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藝術,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這是藝術最大的價值。

可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藝術很美,但是她太“高冷”,可望而不可即。無法走近,又怎麼感受到她的魅力呢?

偶然間翻開了這本《大話中國藝術史》,一下子就愛上了這本書。首先被書中的一張張名畫、名帖等精美藝術圖片所吸引;細細看來,更被那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原來藝術也可以這樣寫。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作者

意公子

是藝術科普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她的初衷就是“要將高冷的藝術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普及給大眾”。

確實,這本書透過通俗有趣的語言,一下子把藝術拉下了“神壇”,變得可親可近起來。

作為“藝術盲”的我,看完這本書後,真的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藝術真的如此有魅力!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01。藝術中見中華上下5000年浩蕩的歷史

每一件藝術作品上都有歷史的印記,他們無聲地講述著過往的歷史。這本書就是以把藝術和歷史結合起來為主線給我們講述藝術的故事。

整本書分

原始藝術、青銅時代、秦漢藝術、魏晉南北朝藝術、隋唐藝術、五代及宋朝藝術、元代藝術、明清藝術和近代藝術。

從距今約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珍品開始,到近代潘玉良的油畫,浩浩蕩蕩的歷史在大氣或精美的藝術品中呈現。

從“玉豬龍”中可以看到原始人對比自己強大的動物的崇拜,也看到了他們對於天的崇拜;從恢宏大氣的青銅器中看到了王權的力量;從兵馬俑中看到了“秦王掃六合”的威風……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每個時代的藝術品都講述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故事,呈現出一個時代的風貌與氣質。

例如

閻立本的《步輦圖》,就記錄了盛唐的大國氣象。

在《步輦圖》中,唐太宗在9位侍女的簇擁下閃亮登場,而另一邊的吐蕃使臣祿東贊,只有個可能是朝中翻譯官的角色緊隨其後。大唐氣象,在雙方出場的一剎那就妥妥地立住了。

微表情上,遠道而來的祿東贊一臉倦容,眼睛裡透著焦慮與不安,顯得很緊張。他的雙手放在胸前,端正行禮。

而唐太宗穿著便服(而不是接見使臣的冕服),閒適地坐在輦上,他眉眼舒展,嘴角微微上揚,透露出帝王的自信。

在這幅畫中我們看到了大唐和吐蕃的主從關係,看到了屬於大唐的自信與驕傲。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步輦圖

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看到了羸弱的宋朝非一般的經濟實力。原來宋朝的汴京曾經是如此的繁華。

歷史印刻在一件件器皿之中,畫在一幅幅畫中,書寫在一幅幅字帖之中,欣賞著他們,我們經歷了一場時空之旅。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02。藝術中見到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人”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人所創造的,那他所創造的作品中就會有個人情感的投射,在那些無言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感情豐富的人。

例如唐代韓滉的《五牛圖》,畫的是他的人生。

韓滉是唐代著名宰相韓休的兒子,官運一直非常好,最受重用時他也入朝為相,並被封晉國公。不過在巔峰之下隱藏著危機,很多人開始在皇帝面前詆譭他。那他的態度是什麼呢?《五牛圖》或許告訴了我們答案。

圖中的五頭牛有著五種不同的形態和表情。第一頭牛

閒庭信步

,第二頭牛

昂首闊步

,第三頭牛直面我們

從容不迫

,第四頭牛

做鬼臉的情趣

,第五頭牛

揹負著責任的沉重。

五頭牛,五種生活狀態,韓滉以牛喻人,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志: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方式,我都是對您忠心耿耿的牛。

當然,對於這幅畫的解讀有很多,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

韓滉畫的是牛,更是他的人生。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五牛圖》

還有我們熟悉的《千里江山圖》,從畫中我們看到了獨特的“少年氣”。

王希孟畫的是18歲的生猛,18歲的無畏,18歲的氣魄。

18歲的王希孟,初生牛犢,恨不得讓全世界看到他舉世無雙的才華,於是,他把他能做到的都做到最好。

《千里江山圖》約12米,全部用桑蠶絲作為畫布,一般畫家不敢輕易下筆。但王希孟大筆一揮,在這幅畫上疊了五層。並且,他用的全部是最珍貴的礦物質顏料。

這麼長的畫卷,這麼名貴的畫布,大面積使用這麼珍稀的材料,也只有18歲的少年,才這麼“敢”!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千里江山圖》

還有風流才子唐伯虎的畫,他的畫中是滿滿的孤獨。

唐伯虎少負才名,也曾是無限風光的“唐解元”,可他太倒黴了,捲入了一場“科考作弊案”中,被勒令永不得為官。

從此他的人生灰暗起來。

他擅長畫仕女畫,畫中的女人姿態優雅,可是並不開心。

看他的《秋風紈扇圖》,圖中的女子纖細秀美,裝扮精緻,手中拿著一把扇子。背景只有石與竹,大片的空白顯得寥落空曠。

畫中題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時掛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唐伯虎覺得自己就好像是這把在秋風中擱置的扇子,在這個時代顯得如此多餘。

還有他的另一幅《王蜀宮妓圖》,妝容精緻的女子們在蜀宮中等待後主“翻牌子”,可是終是一場空。正如他的題詩中寫的:

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緋。

唐伯虎在畫女人,同時也在畫自己。他們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孤獨中等待。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可以說,流傳下來的每一個藝術作品中都可見人真實的情感。

林語堂說: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

藝術品是靜默的,但是他的顏色、線條、佈局等等無一不流露出創作者個人的情感或鮮明的個性,因為這些真實的情感和鮮明的個性,藝術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具有恆久的魅力。

03。藝術中見到人類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暫的,藝術是恆久的。藝術中可看見我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無論過多久,我們都能從作品中找到共鳴。

美好的愛情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愛情的期待不會變。

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就畫出了這種期許。

6米長的《洛神賦圖》徐徐展開,一場史詩級的愛情故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曹植在回封地的路上經過洛水,見到了洛神,她“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曹植深情款款的望向洛神,洛神看著曹植一言不發,但是眼神的流轉間流露除了她的情誼。各路神仙紛紛聞訊而來,天上人間一片歡騰。

但是人神有別,再深的愛戀,再美好的相聚也會分別。洛神乘上六龍雲車準備啟程迴天,她不停回頭張望,看向人群中的愛人。曹植呢,自從心愛之人離開後,他在水邊等待、尋找,期待著再一次相逢,可是終究未等到他想見的人……

當看到曹植和洛神一次次深情凝望時,那種相愛不能在一起的情感依然能跨越時空,讓今天的我們感同身受。

《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背後的故事原來如此動人

還有莫高窟壁畫中的《鹿王本生圖》,同樣也傳遞出了人類共同的期許:

所有的罪惡最終都會有報應。

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

4帖經典書法、9幅傳世名畫、45位藝術名家、150件藝術珍品

,每一件珍品都可以看見一個時代的絢爛或者蒼涼,都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有溫度的靈魂。很美很動人。

關於藝術,有一句話說得好:藝術遠不及生活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藝術,生活就非常貧乏了。

藝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增加詩意,正如本書卷首語說的:

當我們在某一瞬間從現實世界短暫抽離,遊走于山水畫卷之中,徜徉於濃淡筆墨的字裡行間……當我們活在當下,卻分明跨越了時空,看見了無數的世界,擁有了不同的人生……這,就是藝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