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在唐代文學史上,杜牧有著很高的歷史地位。他本人的詩歌成就非常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而且他的古文也非常的精彩,一篇《阿房宮賦》,提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論點,可謂鞭辟入裡,發人深思,引人警醒。

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相比而言,杜牧的七絕唐詩在後世的影響更大。動輒“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二十四橋明月夜”、“多少樓臺煙雨中”、“東風不與周郎便”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但要說到他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不得不提這一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清明》,而且這“清明”也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春雨驚春清谷天,清明位於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正是春天當中最美好的時刻。就全詩的字眼和內容來說,這首唐詩非常的通俗易懂,讀過一遍幾乎就能夠記得過去,甚至很多時候,這種詩還會成為啟蒙唐詩的經典作品。

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在杜牧的筆下,這首清明其實描寫的是江南的景色,而不是北方大地。“清明時節雨紛紛”,春天的雨水都是很珍貴的,相對北方普遍存在的春旱,也只有在南方,才會有這樣淅淅瀝瀝的春雨。春雨在路上飄灑,毛毛細雨,“沾衣欲溼杏花雨”勾勒出了非常輕靈的圖畫。

而後寫在這樣的季節當中,作者所看到的路上行人的神態,那就是“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古代的時候,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代表著家人團聚,代表著春遊,代表著掃墓。但是在當時杜牧和其他的很多人一樣都只能在他鄉度過。所以又遇到這樣的春雨,又增添了幾分傷春的愁緒,此所謂“欲斷魂”。

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既然有這種愁緒,那麼該如何排解呢?那就是酒。一醉方休,摒棄這塵世間一切的煩惱。所以詩人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哪裡有酒館喝酒的地方呢?最後寫路人的回答“牧童遙指杏花村”。在這裡,“杏花村”本意指的是杏花深處的村莊,在後來這已經成為酒店名的代稱。

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一首唐詩,卻沒能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唐詩是杜牧最具代表性的詩歌,流傳非常之廣。而且詩歌的內容非常簡單,遣詞造句也沒有生僻字眼。所以即便是沒有能夠入選唐詩300首,卻也並不妨礙今天的我們對這首唐詩的喜愛。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