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秦始皇一統天下,有人說他雄才大略,有人說是秦國幾代君王的努力。其中,秦國國力冠於其他六國是毫無疑問的。在始皇嬴政之前,有兩個君主比較有名,一個是秦孝公,任用商鞅,為秦國強盛打下基礎;一個是秦昭襄王,結束周朝八百年統治,為秦始皇的統一戰爭的奠定了勝利基礎。而在他們中間,有一個短命的皇帝,秦武王,卻不得不提。

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這位秦王,這名字讀音和另外一個極其不雅的詞語一樣,因而有點奇葩,不過他的死更奇葩。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諡號為烈(悼)。

作為一個君王,因為舉鼎而死,死得太不嚴肅。加上其在位僅三年多,四年不到,歷史上對其的評價也並不高。在之前熱播的《羋月傳》裡,更是有些為政兒戲、為事輕率,頗有點昏君的樣子。但真實秦武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記載,秦武王三年,對甘茂說:“寡人慾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對於這句話中的“容車”,字典解釋是”送葬時載運死者衣冠、畫像之車”,那這句話直白點翻譯過來就是,“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取周室而代之,那樣就能死而無憾了。”

嬴蕩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其在位期間,平定巴蜀叛亂,設定丞相官位,其為政舉措,自內向外,加強對土地的管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在前期幹了不少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對關乎農業的田律進行修訂,制度建設上嬴蕩顯然也是未曾鬆懈。其後,開始著手解決秦國中央的魏籍權臣問題,然而因秦武王意外身死,並未完全執行。

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舉鼎而亡讓贏蕩留下了“自不量力”的名聲,可在對外戰爭上,卻凸顯其不稱於年齡的成熟與老辣。其初登秦王之位,便開展一系列緊張的外交活動,近則鞏固秦魏聯盟,遠則扶持越國制衡楚國。這些其實都在為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戰爭做出準備,那便是宜陽之戰。

宜陽郡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城,曾是周王室直接管轄區域。此地地處豫西的丘陵地帶,夾雜在山嶺之間,黃河和伊洛貫穿而過,這裡易守難攻,歷來屬於兵家重地。戰國時期,此地為韓國重要城池。當年張儀就曾對秦惠文王闡述過宜陽的重要性,“下兵三川,以臨二週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極力慫恿攻打此城。這種觀念亦在秦國朝堂流傳,朝野大臣之間相當流行。乃至數年而後,秦武王以此城為畢生心願。

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如果秦國拿下了宜陽城,基本上就是拿下韓國和周王室的半條老命。秦國拿下宜陽城,北邊直通燕趙故地,東可掠奪魏齊,周王室最為臨近宜陽城,秦國兵威之下,僅能苟延殘喘。這是秦武王必須攻打宜陽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嬴蕩顯示出了極為穩重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在要開展宜陽之戰時,他主動請教左右丞相,即有名的甘茂和樗裡疾,對他意欲滅掉周王室、得到應有威望的想法有何見解,實則是詢問攻戰之計。

不過,韓國和周王室的重兵讓秦武王想要虎口奪食的想法遇到了很大的阻礙,連續五個月苦攻宜陽不下。甘茂兵臨宜陽城下,守軍頑強抵抗,秦兵圍困城池數月,雙方進入僵持狀態。樗裡疾見秦軍遠出,不能速勝,為保守起見,向秦武王覲見,希望撤兵。

贏蕩: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和我的名字一樣,蕩平六國

這時,秦武王的決斷再次發揮了作用。贏蕩繼位以來,諸多國策皆為問鼎中原而準備,如今宜陽城就在眼前,打進去就能打進周王宮,打進去就能打進中原,怎能輕言放棄?況且其他諸侯國並未對自己攻略宜陽作出如何表示,也就是預設宜陽歸屬秦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到手的鴨子豈能飛掉?儘管甘茂攻城失利,但其對甘茂之信任,仍超越其他朝臣。於是,秦武王大筆一揮,又派五萬大軍,由向壽統領,支援甘茂。韓軍數萬,堅持數月終至無力,被斬殺六萬,其餘盡皆投降。韓國恐懼萬分,派遣時節攜稀世珍寶到秦國求和。宜陽之戰的勝利,崤函之險被秦國徹底控制,宜陽曾是周韓重城,如今易主,成為秦國東進的據點。從此,秦國終於從門外走進門內,秦武王讓秦國人終於真正走進了中原。

可惜的是,就在這一戰後,秦武王便因意外而亡。在外人看來,他是因為舉鼎而亡。但對他而言,那個鼎其實就是他的夢想。在周天子面前舉起大鼎,就是向天下示威,他有蕩平六國之志。他雖然死了,但他的弟弟贏稷,還有他弟弟的後人前赴後繼,為他實現了這個夢想。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