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末年的東周國和西周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大型史詩級歷史正劇《大秦賦》正在央視八套上映熱播。細心的觀眾朋友們都會發現劇中同時出現西周國和東周國。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為什麼在周朝末期會同時出現東周、西周二君?

其實,真實歷史上的周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定都鎬京至公元前256年西周君割地獻城,歷經32代37王,享國790年。至於西周和東周,只不過是後世之人為了更清晰地分析並闡述史實而細分的歷史階段。當時之人並不曾有如此說法。

周朝末年的東周國和西周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周朝地圖

那麼,周朝末期的西周國和東周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史記周本紀》記載,“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

透過上述記載,我們即可得知,所謂的

西周國和東周國實際上是周天子在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諸侯國。

它們的地位就如同“戰國七雄”一樣,都是周王室的諸侯國。

周朝末年的東周國和西周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周天子和西周君

講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十分好奇,諸侯混戰的春秋戰國時代,羸弱的周王室怎麼還在王畿的彈丸之地內建立封國?分封之後,周天子還有多少地盤?

公元前441年,周貞定王姬介病逝,其長子周哀公姬去疾繼位三個月被次子姬叔篡權弒殺,周思公姬叔繼位五個月又被姬嵬篡權弒殺,姬嵬繼位諡號“週考王”。經過前幾次王權之爭後,週考王擔心歷史再度重演,就封給其弟王子揭洛河以南的地方,建立西周國,並且承襲周公的職位輔政天子。如此一來,姬揭則是首位西周君,諡號“西周桓公”。桓公之後,其子威公姬灶繼承公位。威公之後,其子惠公姬朝繼承公位,在趙成侯趙種和韓共候韓若山的壓力之下,封其少子姬根鞏地,建立東周國,諡號“東周惠公”。自此周王畿就成了周王室、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三分天下之勢。至周朝末年,周王室實際只保留有王宮和宗廟,周圍的城邑統歸西周君管轄。而東周君的鞏地與其他諸侯國相比也只是撮爾小國而已。

周朝末年的東周國和西周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東周君降秦

周王朝伐紂滅商,制禮作樂,教民安居,創造了深遠影響華夏民族的家國文化。然而,分封卻讓曾經率天下之土的王室最終無地可分。土即是國,無土則無國。

周以分裂亡天下,秦有和合興廟堂。

故而,如今的我們在現代都市生活環境中越來越趨向於小家化,實際上這就是人際關係疏離的源頭。

人是群居動物,文化更是在集體中才會更加具有生命力。

因此,或許我們更有必要還原曾經那種和諧共處,其樂融融的大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