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一直在提防司馬懿,為何還讓他做託孤大臣呢?曹叡的身世問題

司馬懿

作為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臣以及晉朝的締造者,向來是我們無法忽略的一個歷史人物,

他的一生,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治方面,都堪稱“贏家”。

他活躍在曹魏朝堂上40餘年的光景,先後經歷了

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

執政的三個時期,

是貨真價實的

“三朝元老”

, 卻也是

曹魏政權的掘墓人

不少人認為,

司馬懿

預謀篡權已久

然而,他在

曹操面前顯得非常配合,

曹丕在位時期,儘管他

權勢滔天,從表面上看他也沒有什麼不臣之舉,

甚至面對曹叡這個年輕的帝王,司馬懿仍舊是一副曹氏老臣的表現。

如果我們以他的為人“深謀遠慮”亦或是“老謀深算”、“隱忍不發”這個角度來理解,

似乎“蓄謀已久”的司馬懿取得這樣的成果,是順理成章的,

畢竟魏少帝曹芳只是個小孩子,容易“哄騙”,給了司馬懿膽子去奪這個權,

但顯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我們不該忽視因素是

魏明帝的身世問題

在談這個之前,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曹操、曹丕、曹叡這三代曹魏皇帝對司馬懿的態度。

01

早期時候,曹操為何不重用司馬懿?

曹叡一直在提防司馬懿,為何還讓他做託孤大臣呢?曹叡的身世問題

我們知道曹操的創業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

人才和精英

,先後加入了他的陣營,

比如家鄉譙沛的夏侯氏家族、潁川的荀氏家族及郭嘉等人士、河北袁紹的殘部、荊州士人、河內司馬氏等等,

甚至曹操的“青州軍”,其前身還是叛亂東漢的黃巾軍。

從這些方面來說,

曹操的駕馭能力十分了得

,才能將這些出身和來路完全不同的精英們吸納在自己的陣營中。

然而,

並非所有人才對曹操來說是需要他們出力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

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後代,出身名門又名滿天下,他本就不願意與曹操合作,還譏諷過曹操幾次,

但是曹操仍舊擺出一副很寬容的姿態,

以漢獻帝的名義將他吸納在了許縣的朝廷中,還讓他做了少府。

曹操吸納這麼一個挖苦自己的人是圖什麼呢?

或許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也就能想明白:

為何早期時候,曹操強拉著

司馬懿“

入夥”,卻不重用他。

關於曹操對司馬懿的兩次徵辟,

《晉書·宣帝紀》也只記了寥寥數語:

漢建安六年, 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 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 不欲屈節曹氏, 辭以風痺, 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 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 又闢為文學掾, 敕行者曰:‘若覆盤桓, 便收之。’帝懼而就職。

從這段史料,我們可以得出這樣兩條資訊:

1。

建安六年

(201年),曹操第一次徵辟時年22歲的司馬懿,司馬懿“

不欲屈節曹氏”,

假裝風癱騙過了曹操;

2。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操

做了丞相,再次

闢已經29歲的司馬懿,還

吩咐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來,就抓他來。司馬懿害怕了,只得就職。

實際上這段史料是有爭議的

即使司馬懿“少有聲名”,也不至於讓曹操盯著這麼個22歲的小青年不放,時隔7年又想起他來,

而且司馬懿到了許縣也沒被曹操安排什麼重要官職,

顯然,曹操的兩次徵召

圖的不是司馬懿這個人

據《曹瞞傳》說,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早年任尚書右丞時,就舉薦過20歲的孝廉曹操為洛陽北部尉。

這樣看來,曹操

辟舉司馬懿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報恩之意。

不過,圖得更多的,應該是司馬懿的家族——

河內司馬氏,地方上的豪族。

曹叡一直在提防司馬懿,為何還讓他做託孤大臣呢?曹叡的身世問題

司馬氏

這樣的家族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力,大體可以從袁紹家族身上看得出來,

家族成員

世代為官,人脈交往相當廣泛。

司馬懿的先祖司馬鈞, 東漢安帝時為徵西將軍。繼司馬鈞之後, 其子司馬量為豫章太守, 其孫司馬俊為潁川太守, 重孫司馬防(司馬懿的父親)為京兆尹。

這樣的家族豈會輕易就把命運押在曹操身上?

