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人工智慧之父”

相信大家對人工智慧這一詞已經不完全陌生,它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慧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慧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慧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從它被提出至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時間了,在這期間出現了很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佼佼者們。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被人們稱為“人工智慧之父”的一些傑出代表。

歷史上的“人工智慧之父”

艾倫·麥席森·圖靈

說起人工智慧,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艾倫·麥席森·圖靈。他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也是著名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最為崇拜的人。1950年,圖靈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就是如果計算機能在5分鐘內回答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並且有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的,那麼就可以說計算機具備了人工智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臺計算機透過圖靈測試。1950年10月,圖靈發表論文《機器能思考嗎》。這一劃時代的作品,使圖靈贏得了“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

為了紀念艾倫·圖靈對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美國計算機協會於1966年設立圖靈獎。該獎項一年評比一次,以表彰在計算機領域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圖靈獎被喻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這是歷史對這位科學巨匠的最高讚譽。

歷史上的“人工智慧之父”

艾倫·麥席森·圖靈

約翰。麥卡錫

約翰。麥卡錫是1971年的圖靈獎獲得者,1958年麥卡錫到MIT任職,與明斯基一起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並第一個提出了將計算機的批處理方式改造成為能同時允許數十甚至上百使用者使用的分時方式的建議,並推動MIT成立組織開展研究。其結果就是實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分時系統——基於IBM 7094的CTSS和其後的MULTICS。

作為備受尊敬的計算機科學家、認知科學家,麥卡錫在1955年的達特矛斯會議上提出了“人工智慧”一詞,並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並將數學邏輯應用到了人工智慧的早期形成中。

歷史上的“人工智慧之父”

約翰。麥卡錫

馬文·明斯基

1927年馬文出身在美國紐約的猶太家庭,大學在哈佛主修數學,同時選修了電氣工程、遺傳學、心理學等學科的課程。廣泛的學科涉獵為他對人工智慧研究發起挑戰打下了基礎。他是“人工智慧之父”和框架理論的創立者。和麥卡錫一起在1956年發起“達特茅斯會議”並提出人工智慧概念的計算機科學家馬文·明斯基被授予了1969年度圖靈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工智慧學者。

他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幾款光學掃描器,和帶有掃描器和觸覺感測器的14度自由機械手,也開發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夠模擬人類活動的機器人Robot C。這些進展對現代的機器人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機器人技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歷史上的“人工智慧之父”

馬文·明斯基

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長河中,這些“人工智慧之父”奠定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基礎,他們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並且人工智慧的發展遠遠不止於此,它的潛力是無窮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工智慧技術也越來越進步,同時我們也應當記住這些貢獻者,這些“人工智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