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說的是什麼

“朝聞道,夕死可矣”說的是什麼

《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中的記載,多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的有關孔子和他們的弟子說的話,可這話說的沒頭沒尾的,很是不好理解,就比如這一句,該怎麼樣去理解他呢。

難道真的是“

早上得知真理,當晚死去也未嘗不可。

”這樣的解釋,恐怕難以服眾啊。

《十三經注疏》中“朝聞道,夕死可矣”一章注為:“言將至死不聞世之有道。”疏為:“ 此章疾世無道也。設若早朝聞世有道,暮夕而死可無恨矣。言將至死不聞世之有道也。”

這些解釋都將矛頭指向了這句話中的“道”字,都是在圍繞著道來詮釋這句話。

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是同一個嗎?

我覺得他們表達的重點不一樣,孔子的“道”在論語中被總結為“仁”,或者可以說是“仁義”,這是孔子的後輩學者,我們的先賢們所總結出來,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老子的“道”似乎範圍更加的寬泛,我們暫時不去想他。

·說卦傳》: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這是據說也是孔子所寫,可見孔子對於人的道,是認可仁和義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

該如何的去理解呢。首先早上聽聞了道,下午去死,不反對。蠻搞笑的解釋的說。

道,在孔子的表述,大意可以理解為仁,我們要去尋找仁,達成仁,怎麼能聽到了仁就去死呢,顯然,這跟

《十三經注疏》的解釋很像了。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一早起來,就在街上聽到人們在談論仁,或者看到人們已經實現了仁,像我這樣,一心想要世間達成仁的人,可以安心了,即便死去也可以的。若是一起來,聽不到大家在談論仁,也看不到大家實現了仁,那我這樣的人,是絕對不會死去的,我們會前仆後繼的為了實現仁的目標去努力。

如此這樣,天下同仁,將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