曹操兩次辟舉司馬懿,身份和境況已然不同,

建安六年的時候,曹操還只是掛了個司空的名頭,起碼他的對手袁紹還活著,很有可能復起,當時的局勢還很不明朗;

建安十三年

的時候,曹操已經穩定了北方的基業,自封為丞相;劉備尚未形成氣候;江東剛由年輕的孫權掌權,這麼一比較,曹操的實力要雄厚得多,

因此,

司馬懿很可能是經過權衡之後,才選擇加入曹操的陣營,他們這樣的家族不可能置身事外,

司馬懿也並不是完全不願意入仕。

曹操的目的未必就是要司馬氏家族為己所用,前面說到“文壇領袖”孔融亦是如此,

他們的存在對於曹操來說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與其將他們放在社會上要時刻警惕他們、防止他們引發什麼混亂,不如將他們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盯著,

真要讓他們參與重要政事,曹操也很難做得到。

在曹操的創業過程中,他最為

信任的是本家曹氏和很可能是同宗的夏侯氏

,他讓他們掌管著最危險也最是依靠的

武裝權力

即使是為他出謀劃策的潁川荀氏家族,曹操也始終不太信任,不曾讓他們

掌兵。

所以,司馬懿跟隨曹操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顯得相當沒有什麼存在感,

甚至被曹操打發到了曹丕身邊,

要知道這個時期曹操還沒跡象要將曹丕立為繼承人

曹叡一直在提防司馬懿,為何還讓他做託孤大臣呢?曹叡的身世問題

不過,

司馬懿自小就生長在一個政治氛圍相當濃厚的家庭中,耳濡目染,

自然深諳權術之道,也懂得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官場中生存下來,

據《晉書》說,

司馬懿屢遭曹操猜忌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

,由是魏武意遂安。

這段史料

反映出司馬懿與曹操相處時,起初並不懂得偽裝自己,

但當他得知曹操對自己起了疑心之後,

一是,憑藉著曹丕“每相全佑”的迴護;

二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例如餵食曹操所騎的馬這樣的事,他也自動去做。

採取措施,將本性蒙上了膽怯謹慎的偽裝,免除了殺身之禍。

不僅如此

司馬懿很可能表現為曹氏政權的積極擁護者,

巧妙地“騙”過曹氏集團,在其政權內部逐漸紮下根基。

這一點我們也能從史書上找出一些痕跡來: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

這似乎是史書上司馬懿頭一次隨同曹操出征,

當時他還給曹操出了個主意:

趁著蜀人未歸附劉備之際,從漢中進兵威逼。

曹操並未採納。

不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稱魏王,將曹丕立為魏國太子之後,

讓司馬懿做魏國的

“太子中庶子”

了。

等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時,

曹操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

司馬懿是怎麼回答的?

他說:

漢的國運將盡,殿下十分天下有其九,還以臣德服事漢。孫權向您稱臣是符合天意人心的,虞、夏、殷、周得天下而不謙讓,是怕違背天意,知道命運之所歸啊!

既而從討孫權,破之。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晉書·宣帝紀》

正是因為

司馬懿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表示支援曹操,曹操才對他由猜忌逐漸轉為信任。

在這之後,曹操就把他調回來,放在自己身邊當

“軍司馬”

,開始

參與機密工作,

司馬懿的建議,也逐漸被曹操採納。

不過,曹操“重用”司馬懿的時間並不長,孫權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後不久,曹操舊病復發,在洛陽一命嗚呼了,

這一年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據《晉書》的記載來看,

當時曹操去世時

“朝野危懼”

,洛陽的局勢比較混亂,替曹家辦理喪事這一差事落在了司馬懿頭上,他將曹操的靈柩運回了鄴城。

我們在上一篇就說到,曹操病重的時候就派人去叫曹彰趕快來洛陽,

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當時是以魏國“王太子”的身份留守鄴城。

無論曹操喊回曹彰用意何在,但司馬懿把棺柩運送到鄴城的時候,分明已經表態給曹彰、曹植等人,接班人不會出現什麼變動,仍舊是曹丕這個“太子”。

02

曹丕對司馬懿的態度

曹叡一直在提防司馬懿,為何還讓他做託孤大臣呢?曹叡的身世問題

即使曹操曾警告過曹丕要提防司馬懿,顯然曹丕根本就沒聽進去,

與曹操群雄爭霸的境況不同,

曹丕面臨的首要對手是自己的手足同胞

,曹家的所有政治資源,是曹操兒子們共享的,

曹丕若想與自己的兄弟們一較高下,必須要有所倚重,出身於司馬氏的司馬懿,其態度和傾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換句話說,曹丕正需要家族勢力龐大的司馬懿幫助,豈會因為曹操的話就輕易將他疏遠呢。

也正因為如此,司馬懿雖然在曹操時期沒有多少被重用的機會,但曹丕即位後,司馬懿的地位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在前面說到,曹操曾將司馬懿打發給曹丕,後來還讓他做了

“太子中庶子”。

可能有人要問了,

這“太子中庶子”是什麼官職?

其實算起來是個虛職,大概是太子門客的意思,這裡的“庶子”指的是門客之一,也就是說司馬懿與其他幾個年輕人,同太子曹丕生活在一起。

當時曹丕身邊主要有四個年輕人,分別是

陳群、吳質、朱鑠、司馬懿

,號為

“太子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