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

唐朝是詩這一文學體裁發展到巔峰的時代,然而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寫詩就是男人的事情,畢竟“女子無才便是德”。唐代幾個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也確實都是男性。

只是在漢唐兩個朝代,尤其是唐朝,那時候的觀念和後世其實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漢唐以來,人們銳意進取,開放包容,有著拓土開疆的自信與豪情。對於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我們都能夠用平等而包容的態度對待,對待社會中的女性,自然也不會多麼嚴格。那時候的女性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自然也會有主見,有自尊。

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

所以有唐一代,湧現出來的女詩人並不在少數,據考證及《全唐詩》的收錄,唐代二百多年間竟有著207位留名史冊的女詩人。其中最出名的幾個有薛濤,魚玄機,李治和劉採春,她們四人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在歷史上,甚至在當代都享有盛名。

關於四位女詩人的生平,史書上都有著詳細記載,今天我們要看的詩,就是其中一位詩人李治的作品。李治成年後出家為道士,傳聞又與僧人相戀,是以這首詩裡雖然也談及了夫妻感情,但也蘊含著極深刻的哲學道理,展現出了李治的辯證思想。

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

八至

唐代: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首詩初看下來,讓人有些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就是平常人們說的“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湊到一起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那種感覺。尤其是這首詩的格式還特別簡單,名字叫“八至”,詩的內容也是八個至,但這八至有分別是什麼意思,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

第一句“至近至遠東西”,這裡的東西是指東西兩個方向,為什麼兩個方向會是最近最遠呢?這裡就看出來了李治這位女詩人的辯證思想。世間四個方向東西南北,兩個事物之間若無南北之差,則必有東西之別,而東西之間的距離,可以是集中在一個物體上,也就是沒有距離,也有可能是緯線上對應的兩個點,則是東西最遠的距離。這一句很難解釋,但放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不難理解。

第二句就比第一句簡單了一點,我們想象裡的小溪,清澈見底又叮咚作響。這種的小溪就是淺淺的水流,而說它深又要怎麼理解呢?臨水照鏡的時候,有時候會驚喜的發現,從小溪平靜的水面中我們可以見到天空,見到樹木,見到它所反射的世間萬物,這種時候小溪也就變得深不見底了。

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

第三句則更像一個感嘆句,只是在感嘆日月的位置既高不可攀,其明亮程度也是世間無匹的,真理通常是簡單的,就是說這句了吧。

最後一句,這首詩的重頭戲來了,有傳聞說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李治做道士以後與男人多有接觸,後來戀上一位僧人,有感而作這首詩。道士戀上僧人,這段感情的結局自然不會多美妙,多愁善感的李治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從前三句裡我們看不出她感情的流露,而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除了哲理之外,則是明明白白的詩人感情的體現。

夫妻之間,感情好時親密無間,而若是行至中途分道揚鑣,大多數也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應該也是李治對自己這段感情的反思吧。

唐代才女出家為道士,戀上僧人後寫下一詩,揭示了夫妻之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