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你知道當代寶媽的帶娃“神器”是什麼嗎?

它不是美味的零食或昂貴的玩具,而是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

不管孩子多小,只要有動畫片看,就能保持安靜,瞬間消除寶媽的一切煩惱。

電視上的動畫片不僅色彩豐富、畫面優美,而且蘊含豐富的想象力,故事簡單易懂。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0-3歲的寶寶,語言能力正飛速發展,透過看電視,他們的詞彙量增多了,掌握的句式也更復雜了。

可是,這個神器能反覆使用嗎?有沒有什麼副作用呢?

其實它的弊端正在逐漸為人所知。

首先,電子產品破壞了孩子的成長規律:0-3歲的寶寶,正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發育的黃金時期,長期盯著電子產品裡的二維動畫,會缺乏三維空間概念,對寶寶的認知能力不利。

其次,長期看電視、玩平板的寶寶,易缺乏專注力,與動畫片和電子遊戲的活潑有趣相比,書本和實體玩具顯得很無聊,孩子會只對平板和電視感興趣,不能沉下心來做事。

英國教育學家馬丁·洛森就告訴我們:如果家長能讓孩子在12歲以前不看電視,孩子將會終身受益。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那些長期看動畫片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1、專注力與思考能力拉開差距

耶魯大學的兒童發展研究專家發現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在7歲後差距非常明顯:常看電視的寶寶,7歲後專注力相對較弱,獨立思考能力也相對較差。

0-3歲的寶寶,每天看電視時間達到1個小時的話,7歲後專注力出現障礙的風險就會相應增加10%。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因為,

0-3歲的孩子,在看電視時,大腦處於催眠狀態,既不需要專注力,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只要跟著動畫片的劇情走就可以了。

換言之,

寶寶的大腦長期處於被動接受影象、聲音的狀態,注意力分散,思考力也沒有得到鍛鍊。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對家長而言,是很可怕的。

因為0-3歲愛看電視的寶寶,並不會馬上表現出不如同齡人,甚至各方面都沒有異常顯示。

這樣父母可能會誤以為,看電視對孩子沒有什麼不良影響。

而等孩子上小學後,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學習能力顯著不如人,那時再後悔已是晚了。

2、易沉迷虛幻的網路世界

長期看動畫片、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長大後更容易沉迷網路世界。

從0-3歲就看電視、玩平板的孩子,網路世界對他們來說,更不可缺少,也更包羅永珍。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他們習慣了什麼資訊都從網路世界中獲取,習慣在網路遊戲中獲得樂趣、打發時間,這樣的習慣大機率會一直延續到他們上小學、初中甚至成年之後。

並不是說這樣的習慣本身有什麼問題,但成年人尚有刷手機成癮的,更何況孩子們呢?

把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在電子產品構建的虛擬世界中,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影響極為負面。

3、缺乏人際溝通能力

長期看動畫片的孩子,比同齡的其他孩子更不愛溝通,尤其打怵線下的面對面溝通。現在很多人都非常依賴導航。

的確,有導航以後,問路的頻率大大下降了。

不過有時,在室內或偏遠地區,網路訊號太弱,導航可能指示有誤。

我就曾遇到過,反覆轉了幾圈,還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最後還是靠線下問路才找到。

舉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線下溝通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必要的。

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多從事體育運動,多與人溝通交流,比窩在家裡看電視有意義的多。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4、影響視力發育

長時間看電視、平板的孩子,易引發視疲勞,甚至造成近視、散光等症狀。

4-5歲的孩子,視網膜中的黃斑和感光細胞才能發育完全;

控制瞳孔大小的肌肉,則要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

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用眨眼睛、縮小瞳孔、流眼淚等方式,調節和保護視力;

但0-5歲的寶寶,視神經、視覺器官還在發育期,更要避免長期盯著電子產品看。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安排電視時間

1、和孩子一起玩:

因為工作,每天回到家,要不很晚要不很累,陪孩子時間很少,甚至覺得很煩,就不管不顧,讓孩子自己看電視。

所以,孩子愛看電視,不完全是孩子原因,因為只有電視陪他,強烈建議各位家長,每天回家後,放鬆心情,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玩耍,提高親子感情,這樣,孩子也會逐漸“移情別愛”,遠離電視。

2、合理安排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前,最好不要看電視,超過2歲,每天看電視時間,也不要超過2個小時。

