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2017年12月,北京空氣的優良率接近90%。北京藍天的背後是一系列治理大氣汙染的政策,包括減少周邊地區的高汙染高耗能行業,推廣“煤改氣”、“煤改電”工程等。因此,被公眾廣泛關注的大城市霧霾問題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及環境密切相關。而在相關的討論中,周邊地區為霧霾治理付出了怎樣的行動,往往不被人所知。

如何從“環境公平”的角度討論霧霾?不同地區、年齡的人群如何看待霧霾?如何從社會創新的角度解決霧霾問題?2017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進行了《霧霾——環境公平》課程,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索。本系列包含3篇文章,以“霧霾與兒童”為主題,討論了不同城市的兒童如何認知霧霾,並對霧霾治理做出了社會創新的嘗試。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有系列論文指出,兒童最容易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因為兒童對外界干預極其敏感。一般認為,相比於健康的成年人,霧霾對兒童和老人的影響更大。那麼,兒童是如何認識霧霾的呢?

孩子和家長對霧霾的認識差異

在此次課程作業中,我對北京朝陽區花家地社群小學附近的居民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和家長對霧霾的認識截然不同。我們在放學的時候,採訪了等待接孩子的家長,發現家長對霧霾有著固執的原有觀念。

一位來接孫女的老奶奶認為,現在對霧霾問題的報道比較多,才知道有霧霾的存在。但她覺得霧霾對生活也沒什麼影響,該出去還是出去。

一位中年男子認為,解決霧霾問題,要清除外地車輛。

一位三十多歲的家長說,學校因為霧霾天停過課,停課了就帶孩子去單位。她的家裡沒有裝空氣清淨機,不過學校裡裝了空氣清淨機。她覺得,在哪裡都是一樣吸霧霾。她會在霧霾天給孩子戴口罩,但是回來的時候肯定沒了。她的孩子有時會咳嗽,還會咳出黃痰,但沒有去醫院看過,就是喝一些清肺的茶。她認為,霧霾再嚴重,也要過正常的生活,也不能不上班不買菜,空氣清淨機也只是緩解,沒有實質作用。

相比而言,孩子對於霧霾問題則比較有主見,甚至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女孩說,霧霾要一點一點減少,她勸自己的爸爸不要抽菸,還讓小叔送了一本戒菸的書給爸爸看。此外,她還認為,減少霧霾可以少開車,多使用公共交通,還有共享單車。

另外兩個六年級男孩說,學校裡講過霧霾的成因,語文閱讀題和數學應用題裡都出現過霧霾相關的資訊。其中一位小男孩說,沒有帶過口罩,他說一次聽廣播裡講,明星代言的口罩基本都沒用,而且至今還沒有能防PM2。5的口罩,只能防PM10。

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花家地小學門口等待的家長們。本文圖片由沈丹旎拍攝

我們發現家長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孩子非常有主見,並且比自己有更強的環保意識,但家長還是以感慨為主,在沒有倡導和監管的情況下,不會主動去做治理霧霾的事情。而孩子們不需要倡導或監管行為也能自行參與環保,有較強的參與意識。我們認為家長和孩子對霧霾認識的差異,主要由於以下幾點:

1.成年人存在懶惰和推卸心理,在霧霾問題上傾向於進行外部歸因,而很少考慮自身因素。

2.家長認為自己從小沒有受過這種教育,帶領孩子看環保親子教材會增加課外學習的壓力,認為寓教於樂沒有必要。而且,家長和孩子們在環保方面的交流非常少,更關心孩子的文化課成績。

3.家長沒有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關己性,只選擇相信外部的監督和規定,認為一切都得靠政府而非個人力量,缺少自覺行動意識。換言之,所謂“全民有責環保”的觀念並沒有成為他們的思維習慣。

所以,我們希望讓家長們改變固有觀念,形成自主環保意識,而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家長。

想法雖然有了,但讓孩子影響家長是非常有難度的一件事,必須兼有強制性和潛移默化性,這要求我們的解決方案不只是實物的開發,而是一種模式的開發。

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課程設計

霧霾課程

透過走訪調查,我們得知,花家地小學並沒有專門針對霧霾等環境汙染問題開展的課程,孩子們的霧霾知識都是透過零星的知識點獲得的。例如語文課後作業裡的圖表型閱讀題,數學課的應用計算題,科學課的補充知識等,並沒有系統的知識框架教孩子們瞭解霧霾知識。

