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租房調查:品質與價格不可相容、黑中介仍是租房“頑疾”

又到一年一度畢業季租房高峰期。

據悉,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破千萬預計 1076 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對於畢業生而言,走出學校,生活的 A 面是找到一份好工作,B 面則是在自己選擇的城市安一個“家”。

價格與條件的微妙平衡

在租金和居住條件之間,畢業生們小心在維護的“講究”與“將就”的生活平衡法。

貝殼研究院另一份最新平臺關於這屆畢業生的調查資料顯示,有近 7成畢業生每月支付租金在 2000 元以內,超 9 成畢業生每月支付租金在 3000 元以內;超八成畢業生將房租控制在了佔收入 30%以內的合理範圍;大城市畢業生租房房租收入比更高,承擔的經濟壓力更大。一般認為,30%是房租收入比的“幸福分割線”,一旦超過則表明房租壓力過大。

租金水平控制的基本合理,但疊加首次租房的支付門檻可能才是畢業生租房經濟壓力的真正來源。首次租房一般需要一次性支付租金、押金、中介服務費等費用,貝殼找房的調查中“押一付一”“押一付三服一”“押一付三”“押一付一服一”是畢業生最常見的首次支付費用,佔比分別為 18。98%、14。56%、13。63%和 11。7%。這意味著對於部分畢業生而言剛走出校園,就需要

一次性拿出 3-5 個月的租金,這比租金水平帶來的經濟壓力體感更強。

而畢業生的心理天平中,一端是剛畢業囊中有限的租金預算,一端是構建美好生活需要的更優質的房屋品質、更便捷的區位和通勤、更好的家電配套……在貝殼的調查中,面對現實壓力,畢業生們不得不放棄對面積、戶型和朝向等房屋品質的追求,在一線城市打拼的畢業生更是選擇“增加通勤時長住的更遠”來應對,這讓租住生活品質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降低租住房屋面積要求是畢業生們首選的減輕經濟壓力的方式,這也讓畢業租住生活空間被壓縮。在調查中,有過半(50。2%)受訪畢業生租房面積不超過 20 平方米,城市能級越高因為租金水平越高,畢業生租住的房屋面積越小,一線城市中有 60。73%的受訪畢業生租住面積不超過 20 平方米,而二線及以下城市這一佔比為 46。77%,差距顯著。

租房需謹慎

經濟壓力這道難題,畢業生還可以在家庭、社會的支援下得以解決,而租房中各種套路、各種坑的識破與規避,多數時候需要這群“社會新鮮人”自己去面對,這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畢業生們而言更讓人頭疼。

貝殼研究院調查顯示,41。83%的受訪者表示,2022 年畢業生租房前最擔心的問題是“被黑中介、二房東欺騙” ,25。17%的受訪者認為“虛假房源資訊多”是他們租房的問題。

踏出校園、踏入城市,搬家租房、上班工作,畢業生在租房上存在資訊不對稱、經驗不對稱、精力不對稱等劣勢,在租房過程中從房源、出租資質、看房、簽約、入住等各個環節都可能遭遇“套路”騙局。

在貝殼找房的調查中,若出現住房租賃糾紛問題,大多數畢業生會堅持積極維權,但維權力度受維權成本限制。對待住房租賃糾紛問題,僅有 0。46%的受訪畢業生表示會忍氣吞聲,近九成畢業生會偏向於“硬槓”(妥協程度評分 6 分及以上佔比 89。23%),甚至有 12。3%的畢業生表示無論如何都會“剛”到底。

但分不同能級城市看,一線城市的畢業生租房遭遇糾紛問題被迫忍氣吞聲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糾紛維權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但一線城市生活和工作節奏快,很多畢業生還是初來乍到,維權成本更高,多數時候不得不選擇妥協。從畢業生們傾向選擇的糾紛問題的解決途徑看,也基本依據維權成本的大小選擇,多數畢業生傾向選擇“與出租人(房東、中介)協商調解”(47。33%),透過法律訴訟途徑解決的佔比為 16。11%,一般透過法律訴訟途徑解決需要走起訴、立案、開庭、判決、執行等一系列流程。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