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說起曹植的《七步詩》,理科生們大概都不陌生,在化學試卷上,總會出現“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一句詩相關的知識考點。而文科生們大概會更懂其中的深意,作者曹植用萁煎其豆,比喻同胞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以表他對曹丕的不滿。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曹植兄弟眾多,有25人,可以想象,這麼多的孩子,其父曹操自然是不能將每個孩子都注意到的,除非天賦異稟,或是有什麼過人之處,才能引起老父親的些許關注。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曹植有一個弟弟曹衝,沒錯,就是“曹衝稱象”的那個曹衝,曹衝確實是個天才,6歲時他就像成年人一樣聰明,一次稱象事件就足以證明他的智商了,這樣的人才,曹操自是對其寄予厚望的。或許是天妒英才,曹衝在13歲邊離開了人世。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後來,在偶然間父親曹操看到了曹植寫的文章,對他的才氣頗為驚訝,後來,曹植又憑著一首《登臺賦》名聲大噪,曹操更是對他寵愛有加。奈何曹操多疑,因為曹植的才氣籠絡在其身邊的人很多,曹操也對其日漸失去了信心。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而曹操最終立了曹丕為世子,曹植的滿身才華,終究還是化作了他的顛沛流離的噩夢。父親再也沒有重用過他,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

曹丕上位後,仍然對弟弟曹植心存芥蒂,他深知曹植極有才華,心中又有政治抱負,所以非常擔心弟弟會威脅到他的帝位,所以便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要在七步之中作成一首詩,如若作不成,便要將他殺掉。曹植深知自己是哥哥的眼中釘肉中刺,又無法為自己開脫,便只得在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而餘秋雨先生卻認為,曹丕不是傻子,他雖想除掉曹植,但卻不一定會用這種方法,他深知曹植極有才華,怎會用他的長處去為難他?再說畢竟是在宮殿上,他怎會做這樣殘暴而小兒科的惡作劇?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郭沫若先生卻對此詩很是不解,覺得他不懂他的哥哥,便寫了一首《反七步詩》: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他認為,煮豆子最終的結局是豆萁被燃燒成灰燼,化作田中的肥料,而豆子熟了,卻會被端上飯桌,成為人人讚賞的美味。二者本是同根生,為何卻有著如此不同的命運?由此,他覺得哥哥應當是無私奉獻的。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而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確實存在不妥,要說單純表達兄弟一場,應團結互助的道理沒有錯,而用來反駁曹植,就不太合理了。

郭沫若不解《七步詩》,餘秋雨質疑其創作背景,終是才華害了曹植

詩以言志,曹植此詩重在表達他對曹丕的不滿,豆和豆萁都只不過是主觀意志的客觀載體罷了,而如果以客觀載體為接入點來思考這首詩的主觀意志,未免喧賓奪主,有失偏頗了。

對《七步詩》以及曹植本人,各位讀者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