我們還了解到,每個班級每週都會有一節由班級自己策劃的班會課,非常適合霧霾課程。我向小學老師提出了課程設想,等老師明白了我們的意圖,就表示非常歡迎這個霧霾課程。最終,我們選擇給三年級的學生上霧霾知識課。

最初,我們想過設計親子教材的方案,但是採訪發現,有些家長並不考慮把親子時光用來帶孩子看書。所以,我們最後設計了一個課程:

首先給孩子們普及知識,並教孩子們如何去給家長上課;然後以佈置作業的形式,讓家長配合孩子進行課後互訪;最後,進行課後調研,總結家長的反饋。這樣,孩子就起到了一個接力棒的作用。

在軟性的強制下,家長們必須參與學習,並完成家長的答卷任務,這就給了孩子們一個機會去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父母。

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課程照片

這個課程的實施的目的是,向小學生傳播霧霾天氣的基本知識,瞭解防範、治理霧霾的基本觀念,並進一步影響家長對霧霾的觀念,把對霧霾的恐懼和牴觸心理轉化為積極應對的心態。

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小朋友在小冊子上寫上自己的答案

孩子們、家長和學校對霧霾的新認識

霧霾課堂上,我透過PPT展示和宣傳小冊子,向孩子們介紹了霧霾的成因,分析了霧霾的成分。藉助一些形象的比喻及小動畫,孩子們漸漸理解了霧霾的成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問孩子們PM2。5是什麼意思,有一個孩子迅速回答,說是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說是在爸爸汽車的廣播裡聽到的。

我也讓孩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做些什麼能夠減少霧霾。孩子們十分活躍,給出的答案也十分有想象力。

有個小朋友說,要把霧霾顆粒收集起來,廢物利用可以用來做蓋房子的原料;有個小朋友說要保護水資源,少喝礦泉水等瓶裝水;有個小朋友說少扔垃圾可以減少霧霾;還有個小朋友說得去沙漠裡多種樹,樹越多,霧霾就越少。

課程最後,我們告訴孩子們,要回家分享給爸爸媽媽時,他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視之為一份有意義的任務,甚至主動保證一定會讓父母瞭解霧霾知識。

課後回訪中,我們得知,孩子們給家長普及知識時各有各的方法:有個小孩子說,爸爸媽媽特別配合,和孩子一起把分發的冊子認真看了一遍;有個小孩跟我彙報說:“老師,我爸爸聽了我的講解後,決定開始戒菸了!”;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反映,爸爸媽媽太忙了,根本不聽他們講的東西。

家長們在課後的反饋中表示,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於霧霾的重視,表示今後會更加註重環保,尊重並接受孩子們的環保觀念。有部分家長決定接受孩子的建議,以後用自己的行為減少汙染,例如霧霾天改用公共交通去上班。他們對待霧霾的態度也漸漸趨於積極,願意接受“霧霾跟每個人都有關”的觀點。

活動結束後,校方認為這次的霧霾課程很有意義。但當我向教研主任提出,是否願意推廣這個課程時,教研主任表示,課程的設定都是北京市教委統一安排規定的,學校沒有辦法自行多開課,如果想進一步推廣,要得到教委的認可才有可能實現。不過,教研主任覺得霧霾課程對於增進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十分有益,他表示願意去跟校長反映,看能否在全校範圍內開展霧霾課程。

霧霾與兒童①|讓北京的孩子,給家長上霧霾課

小朋友的思考

我們透過課堂講授和宣傳冊傳播的形式,向小孩子進行了宣傳教育,引發了孩子們討論的興趣和對霧霾的關注。小學生們雖然對霧霾天氣的治理抱有積極響應的態度,環保觀念意識也十分正確,但他們對霧霾的概念、成因和應對措施的理解也存在一定誤區,而家長們對此也缺乏科學的理解。這都說明霧霾相關的知識亟待進一步普及。我們期待,未來的學校能提供霧霾相關的知識教育。

(本文改寫自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17年本科生《霧霾——環境公平》課程作業,指導教師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地瓜社群創始人周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