根本沒幾種其他的魚類能與之相比,所以帶魚成為非常常見的海魚。

上世紀吃大鍋飯的年代,帶魚產量驚人,很多人都會領取到大量的油炸帶魚跟帶魚罐頭之類的食物,也是那個年代吃得太多,人們至今都還覺得帶魚是一種非常廉價常見的海產。

帶魚出自深海,古時就是飯桌上的家常菜,那帶魚都是如何做的?

通常來說,帶魚是主要吃法就是油炸,然後紅燒,其他的帶魚吃法並不算常見,而且換成其他的辦法做出來的帶魚,也並不算多麼好吃。

新鮮的帶魚美味但是卻非常難得,為了儲存帶魚的鮮美滋味,油炸與紅燒最合適,每年到了冬天的時候,市面上的帶魚就會大量出現,成為最常見的海魚沒有之一,哪怕是內陸。

不僅是現代人,之前的明清時候的古人都吃帶魚,明清以前罕有記載,但也並不能說古時候的人不吃帶魚,而從古代開始,帶魚就是最便宜,也是最上不了席面的常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