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政變事件,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起到了相當深遠的作用。而在其中,玄武門之變則不得不提。

它不僅使得李世民成功即位、開創了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盛世,

更為後世李唐皇室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開創了先河。

但是,對於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我們雖然早已耳熟能詳,但這一政變的發生過程卻並非眾人皆知,其中仍然有著一定波折。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起源於唐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

提到唐朝的統治者,腦海當中首先出現的便是李世民、武則天以及李隆基這幾位。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而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名聲就不那麼響亮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唐朝建立初期複雜的政治局勢。

誠然,在李氏家族初期的起兵階段,李淵是事實上和名義上的絕對領導者。

然而,李淵本人卻對帶兵打仗沒有多大興趣,

甚至認為親自去帶兵打仗是一件很丟份的事兒,不符合自己作為皇帝的身份。

相比之下,李世民則往往帶領軍隊身先士卒且連戰連捷,在軍隊當中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同時也擁有了一大批忠實於自己的支持者。

可以說,唐朝江山的一半多都是靠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但在中國古代,一向講求個功高震主,即便李世民是李淵的親兒子也不例外,在當時作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也對李世民忌憚不已。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開始了針對於李世民的謀殺活動,玄武門之變也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之下發生。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仍然存在些許波折

公元六百二十六年的七月二日,一個在唐朝歷史上註定需要大書特書的日子。在之前,李世民透過用計誘使李建成與李元吉二人進宮面見李淵。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而自己卻早已帶領著包括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在內的心腹將領埋伏在進宮的必經之路——玄武門周圍,準備徹底剿滅李建成、李元吉二人。

隨著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進入臨湖殿、察覺到周圍有所異樣之時,卻已經早已落入了李世民的包圍圈。

雖然是由李元吉首先開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這幾發箭矢不僅被李世民全部躲過,

李世民也很快反應過來,將李建成射殺致死。

之後不久,李元吉也在尉遲恭的追趕之下被殺死,就此玄武門之變勝利的天秤幾乎徹底倒向了李世民。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有些意外。

作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當時身為翊衛車騎將軍的馮立在知道李建成身死後,不僅沒有放下武器投降,反倒是選擇了繼續奮勇拼殺,

“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究其根本,在古代儒家忠君文化的影響下,如果馮立在沒有為太子做出足夠貢獻的情況下,便選擇了投降或者逃亡。

那麼不僅是違背了心底裡的道德準則,更會讓整個社會對其產生懷疑,

從此失去立足之地,這恐怕是比直接的死亡更為難以接受的懲罰。

也因此,馮立在周遭人馬都四散出逃的情況下,帶領薛萬徹和謝叔方直接開始了進攻玄武門。

事實上,當時的玄武門早已大門緊閉,駐守玄武門的敬君弘也掌管著一定數量的軍隊。

馮立其實很難真正攻打進來。但是,可能是出於急於立功和輕視對手的心理。

敬君弘竟然徑直率領大軍衝了出去,與馮立等人廝殺了起來。最後的結果可以說是出人意料,敬君弘等人戰死,薛萬徹更是已經開始發起了針對秦王府的進攻,一時使得李世民這邊軍心大亂。

當然,之後隨著尉遲恭等人的到來,馮立在感到已經竭盡全力後,還是選擇了撤退。

而除了馮立外,前文所提到的謝叔方同樣算是李元吉的心腹之一,早在李淵當初於太原起兵的時候就已經投入了李元吉的麾下。

與馮立一樣,在得知李元吉遭遇不測後,他也選擇了進攻玄武門,

試圖擊殺李世民以為李元吉報仇,而當時與敬君弘一起從玄武門衝殺出去的呂世衡便是被他所擊殺

從這個角度來看,若非當初尉遲恭及時趕到,使馮立等人的軍心渙散,那麼他們將有很大可能對李世民的勢力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失。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相比於馮立和謝叔方這兩人來說,李建成一方的另一員大將李安儼似乎顯得更忠心一點。

不同於馮立與謝叔方最後的逃遁,李安儼即便直到最後也在同李世民等人戰鬥,直到被李世民活捉方才停止抵抗。

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妻子和李建成的妻子是親姐妹。有這層關係在,他和李建成之間的關係難免更親近一點。

這三個人的下場有所不同

雖然馮立和謝叔方等人在玄武門之變後選擇了逃遁,但他們在之後卻仍然或主動或被動地去面對了李世民。

面對李世民說自己罪不可赦的苛責,

馮立以“出身事主,期之效命,當職之日,無所顧憚”一句對而答之。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極大彰顯出了自己作為臣子應該盡忠職守的本分——這在中國古代是受到極為重視的事情。

或許也正是看重這份忠心,馮立不僅在之後被赦免了死罪,還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最終卒於任上。

而與馮立一樣,謝叔方在之後同樣憑藉自己作為臣子的忠心,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並在歷史書上獲得了“有慷慨殺身,從容受死之意”的美譽,也可以算是名垂青史。

至於被殺的敬君弘和呂世衡,也只能怪自己實力不足了。與前兩個比起來,李安儼最後的下場就不那麼美觀了。

雖然他在玄武門之變結束後不久,便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但在太子李承乾的謀亂活動中,他卻給予了大力支援。

政變失敗之後,李安儼終於被以叛亂的罪名所處死。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三名猛將仍激戰玄武門,連殺李世民兩員大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本人被殺,他年紀高達九十多歲的老父親卻被李世民好生贍養

不管這只是政治表演還是真心實意,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反映出李世民的寬宏大量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政變活動之一,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不僅僅改變了唐初的政治格局,此後李唐皇室內部多次發生政治動亂,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李世民的影響。

但是,也正因為有了玄武門之變,才出現了後來的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這也算是硬幣的一體兩面,難以從一個角度來敘說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