建議各位家長,以身作則,重視孩子。

3、引導孩子多讀書

在讀書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神聚集的過程,尤其是當孩子完全被書中內容所吸引時,常常會有忘我的狀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若是家長有時間,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4、用益智遊戲代替看電視:

遊戲是6歲以下兒童瞭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親身經歷中自然地學習知識,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樂趣,還能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和注意力發展。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比起一些亂起八糟的玩具,我更推薦入手益智玩具,有一些玩具是對孩子的高智商培養非常有幫助的,比如積木、七巧板、摺紙等等。透過這些益智玩具來培養孩子的腦力再好不過了!這款來自日本的“活”的紙玩具——《驚掉下巴·中村開己動態紙玩具》就非常適合幫助孩子進行腦力訓練。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孩子玩摺紙不僅可以鍛鍊手部精細動作,更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也涵蓋了很多數學能力在其中。不但能學習到點、線、面、對稱、角度等概念,還能直觀的看到平面到立體的轉換,對建立空間感也非常有幫助。

除此之外,摺紙還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抗挫力。在摺紙的過程中,孩子需要非常的專注於每一個步驟,一步一步的接近最終的成果。也許中途會出錯,就需要孩子改正修復,耐心的來回往復。

摺紙源於中國,傳到日本之後發展迅速,甚至成為一項“國粹”級別的藝術。在家庭教育中,日本的父母都很支援孩子玩摺紙。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看到這套小玩具,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紙做的,它們能蹦會跳,活靈活現,孩子見了歡呼雀躍,不肯撒手。

我也瞬間被種草。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企鵝爆彈,平面的紙殼,隨手一丟,立馬驚喜彈起↑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目前國內已經引進了中文版——《驚掉下巴·中村開己動態紙玩具》。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令人驚喜的是,中文版改良後,紙模上有壓線,孩子上手一扣,就能輕鬆拼折。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這麼有趣的手工,孩子可以自己動手做出來!就太有吸引力了。

據我的經驗,只要能讓寶寶手頭忙起來,她就不會想去看電視,玩手機。

果然,買回來之後,我家寶寶和爸爸都搶著玩,一大一小都被拽回了現實。

想讓孩子放下電子產品,暗黑懲罰是下策,定規矩是中策,現實吸引才是標本兼治的上策。

如果你也有孩子長時間玩電子產品的顧慮,不妨試試這些紙機關,它會是那個把孩子拉回現實世界的好玩伴。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我總結了一下:

① 紙機關之所以好玩,首先是它給孩子帶來的視覺衝擊。

螢幕的一大吸引力不就是視覺衝擊嗎?色彩、畫面的切換,讓孩子停不下來。

但螢幕裡的東西,孩子看得到,摸不著。

而紙機關帶來的視覺衝擊,是孩子親手創作的!

你看,從簡簡單單的一張紙,孩子折折折,變成立體的了!

再扣上卡扣,裝上小機關,媽呀,動起來了!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灰姑娘的南瓜馬車

這種從2D到3D的轉化,讓小卷兒驚喜地尖叫:媽媽,你看,南瓜裡蹦出一個馬車!

與其他玩具相比,它幫孩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② 咱們做家長的都希望孩子能從玩中學,玩紙機關能讓孩子學到什麼呢?

我最大的感受是,暗藏的小機關,能啟發孩子去觀察、探究。而科學探究,正是學習一切科學的基礎。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其次是思維的拓展。它引領孩子從平面,到立體,再到彈跳,孩子的空間推理和邏輯思維隨之一步步得到拓展。這對將來學幾何、物理都很有幫助。

拼折的過程,孩子會投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專注力、圖解能力、動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真正動手又動腦。

③不僅如此,它還是全家的減壓神器。

爸爸和孩子搶著玩,然後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作品。一個紙機關,讓全家都洋溢歡聲笑語。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哇,鱷魚嘴裡居然藏著青蛙,哦不,是烏龜,哦不,是小鱷魚

如果你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如果你想高質量陪娃,不妨試試紙機關,它會給你帶來多重驚喜。

18個紙玩具,就能讓孩子放下手機,開心暢玩好多天!

3歲前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寶寶,7歲之後差距明顯,家長應注意

XM驚掉下巴動態紙玩具全2冊禮盒裝內附影片教學+工具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