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還是不知道的好!

時候,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叫做《鑿壁偷光》,這個成語是有故事淵源的:漢朝時期匡衡小時候因為家裡窮,連油燈都點不起,於是偷偷地在與鄰居相隔的牆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投射進來的燭光讀書。現在呢多用這個成語來勉勵學生們刻苦學習,也用來勤學苦讀十分刻苦的樣子。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還是不知道的好!

這個成語故事在小時候可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映像呢,也算是我的啟蒙文章了吧。只是可惜,隨著網路的發達,小時候的教科書中的故事的真實性越來越值得我們思索其真實性了。比如網友紛紛爆料其真實性有待考證的《華盛頓與櫻桃樹》、《愛迪生救媽媽》等等課文。

《鑿壁偷光》這個故事,其實也是疑點重重,先不說一個小孩鑿開厚重的牆壁不會被鄰居發現,就說僅僅依靠投射過來的微弱燭光就能看到書上的字跡嗎?還不如借月光呢……不過轉念一想,是我們鑽牛角尖了,教科書中收錄這些文章的最初目的是好心的,我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是值得的。就像《鑿壁偷光》裡的小孩一樣,從小就有了刻苦的意志,有著遠大的鴻鵠之志,長大之後必有出息。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還是不知道的好!

匡衡憑藉自己的苦讀,與大多數出身寒門的子弟一樣,在腹中收納了足夠的墨水過後,就去考取功名,以求金榜題名。他最終成功了,雖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且獲得的官職很小,但終究是成功了,這也算努力得到了回報吧。而且,匡衡憑藉著對《詩經》的理解十分透徹,得到了當時人們的稱頌,好運的是,更是因此的到了漢元帝的青睞。

漢元帝即位後,便給匡衡升官至郎中,並委以重任。此時的京城長安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趁機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並得到漢元帝的讚賞,得以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往後幾年,憑藉漢元帝對《詩經》的喜愛,匡衡官位直至宰相。此後,匡衡經常上書表述自己的意見,併為國家發展做出許多貢獻。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還是不知道的好!

只可惜,已經位極人臣的匡衡,明明在擁有了世人難以企及的地位和金錢後,卻更加貪心起來。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即位,新皇帝也欣然採納了他的意見。漢成帝多次安撫他,賜爵位、美酒、肥牛、封地。按照西漢的規定,他因封侯所賜的土地為31萬畝,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但是匡衡卻利用了別人的製圖,在測量時拿出自己小時候的聰明勁,藉助別人的失誤給自己足足加了4萬多畝。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就有人向元帝告發了匡衡的貪汙行為。元帝自然龍顏大怒,為了以儆效尤,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得到實踐,已經位極人臣的匡衡就這樣被貶為平民。沒過幾年,他就病死於家鄉了。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還是不知道的好!

其實,匡衡所犯的罪不足以受到如此大的貶謫,只可惜,剛剛好觸到了黴頭。

小時候是模範榜樣,老年卻成了反面教材。匡衡的悲劇,就是因為小小的貪慾,自以為是什麼光都是可以借的。管住貪慾,分清公與私。這就是猜不到結局的匡衡,給我們最大的警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讀書多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